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托槽的临床应用
矫治设计中的拔牙与不拔牙
自锁托槽的拔牙与不拔牙
针对自锁托槽争论最多的就是拔牙矫治和不拔牙矫治,关于自锁托槽的应用,很多医生存在一些误解,为自锁托槽限定了严格的适应证,如认为自锁托槽只能用于不拔牙矫治,或者应用自锁托槽就可以不拔牙矫治;认为自锁托槽不能用于拔牙矫治,或者用于拔牙矫治没有优势,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
作为正畸领域内分歧最大、争议时间最长的一个话题,在临床矫治设计中,有关拔牙、不拔牙矫治有其各自的适应证。
除患者的主观要求外,医师在确定一个正畸患者是否需要拔牙矫治时要考虑的客观因素有很多,比如牙齿拥挤度、前牙唇倾度及突度、骨面型、软组织侧貌、生长发育等等。当应用自锁托槽进行矫治设计时,这些因素也同样须加以考虑,但最重要、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软组织侧貌。如果患者侧貌是凸面型,即使应用自锁托槽,最终考虑拔牙矫治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Damon矫治器
Damon矫治器的发明者戴蒙(Damon)医师认为,应该以患者面部的美观作为矫治设计的出发点,如果治疗前患者的鼻、唇、颏部关系协调或者是凹面型,即使牙弓中存在严重拥挤,也不应该采用拔牙矫治,而是应用Damon矫治器,建立一个低摩擦轻力的矫治系统。利用矫治器的“扩弓”作用,充分激活口周肌(唇肌、颊肌)和舌肌的功能运动,让牙齿生理性移动,进行自我调整,甚至在口周肌力的作用下实现“唇挡”、“口外弓”的效应,最终在解除拥挤的同时仍能维持或改善原有软组织侧貌,这就是构成Damon矫治理念的核心要素。
自锁托槽并非决定矫治方案的主要因素
Damon医师的矫治理念中提到Damon矫治器有“扩弓效应”甚至“唇挡、口外弓效应”,但事实上,由于东西方人种差异(鼻、颏部发育及牙弓宽度不同),不同患者个体间的唇颊肌紧张度、舌肌力量不同,实现上述“扩弓效应”、“唇挡、口外弓效应”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矫治效果必然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及不确定性,在应用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时必须正确理解这点。
实际上,我们要正视自锁托槽,既不能夸大它的作用,也不能贬损它的价值,自锁托槽矫治器并不能成为正畸临床矫治设计的主导因素。换句话说,自锁托槽仅仅是一种固定矫治的手段,不能成为决定矫治方案尤其是拔牙与否的主要因素。
不拔牙矫治的适应证
在这里,作者总结并提出针对一些严重拥挤患者可以考虑进行不拔牙矫治的适应证,供大家参考:
①侧貌直面型或凹面型(Ⅲ类患者掩饰性治疗或术前正畸除外);
②上下中切牙较为直立或舌倾;
③上下牙弓有较明显的狭窄或后牙舌倾;
④安氏Ⅱ类2分类的患者。
应用自锁托槽,对于以下情况,仍须考虑拔牙矫治:
①双颌前突,侧貌凸面型;
②手术患者术前正畸需要去代偿;
③明显中线偏斜患者;④严重拥挤的直面型患者,牙弓并不狭窄;
⑤部分前牙开病例;
⑥上下前牙明显唇倾患者。
矫治器的选择
主动式自锁托槽与被动式自锁托槽的选择
一般来讲,正畸医师在临床上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自锁托槽使用,这两类自锁托槽并没有绝对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但两者的设计原理和特点不同,也导致了矫治系统摩擦力、对牙齿的三维控制、临床应用特点不同,在临床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作出适当的选择。
概括地说,两类自锁托槽相比,被动滑道式自锁托槽槽沟与弓丝间的余隙较大,显著降低了矫治系统的摩擦力,但对牙齿三维位置的精确控制稍差,更适合用于治疗的初期阶段快速排齐牙列或者关闭拔牙间隙阶段快速移动牙齿;而主动弹簧夹式自锁托槽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结扎力,槽沟与弓丝间的余隙也较小,有利于牙齿三维位置的精确控制,但与前者相比,显著增大了矫治系统的摩擦力,更适于治疗后期牙位的精细调整,或者不需要牙齿移动过多的不拔牙矫治病例。因此目前有医师根据两类托槽的特点混合使用,如在拔牙矫治中前牙应用主动式自锁托槽,后牙应用被动式自锁托槽。
我们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以综合根据正畸治疗对摩擦力以及牙齿精确控制的要求作出选择,但实质上两者并无严格的区别。
不同转矩度托槽的选择
目前很多自锁托槽都具有几种不同转矩度的托槽,包括上下前牙的不同转矩以及上颌后牙的不同转矩。
上下前牙不同转矩最常见的就是MBT转矩度和Roth转矩度,有的自锁托槽除了上述两个数据外,还设置了更高转矩度或者更低转矩度的前牙托槽。
我们在临床应用自锁托槽时,建议治疗初就根据病例的类型及矫治设计去选择合适转矩度的前牙托槽,以达到在治疗中更好地控制前牙转矩,实现完美矫治效果的目的。不同转矩度的切牙托槽使用情况如表1~4所示。
针对第二磨牙错位明显的病例,第一磨牙可以不粘接掀盖带环或颊面管,而是粘接第一磨牙自锁托槽,同样可以起到掀盖带环或颊面管的作用,方便了带曲弓丝的放入,而且与前者相比,还省去了掀盖后的结扎丝(圈)结扎,既保证了弓丝结扎的稳定,又降低了矫治系统的摩擦力,利于弓丝滑动。
另外,第二磨牙粘接自锁托槽,使弓丝的末端回弯及剪断变得非常容易,这也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便利。
支抗设计
低摩擦矫治系统的支抗特点
应用自锁托槽进行拔牙矫治,它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加简洁高效地实现滑动机制关闭拔牙间隙。因为自锁托槽属于“低摩擦矫治系统”,能够实现轻力矫治,而轻力的使用,可以快速、安全地移动牙齿,从而更好地实现“差动力”效应,节省后牙支抗,较明显地内收上下前牙,改善凸面型患者的软组织侧貌,这一点已经被一些研究所证实。但实际上,选择应用自锁托槽,只是为我们节省后牙支抗提供了一个前提,这得益于它的“低摩擦矫治系统”可以实现轻力矫治,但并不意味着只要使用自锁托槽就一定能够节省后牙支抗,绝不是为我们的治疗上了一个“保险”,若想充分体现它的这一优势,还有赖于正确合理的使用。
临床应用
当我们应用自锁托槽进行拔牙矫治时,可以考虑到它的这一特点设计支抗,对于中等支抗甚至一些强支抗要求的患者,即使应用滑动法整体内收前牙,我们也可以考虑不采用辅助支抗控制的手段,不借助口外力、TPA、Nance弓等手段,但在治疗过程中要始终注意轻力的使用。而传统的直丝弓矫治技术,由于矫治系统内较大摩擦力的存在,很难真正实现轻力矫治。应用自锁托槽可以节省后牙支抗,并不意味着后牙支抗没有丢失。对于一些需要超强支抗控制的患者,仍需要借助微螺钉种植体来实现绝对的支抗控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所谓的支抗零丢失。
矫治器的安放
粘接要点
目前的自锁托槽均为预置牙齿三维数据的直丝弓托槽,因此粘接托槽时完全按照直丝弓托槽的标准粘接。粘接的要点包括长轴和垂直高度两点。对于初学者,自锁托槽的粘接较为困难,建议采用光固化粘接,这样可以有足够的操作时间调整托槽的位置,准确粘接是治疗取得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长轴
粘接时一般要求托槽长轴与牙临床冠长轴一致。若托槽主体部分长轴与托槽底板的长轴不一致,如SPEED托槽(图5),则粘接时保持托槽底板的长轴与牙齿的临床冠长轴一致即可。而近几年出现的自锁托槽在设计生产时一般将托槽主体部分的长轴与底板保持一致,粘接时相对比较容易定位(图6)。
垂直高度
关于自锁托槽粘接时垂直高度的要求,可以参考MBT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粘接托槽的相关数据,借助托槽定位器进行粘接。结合不同错畸形的具体表现,个别牙位的托槽在粘接时垂直高度会有所调整,但强调同一牙弓内各牙齿之间托槽的垂直高度要协调(图7)。
结语
本次介绍了自锁托槽临床应用的第一部分,包括矫治设计、矫治器的选择以及矫治器的安放。大家可以看出,自锁托槽与直丝弓矫治技术并无二致。虽然从分类上来看,自锁托槽属于低摩擦矫治技术,但作为直丝弓矫治技术的重要分支,其临床应用应该遵循直丝弓矫治技术的基本原则,同时又由于它的低摩擦系统和托槽设计的特点,自锁托槽又具备自身的一些特点,在临床工作中要引起我们的关注。总的来说,我们只有把自锁托槽当做固定矫治技术的一个手段,才能正确客观地评估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用好这项技术。
作者介绍
丁鹏,口腔正畸学博士,正畸专科医师,本科及研究生均毕业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现任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副主任医师,世界正畸联盟(WFO)专科会员,国际Tweed基金会会员,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COS)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参与或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4项,参编著作及编写教材4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余篇。
临床特色为低摩擦轻力矫治,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自锁托槽矫治技术的正畸医师之一,先后在临床上大量应用SPEED、Damon、Tomy、Smart-Clip、Quick、VLP等各种自锁托槽矫治器,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自锁托槽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正畸摩擦力的综合模拟实验及低摩擦矫治系统的探索等。经常应邀在国内各地学习班、各级学术会议上介绍自锁托槽矫治技术专题,受到广大正畸医师的欢迎。
文章来源医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