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诊所的机会在哪里?(附美国一分钟诊所模式介绍)
—关注高师傅微信 医健行业尽掌握—
医疗健康行业最有价值微号“高端私人医生服务”:kgn091(点上面蓝字关注),专注私人医生、健康管理、医疗健康、国际医疗、移动医疗、医养地产、社区医疗服务行业。医生、医健行业投资人及业内人士请关注并加入高端人脉圈。
索取《2015中国在线医疗行业研究报告》,请回复“2015报告”
地产商也在纷纷转向投入医疗服务领域。近期有媒体报道百步亭集团将投2亿元,与武汉市中心医院联办两家“高标准”社区医院。之前恒大也表示了依托社区建医院的计划。
在短期内,从医疗服务能力和发展定位的角度看,地产商转向到医疗领域更多还是以自身的楼盘为核心,把医疗作为一种增值和差异点去操作,还没有真正走到社区医疗服务的核心。但长远看来,根植社区的医疗服务确实是一个空白点,用地产思维去操作不可行,但从服务切入却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何谓社区医疗?
中国的社区的特点是聚集性和全方位的功能性,近十年来随着地产的膨胀,越来越多的城郊社区形成,这些社区年轻人比例高,周边医疗服务配套不足,离传统的大医院距离远。即便是传统社区,很多地方对城内医院数量的限制也意味着很多社区仍然存在医疗辐射不足的问题。公立体制内的社区医疗机构虽然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但从服务能力和质量上,远远没有满足用户的需求。可以说,社区医疗目前还处于一个空白点,如果有商业模式切入并找到合理的定位,将会有一定的市场。
如何定位社区医必须要看服务对象。传统社区老年人很多,他们经常需要开药,看一些小病,同时需要做慢性病管理和护理等服务。如果定位为老年人做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机构的定价问题就来了:是不是要走医保?假如要,为老年人服务的服务费用无法支撑一家高效以服务为核心的社区诊所,又会陷入产品带动收入的困境。因此,走医保的定价很难养活商业化操作的连锁社区诊所。
再来看社区的另一部分人,也就是年轻人,很多是以家庭为单位。他们需要成熟优质的基础医疗服务,如果服务就在家门口而且质量很好,有一部分人愿意付出一定的溢价。这些年轻人是商业保险最好的风险可控的对象。因此,社区诊所如果可以大批量铺开,辐射经济收入中等的家庭,捆绑在中端商业保险里面,可以脱离医保定价,转向走服务为核心的定价路线,这样就能推动一个良性的支付到服务的体系建立,为双方带来客流。
不过,定位年轻人仍然是有风险的。这批人白天都不在家,社区诊所白天的使用率可能不会太高,老年人因为不可能被商保所覆盖,因此也不会来看病。那么白天的闲置资源怎么办?
中国正在高涨的康复和护理需求或许为这类商业化社区诊所提供思路。虽然说老年人看病被医保覆盖,但是医保的空档却在治病之外的领域,首当其冲的就是康复和护理。中国过去一直依赖家庭成员照顾生病的老人,随着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家庭结构变化,靠子女照顾老人的模式已经无法持续,未来的趋势必然是靠机构,而这些费用无法被医保报销。
因此,白天相对闲置的资源可以作为提供专业慢性病、重病、术后服务的平台,提供包括专业护理和康复套餐,这些服务本身就需要用户自理费用。目前市场的混乱在于无法提供可信而专业的服务,连锁品牌、根植社区加上专业管理也许可以为社区诊所打开一片老年人增值业务。
然后再反过来看老年人的看病问题。如果增值服务创造了用户的粘性,将有可能留住这些老年人。与此同时,社区诊所通过建立远程医疗点,和医保定点机构合作,就变成了他们的门户,一旦远程医疗有效展开,再结合社区药房,或许可以再打开一片零售药品的市场。这样操作,虽然诊所的服务定价并不适合医保,但增值服务和远程服务仍然可以粘住用户。
总体来看,社区诊所目前还处于市场各方摸索新兴商业模式的时刻,早布局不一定能成功,但市场巨大的体量是值得进行战略性布局的。谁能活下来并能持续的盈利才能说是市场真正的赢家。【来源村夫日记,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相关阅读——
美国一分钟诊所解密:用工业流水线模式改造诊所
前言:欢迎有创业梦想(私人医生、家庭医生、社区连锁诊所等)的医生朋友给我们留言—高师傅
一分钟诊所开在居民区的连锁药店里,地方不大(不到10平米),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收费也比医院低一半。这也为主要的付费方—保险公司和雇主—省了一笔钱。在创办后第六年,它就被美国第二大连锁药店以1.6亿美元收购。看一个感冒,在“一分钟诊所”MinuteClinic就不用排队,收费也比医院或者私人医生更便宜。而且,它就开在居民区环绕的药店里,一个星期营业七天。
靠着独特的商业模式,这个连锁机构,在美国发展得很快,9年之间,在美国49个城市开了569家诊所。一分钟能看完一个病人吗?答案是,不能。实际上“一分钟诊所”自称,包括等候时间在内,平均每位患者在诊所的逗留时间是15分钟。但是这也相当快了!为减少候诊时间,“一分钟诊所”在模式的设计上做了许多减法。它并不是什么病都看,主要看三大类:普通疾病、轻微外伤以及皮肤病。其实就是些感冒、喉咙痛等常见病,一共40多种。此外,顶多还为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等)患者进行健康状况监测。
这就大大降低了诊治难度,使得它只要聘请注册护士和实习医生就够用了(减少了人工支出)。诊所都配有一套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只需培训一下,护士们就可以按标准程序,快速看病。每个诊所都配上一个有经验的医生。他不用在诊所办公,护士或实习医生如有问题,可随时打电话求助。病人的每次就医信息,都会被记录下来。患者的电子病历也可以与其他医疗机构共享。一分钟诊所大多开在居民区。在创业初期,它的一些诊所也会开在超市内,但现在,它几乎都开在一个叫作“CVS药店”ComsumerValue Stores的连锁药店里,诊所的面积通常只有8到10平方米。
CVS药店是美国第二大处方药零售集团,在一分钟诊所创办第六年,即2006年,就以1.6亿美元将它收购。CVS在全美国拥有7025家零售药店。大约75%的美国人口离这些药店不到3英里。这些药店不仅卖药,也卖日常用品。有着这样的便利,人们在购物的同时,就可以顺道看病,并且不需要预约—在美国看病通常需要预约。对于美国人来说,可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据统计,像感冒之类的小病,美国只有三分之一患者能在当天获得治疗。没人愿意为个感冒而耽误一天的时间。
而且,一分钟诊所的收费也很便宜,大约只及医生或紧急护理中心的一半。在CVS公司2008年年报上,给出这样一个对比的案例:马克因为喉咙痛在一分钟诊所接受诊治,他自己支付10美元,而其保险计划分担67美元。但如果他去看医生,则要自己付25美元,保险计划分担105美元。高端私人医生服务微信公号:kgn091专注医疗健康行业交流。一分钟诊所在自己的网站上称,其大多数项目只需要付69美元。假如它认为看不了这个病,就不会收费,并且还会向患者推荐附近的医院或医生。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经营一家这种类型的诊所,一年只需要25—35万美元。
那么,按照一分钟诊所69美元的基本收费标准计算,它每天只要有10个人光顾,就可以收回成本:25万美元÷(69美元/人×365天)= 10人/天。那些为医疗费用买单的保险公司、雇主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对一分钟诊所趋之若鹜。一些雇主还很高兴地发现:那些到“一分钟诊所”看病的员工,不仅为公司节省了医疗支出,耽误的工作时间也少了。百得公司Black & Decker表示,其员工如果选择一分钟诊所,公司愿意再多承担10美元。一分钟诊所来自于这些第三方的收入,占到它2008年总收入的70%。
公司增长速度也很快,从接待患者的人数上可以证明。据美国《医疗服务管理杂志》报道,一分钟诊所2004年的接诊人数为6万,2006年35万。到2010年,公司网站显示,已累计接待700多万人。也许因此被一分钟诊所抢走了生意,一些医生对一分钟诊所也表示了不满,并质疑其治疗效果。一分钟诊所的商业模式,用护士能靠一套标准化程序及系统的辅助,治好普通疾病吗?前CEO迈克尔·豪威说,他们为此研究了一分钟诊所的5万个咽炎病例,以测试诊治程序的有效性,结果99%符合最佳做法;而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则为55%。
一分钟诊所还在做一些其他的尝试。它与其他一些医疗机构合作,比如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双方对接数据库,通过“电子病历”共享患者信息。假如“一分钟诊所”的患者需要接受紧急治疗,而又没有资质的医生在场,就会建议患者选择“克利夫兰诊所”,当然也有其他的机构可供选择。而克利夫兰诊所接到求助电话时,若患者症状轻微,接线员也可能建议其前往附近的“一分钟诊所”。1999年冬天,一分钟诊所的创始人瑞克·克里格Rick Krieger带着生病的儿子,来到明尼阿波利斯的紧急护理中心,做一个喉咙感染检查,他们等了两个小时。这让克里格感觉到,必须有一种更便捷、价格更实在的服务,来应对家庭常见的疾病。一年后,他与人合伙,在当地的一家食品店内创立了第一家快医疗QuickMedx保健中心,后在2002年改名为“一分钟诊所”。
转:医疗行业必粉 高端私人医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