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分类的重要性
器械分类是清洗工作流程中的第一步,却往往被忽视。正确分类能达到减少重复操作,提高器械清洗效率,降低器械清洗成本和防止职业暴露的目的。
去污区的接收人员,应根据器械种类、污染种类和污染程度,判断器械应选择的清洁方法而归类放置,确定后续处理的放置方法和需要使用的辅助清洗工具,及时准确地进行下一步的清洁工作。
下面我们将介绍口腔医疗机构常用的分类方法。
常用分类方法
1. 物品材料和结构
① 平面类金属器械,如治疗碗、弯盘等污染较轻的器械;
② 管腔内、带有关节和螺钉等结构复杂的器械分别放置;
③ 锐利的金属器械放入独立的容器;
④ 玻璃类及橡胶类物品。
2. 器械功能用途
根据器械功能用途,常分为3类:
① 直接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与破损的皮肤组织黏膜密切接触的手术器械或物品;
② 接触完整皮肤与黏膜的器械或物品,如:压舌板、开口器、呼吸机管道等;
③ 未直接接触病人的物品,如装载无菌敷料的容器、持物钳等类别。
3. 污染程度与种类
常见的污染种类有3类:
① 血液:血液污染是肉眼观察器械可见明显的血迹黏液等污染程度高的物品,分为新鲜血液和陈旧血液;
② 污垢:污垢是在器械表面可见黑色或褐色的异物。
③ 锈迹:锈迹也是污染器械常见的种类,常见于器械的关节面、咬合面及螺丝等部分,可见黄色或黑褐色的锈迹(斑)。
4. 器械放置时间
由于污染器械的放置时间直接影响清洗效果,放置时间长的器械可见陈旧性的污染,要选择含酶清洗剂浸泡或使用必要的辅助工具,如毛刷、超声波清洗等工作程序。因此分类时要将器械放置在不同的清洗容器中。
5. 生锈
将生锈的器械分类单独放置,并及时进行除锈处理。铁锈在清洗过程中脱落到完好器械表面,也会造成器械表面保护膜的磨损、生锈。
另外当生锈的表面接触另一个没有生锈的器械表面时,锈也就是脆性的红色氧化铁会黏附到光滑的器械表面,这时候的锈就仅仅是污渍,如果立刻用布擦,锈就可以去除。
但实际上往往无法做到及时处理,那么,凹凸不平的氧化铁颗粒与光滑的器械表面之间残留的水分营造了一个潮湿的环境,破坏了保护器械表面的氧化膜,造成周围接触的器械也出现生锈的现象。
所以,要最大限度地降低锈的“传染”,除了器械的就地处理外,在对器械的清洗之前,一定要先把已经生锈的器械挑选出来做单独处理。
注:所有的钢材都会生锈,关键决定于保护性氧化膜的材料和质量。手术器械接触的血液、含氯制剂等都是对不锈钢有强烈侵蚀作用的化合物,所以手术器械使用后必须及时就地处理,时间越长,器械被腐蚀生锈就越严重,处理的成本也越高。
分类注意事项
① 器械分类放置要一步到位,减少工作人员重复接触污染器械的次数。可备多个装载容器,如各种篮筐、器械支架等。
② 器械分类主要考虑到选择清洗浸泡或处理方法的差异。
③ 分类时禁止裸手接触污染物品及器械。要做好职业防护,避免发生职业暴露。操作人员要经常及时更换手套洗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对所含内容及观点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负责,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影响。对内容中的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撤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