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文献阅读--解剖学评估白人下颌颊棚区微螺钉的植入
植入微种植体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该区域是否有充足的骨量。而生物力学的应用又决定了其植入的位置。颊棚区是下颌正畸种植支抗钉常用的位置。除了其他的一些优势,颊棚区的支抗钉特别适用于矫治III类错合畸形。但是,对于植入该区域的具体位置仍有争议,诸如:靠近第一磨牙;第一、二磨牙之间;靠近第二磨牙。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评估需植入支抗钉区域皮质骨的厚度,下颌颊棚区估量的宽度,及微螺钉与下牙槽神经(该部位唯一敏感的解剖结构)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纳入30个未经正畸治疗患者的CBCT片(18个女孩;12个男孩,年龄为14.5±2岁)。均为正畸初始记录,而非特意为此研究摄片。纳入标准:正畸诉求白人患者;完整的恒牙列,且第二磨牙完全萌出;没有颌面部其他病变或发育畸形。所有照片均由Dolphin 3D进行分析。
经过合适的定位,在CBCT上评估3个位点: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的颊侧(6D);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颊尖的颊侧(7M);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颊尖的颊侧(7D)。骨皮质厚度定义为从颊部骨缘中点到下颌第一、二磨牙之间(颊棚区),平行于第一或第二磨牙牙根的颊侧外形。(图1)
颊棚区骨厚度定义为从最颊侧牙槽骨到下颌磨牙根防离釉质牙骨质界4mm和8mm的部位,平行于合平面。此外,在同样的三个位置进行测量: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的颊侧(6D4,6D8);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颊尖的颊侧(7M4,7M8);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颊尖的颊侧(7D4,7D8)。(图2)
下牙槽神经管通过软件电子示踪。(图3)
将患者的扫描模型叠加在CBCT体积上以虚拟创建软组织轮廓。(图4)
微螺钉(直径为1.6mm×10mm长)可视化置入制定位点,膜龈联合处。植入时,与合平面垂直;植入后,螺纹头有5mm高于软组织水平。(图5)
同样,需要在三个位点(D6,M7,D7)测量微螺钉植入深度及其与电子示踪的神经管关系。(图6)
数据分析
应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P≤0.05。效能计算表明至少需要24个样本。初步数据用w检验呈正态分布。数据都进行二次测量,相隔两个月,每次从10个CBCT中取10个截面。组内相关性可。方差分析位点和骨皮质厚度,颊棚区宽度,植入量和植体与下牙槽神经距离的影响。
结果
颊棚区宽度在下颌第一磨牙远颊尖处且离CEJ为4mm时最薄(6D4; 3.48±1.29mm),在下颌第二磨牙远颊尖且离CEJ为8mm时最厚(7D8; 8.13±1.97mm)。(表1)
骨皮质厚度在6D最薄(2.0±0.71 mm) ,在7D处最厚(3.96±0.57 mm) 。(图2)
当比较3个部位的皮质骨厚度时,显示出显着的统计学差异(表3和表4)。发现植入深度在6D(4.98±0.84 mm)处最低,在7D处(8.40 ±1.23 mm)最大。在后一位置,螺钉与神经最近(5.46±1.63mm)。统计分析表明,测量位点和骨皮质厚度有显著影响。此外,这些部位对植入深度以及从种植体根端到下牙槽神经的距离具有显著影响。
讨论
皮质骨厚度是获得微螺钉的足够主要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它与放置扭矩直接相关,从而影响成功率。皮质骨过薄的区域不能提供足够的主要稳定性以获得最大的成功,显示早期失败率增加。皮质骨过厚的地方,虽然提供了极好的初期稳定性,但会导致骨骼的过度压缩,这可能导致微螺钉后期失败率增加。在后一种情况下,通常建议预先钻孔助攻。
理解种植体部存在于骨质中的长度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发挥生物力学作用的机制。我们将植体的设计做了一定的改进,在头部和体部加了一段长2mm螺纹,这样可以使其最终高度接近于弓丝,以发挥文献中推荐的最佳植体长度。应用本研究标准植入颊棚区的植体。(图7)
本文建议的最适植入部位较靠后,在张口度较小的病人中,需要使用反角植入设备。
结论
颊棚区是白种人患者植入种植支抗的合适位置。
在本研究的范围内,考虑骨皮质厚度、颊棚区宽度和植入深度,在本研究人群中最适宜的部位是颊侧靠近第二磨牙区域。
第一磨牙颊侧部位的植入需要3D影像或者至少电子触诊来明确患者是否有足够骨量,对于大部分白人病人来说,此部位并不合适。
来源:浙一口腔正畸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