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医院的移动端支付或将爆发!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根据最新消息,微信新版本的重大变革之一就是将现有的服务号和订阅号合并,对于广大医院的微信运营者来说,无疑是个利好的消息,这意味着不需要再纠结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到底选择做服务号还是订阅号的问题。
服务号开放的接口多,实现的功能多,和医院的HIS连接也方便;而订阅号的好处是每天都能发信息,和用户接触的机会就会变多。而从长期趋势看来,两号合并是必然,这意味着用户只需要从单一入口接触医院,而医院对患者的服务也将更加全面和人性化:如移动端支付、挂号、取药、领取检验报告、健康教育、健康大数据监测等功能。
但是服务号和订阅号的合并,就仅仅是合并这么简单吗?对于广大医院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微信移动端支付未来五年内在医院端爆发
根据腾讯提供的第一季度报表,微信仅支付用户就达到4亿(其中1亿属绑定银行卡用户)尽管支付宝钱包的活跃用户超过2.7亿(实名用户数超过3亿),但微信毕竟霸占了移动端用户80%以上的时间,加之近年开通的微信“城市服务”,在广州、上海等地试水医疗预约挂号,必然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习惯,以目前微信活跃用户达5.5亿来判断,这样的增长速度,很有可能微信会取代支付宝成为移动端支付的第一大用户。
对于医院来说,移动端支付用户的增加,会带来医院移动端支付的比例大幅上升,去年11月末广州市卫生局与腾讯微信合作宣传启动“广州健康通”微信公众服务号。目前已有50家医院上线“广州健康通”,其中21家已实现了微信支付,还有两家医院实现了实时医保划账。
移动医疗成为医院服务模式的新探索
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加,使用范围逐步从一线城市下沉至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城市,大量县市级以下的医疗机构或将在妇婴保健、慢病管理、养老照护等领域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因为作为医院来说,探索移动医疗模式是现有业务的自然拓展。
相较于目前风头正建的各种移动医疗项目,医院在获取医生及用户方面的成本和难度都是最低的,即便是未来发生医疗体制改革,医生可以实现完全自由执业,各类公立医院依然拥有不言而喻的优势。
中国的老龄化在不断加剧,农村城市二元结构的变化,试想一下,一个外出离家工作的农二代甚至农三代,在他自己的手机上就能实时看到其父母的心跳、血压、血糖乃至各种健康指标,检查病历,能随时通过微信与医生和父母进行三方沟通,这样的服务模式必然会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探索。
这样一来,作为基础服务的信息科甚至能成为医院新的业务来源。
生存竞争迫使的传播向移动端发展
广大基层医院为了生存,也存在竞争压力,为了争夺用户,除了内部保证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服务之外,最需要考虑的就是进行宣传推广。
移动端的快速发展转变了用户的阅读习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甚至PC都不再成为主流的时候,占有了8.5亿用户的微信就是最好的传播途径之一。
“做好微信→获取粉丝→获取盈利”就成为医院迫切需要考虑的逻辑。
尤其对于流动人口比重不高的地区,谁先占有了移动端的先机就意味着占有了未来业务的先机,也就意味着哪些医院能活得更久活得更好。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获取健康知识是一种硬需求,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与健康相关,但中国健康知识传播并没有像义务教育那样普及,因此地区性的基层医院做健康知识传播是最好的抓取粉丝和为自己做免费广告的机会。
当医院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粉丝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事后,医院的宣传科将不再是后勤支持单位,而是成为医院冲锋陷阵的先头部队。
广告时间:第四期《医学界》医院微信培训班即将于7月2日-4日在武汉开班,全面传授医院微信运营之道:内容策划定位、文章写作、危机舆情处理、移动医疗开发等全面实操课程,成为学员还享受免费蹭课福利等多项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