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因素研究与临床意义
2019年4月12日-13日,第四届基于循证医学的口腔种植临床先进技术研讨会如约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邀请到来自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士等9名国际顶级专家以及国内9名种植一线专家,结合临床工作亲身体会,和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发现临床问题、如何设计临床研究,共同推动临床学科进步。
作为会议承办方的学牙网,特邀参会人员将此次研讨会上导师演讲内容编写为“听课笔记”,持续推出,以飨读者。
Prof. Torsten Jemt 指出骨吸收和种植体失败具有多种原因,这些原因是复杂的、多因素的。
其中患者的宿主反应是一个需要被考虑的重要因素。由于牙菌斑或吸烟而导致牙齿缺失的患者需要种植,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因为牙菌斑或吸烟而致牙齿缺失。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种植体对宿主来说是异物,而不是宿主组织或者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东西。
所谓异物是指来源于患者机体以外的东西,不能被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为宿主的一部分而不产生生物学反应。
所谓异物是指来源于患者机体以外的东西,不能被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为宿主的一部分而不产生生物学反应。
Prof. Torsten Jemt总结了12篇关于种植体周围骨丢失且具有5年随访时间的文献得出1144名患者、 5470个种植体中只有5.1%患者、20.2%种植体没有骨丢失,而94.9%患者在种植5年后于影像学上显示骨丢失。
Prof. Torsten Jemt分析了诊所30年1264例种植体失败的现象,发现大部分种植体失败发生在修复后第1-2年,原因是可能没有形成良好的骨结合。而形成骨结合后种植体5年失败率为2.9%。
那么骨丢失和种植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Prof. Torsten Jemt认为免疫反应参与了种植体骨结合和骨丢失过程。不同患者的免疫反应?感性不同,有些患者具有炎症易感性,低水平的异物刺激即会激活炎症反应。因此可以推论出这一类患者具有较多和炎症相关的疾病,如牙周炎、骨关节疾病、种植体周围炎及心血管疾病等,而且会在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呈现出这类疾病,具有早期死亡的高风险性。
早期即有文献报道肾移植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后能显著降低高菌斑下的牙龈炎水平。亦有文献表明牙周炎患者对牙周治疗反应性低的话对将来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高。
来自瑞士关节成形术登记表的数据显示低于55岁就因骨关节炎而进行关节置换的患者对炎症有较高的致病率和致死率。需要种植的患者很大一部分即来源于炎症易感人群。
当患者被诊断为种植体周围炎后,对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在长期的随访中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会发生什么?Prof. Torsten Jemt研究了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随访9年中手术治疗、单纯卫生清洁和不治疗的预后差异。结果显示手术治疗组在随访中发生更多的骨吸收,种植体失败率为 17%,而不治疗组骨吸收最低,种植体失败率为8%。
目前对种植体周围炎的定义中尚无能够预测将来种植体失败的风险因素,因此诊断为种植体周围炎并不意味着具有种植体失败的高风险性。但是即便是卫生清洁过程中的探诊也会增加种植体失败的风险。 Prof. Torsten Jemt呈现了两个病例均说明了治疗创伤(探诊、取出植体)增加了骨丢失和种植体失败的风险。
Prof. Torsten Jemt进一步研究了134名种植体周围炎患者于2003年至2010年期间随访次数和外科手术次数与骨丢失的关系,结果显示随访次数越多、手术次数越多,骨丢失越明显。原因可能是与患者自身炎症程度重相关,也有可能是探诊创伤所致的骨丢失。
除了了免疫反应因素外, Prof. Torsten Jemt还指出了了种植体数量、年龄均与种植体失败相关。种植体植入数量多意味着牙齿缺失多,表明患者有严重的牙齿问题。研究发现患者单牙缺失种植成功率高于无牙颌种植。
Prof. Torsten Jemt研究了无牙颌患者年龄与死亡率的关系,发现年轻的无牙颌患者比同年龄的正常人群呈现了较高的死亡率,而老年无牙颌患者比同年龄的正常人群呈现了较低的死亡率。
这些研究说明了种植体数量、种植体并发症/失败率和患者死亡风险存在相关性,因为骨整合是一个被免疫系统所控制的炎症过程。
炎症易感性患者会较早出现牙周炎、骨关节问题、对牙周炎治疗低反应性、较早丢失许多牙齿、 较早接受种植治疗、呈现较多的种植体周围炎等问题、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和死亡率。总之,炎症易感性患者是种植体周围炎的高风险患者。
骨丢失与种植体失败有许多原因,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具有炎症问题,其他一些因素也需要被讨论。Prof. Torsten Jemt认为牙医是种植体失败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牙医的态度、对病例的选择、治疗方案的制定、修复方式的采用、随访的方式等都会影响种植体的成功与否。
来源;朱丽琴 学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