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位异常】牙位异常时的牙周外科处理-接触点异常(一)
【牙位异常】牙位异常时的牙周外科处理-接触点异常(一)
牙位异常时使用的牙周外科处理——接触点异常
[关于open contact]
牙体间的open contact很容易引发食物嵌塞,有时还会引起垂直方向牙槽骨吸收。同时,也会增加发生牙龈乳头平坦、鼓形间隙变大等美观性问题的概率。
病例7
在正畸治疗结束后仍然存在open contact的病例
▲图15-1,2
在正畸专科医生处接受了正畸治疗,虽然上颌正畸治疗已经完成,但由于磨牙区的边缘嵴不整齐而导致牙体之间存在空隙。要想在这个状态下护理牙周组织以及咬合状况是非常困难的。由此可见,在治疗时,正畸专科医生与全科口腔医生保持目标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病例8
上颌前牙部前突在牙周外科处理以后得到改善的病例
▲图16-1~3
▲图16-4
▲图16-1~4 56岁,女性。患有全口牙周炎且下颌磨牙区缺失,可以看到上颌前牙区有前突的现象。左上1和右上1无法保留。
▲图16-5,6
▲图16-7
▲图16-5~7 将左上1和右上1拔除,下颌磨牙区植入种植体,全口进行牙周外科处理后,佩戴临时修复体。图16-7为佩戴临时修复体后的状态。由于左上2,3和右上2,3仍然前突,所以覆盖较深。
▲图16-8~10
切断左上2,3和右上2,3的连接部,使用活动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
▲图16-11,12
▲图16-11 正畸治疗结束后的研究模型。覆盖有所改善。
▲图16-12 佩戴最终修复体后的状态。
▲图16-13
佩戴最终修复体后的X光片。
▲图16-14
佩戴最终修复体后9年的X光片。
[关于边缘嵴高度不齐(图17-1,2)以及接触点位置、大小的异常(图18-1,2)]
当边缘嵴高度不齐时,容易产生以下问题:
①无法取得紧密协调的咬合关系;
②容易引起食物嵌塞;
③咬合力的施加方向很难与牙体长轴方向一致,很容易引起咬合性外伤。
▲图17-1,2
▲图17-1 下颌右侧磨牙区的边缘嵴高度不齐,右下6近中有6mm的牙周袋。在这种边缘嵴存在高低差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食物嵌塞。
▲图17-2 同部位的X光片。右下6近中有牙槽骨缘下牙周袋。
▲图18-1,2
▲图18-1 左下5佩戴金属冠,但是由于近远中接触点的位置和大小不合适,导致鼓形间隙基本消失。
▲图18-2 同部位的X光片。可以看到龈下有牙结石沉积,并且有牙槽骨吸收现象。
以下对边缘嵴高度不齐以及接触点位置、大小异常的临床病例进行展示。
病例9
对患有重度牙周疾病的患者,采取包括了正畸、牙周、种植、修复在内的综合性治疗的病例
▲图19-1
40岁,女性。来院主诉为牙龈出血,牙体晃动。患者不吸烟,因此没有全身性问题。有明显的牙周炎,发生了牙体移动,前牙区前突。下颌右侧磨牙缺失,医生认为有必要进行包括牙周修复、正畸治疗、种植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性治疗。
▲图19-2,3
上下颌咬合面照。
▲图19-4
X光片。牙槽骨明显缺失。
▲图19-5,6
▲图19-5 初期治疗完成后的状态,炎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图19-6 在下颌右侧磨牙部植入种植体恢复垂直高度以及形成支抗点,开始正畸治疗。
▲图19-7
正畸治疗完成时。
▲图19-8,9
▲图19-8 佩戴临时修复体。即使在这个状态下,依然有牙周袋残留。
▲图19-9 完成牙周外科治疗后的状态。
▲图19-10,11
▲图19-10 牙周外科治疗后3周的状态。从照片可见牙周袋的去除量。
▲图19-11 数月以后,对临时修复体进行修整后的状态。
▲图19-12
同时期的X光片。
▲图19-13
佩戴最终修复体时的正面照片。
▲图19-14
佩戴最终修复体时的X光片。骨边缘水平平坦,探诊值维持在1~2mm。
来源:医涯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