在现代口腔医学中,种植义齿已经成为了牙列缺损修复的首选。虽然种植技术和种植材料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但是由于操作者的经验不足,对解剖结构不熟悉,以及手术操作不当,仍然可能会出现一些手术的并发症。尤其是下颌后牙的种植时,稍不注意就会损伤下牙槽神经,造成了不必要的严重后果。其实,医生如果能熟记下颌神经管的解剖结构,术前充分利用 CBCT 等影像技术,可以在种植术中尽可能规避对下颌神经的损伤。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下颌神经管的解剖结构。
下颌神经管是下颌骨内骨松质间的骨密度管道,起自下颌小舌上方的下颌孔,沿着下颌升支舌侧向下前行至下颌体部,向前行走于根尖下方,前行中渐靠近颊侧骨板,至颏孔穿出,呈 S 型,在垂直轴呈凸向前下方的弧形 。
可见这蜿蜒曲折的下颌神经管着实让人捉摸不透,所以常见老马失蹄,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生也偶尔失手,更不用说刚步入种植领域的年轻医生了。
目前常见的种植术中损伤下牙槽神经的原因主要包括 :
1.对下颌骨高度的测量错误。因X线全景片测量的成像原理或者下颌神经管存在解剖变异引起的测量误差。
2.在种植手术中,操作不当,扩孔时损伤下牙槽神经。
3.术中在预备过程中因修整牙槽嵴导致参照的解剖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种植体植入过深损伤神经。
4.在种植体旋入时,根尖区的牙槽骨被挤入神经管内压迫损伤神经。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种植医生一定要对种植手术可能会引起的下颌神经损伤的高度警惕。目前临床上大约有 40-50%的患者在后牙需要种植修复时会有骨量不足的问题。而下牙槽神经又会限制种植体植入所需要的骨高度,往往需要借助 Onlay 植骨,下牙槽神经移位或牵张成骨等附加手术来增加术区骨量,但是这些手术复杂,风险高,创伤大,往往会劝退不少原先想要种植修复的患者。
其实,关于种植体末端与下牙槽神经管上缘预留多少间距,是否需要严格遵守传统观念中保持 2 mm 以上的安全距离,从而避免器械穿通神经管,预防种植体感染累及神经以及防止种植承受咬合力时传导到下颌神经导致感觉障碍 ,似乎出现了不同声音。
Juodzbalys回顾了 1972-2010 年导致下颌神经异常表现大致为麻木,刺痛和感觉异常,但是出现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十分罕见,除非是种植的钻头进入神经管后并破坏了神经束。
Khawaja也报道了两例在种植术后神经管上壁洞穿并出现持续加重的麻木现象,但是在种植体拔出后 1-4 天,神经功能恢复了正常,所以他提出为了安全考虑保持种植体末端与神经管之间 1 mm 以上的间距。王国云等 [4] 也对 15 颗与下牙槽神经管间距为 0.94 加减 0.5 mm 的种植体进行了观察随访,发现均未出现神经感觉异常等症状。
随着 CBCT 技术的进步,我们只要在术前拍摄完整的 CBCT 影像,并且仔细的分析神经管的空间位置,设计种植体植入方向和深度,利用导板或者参照解剖结构,巧妙的跨过或避开下颌神经管,就可以尽可能在种植手术过程中下颌神经的保卫战中取得胜利!
原创: 史克牙 e 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