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文献阅读--骨性III类的一种治疗方案 科贸嘉友口腔收录
正畸文献阅读--骨性III类的一种治疗方案
这个研究中,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骨性III类病例的治疗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一组患者,并对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估此方案的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的样本量为19例,9名女孩和10名男孩,平均年龄为13.12±61.28岁。根据颈椎成熟程度,他们平均生长阶段为第4阶段。所有受试者均有骨性Ⅲ类错牙合,以上颌后缩为特征(ANB<0°,N⊥A<0mm, 上颌深度<90°);正常或低角(SN-MP<35°,FMA<25°),恒牙列,无全身疾病,无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
在治疗前观察所有受试者的生长状况平均5个月(5.366±1.48个月)以观察他们的生长变化。观察结束时,在每位患者上颌牙列磨牙区定制塑料颌板(Figure 1)。
然后在全身麻醉下对所有患者进行手术。在手术的第一步,在下颌两侧尖牙和第一前磨牙之间放置钛板,并固定一个牵引钩,位于尖牙和第一前磨牙的邻间隙(Figure 2a,Figure 3)。手术的第二步,进行不完全的Le Fort I截骨术以释放上颌骨(Figure 2b)。Le Fort I截骨术中包括上颌骨的鼻腔外侧壁,但鼻壁和鼻中隔保持完整,不包括翼板。
手术后3天,加III类牵,每侧300g的力,在第10天时增加至每侧600g(Figure 4)。患者被要求每天更换两次橡皮筋,除了用餐时外一直佩戴,直到获得II类咬合关系,此时上颌颌板已脱胶。在牵引期间观察到开牙合,因此指导患者在咀嚼口香糖2周,利用咬合力实现开牙合的自我矫正。
在开合关闭后,并用直丝弓技术继续治疗。在固定正畸治疗过程中,有5位患者拔除上颌前磨牙,以解除拥挤和II类尖牙关系。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III类患者夜间佩戴bianator。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Figure 5和Figure 6显示了该组中的一名患者的治疗过程。
二、头影测量法
在头颅侧位片上测量了34个参数(Figure 7和Figure 8)。为了确定某些解剖点的矢状和垂直变化,使用了两个参考平面。水平参考平面(RP1)是在sella点的SN平面以下7度的角度绘制的,并且通过S点做垂线为垂直参考平面(RP2)。
三、结果
观察、牵引、正畸治疗的时间分别为5.36±1.48个月,3.85±1.12个月和23.13±7.03个月。Table 1和Table 2列出了头影测量的数据。Table 3和Table 4显示了三个时期的差异以及这些时期的统计比较。在观察期间,矢状面骨骼参数无显著变化。在牵引阶段,A点向前运动3.59±1.32 mm(P<0.01),B点向后运动为1.85±1.46 mm(P<0.01)。上颌骨和下颌骨的骨骼变化导致ANB显著改善(-4.18±1.47°,P <0.01,见Table 3)。固定正畸治疗期间矢状面骨参数没有明显变化。
关于垂直参数,在观察期间没有观察到显著变化。在牵引期间,SN-UOP角度(8.28±4.41°,P<0.01)显著下降,在固定正畸治疗后其又明显上升(- 4.51±6.19.75mm; P <0.01)。此外,SN-MP,FMA和NMe在牵引阶段均呈上升趋势,除SN-MP以外,这几个指标在的固定正畸阶段均无明显变化。在固定正畸治疗期间,S-Go显著增大(-2.34±2.16mm; P<0.01)(Table 3)。
在观察期间牙齿参数没有发现显著变化。但是在牵引期间,上下切牙分别唇倾9.66±5.26°和3.63±6.316°。在正畸期间,上切牙直立6.26±6 4.76°,而下切牙倾斜角度保持不变。上颌磨牙前移(-5.59±2.94 mm; P<0.01),下移(2.97±2.11 mm; P<0.01),在固定正畸过程中保持不变(Table 4)。
在观察期间显示唯一增加的软组织参数是鼻尖点(-0.73±0.21mm; P<0.05)。然而,在牵引过程中,上唇向前移动,颏前点朝后移动(1.71±1.84 mm; P<0.01),鼻尖点前移(-2.56±1.20 mm; P<0.01),所有这些变化在整个固定正畸过程中保持不变(Table 4)。
四、结论
本研究中描述的治疗方案对于纠正上颌后缩的正常或者低角的III类错合是非常快速和有效的。在整个正畸治疗过程中显示前牵引的效果是稳定的,这是有希望的。考虑到下颌晚期的生长,还应观察长期的结果。
来源:GD Baby 浙一口腔正畸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