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底提升术使用的骨移植材料
种植与牙周组织
上颌窦底提升术使用的骨移植材料
通常,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时会用到骨移植材料,但大多情况下,仅从口腔内采集自体骨是不够的。虽然自体骨是骨移植材料中最值得信赖的材料,但是为了弥补骨量不足,我们不得不将其与其他移植材料混合起来使用。
临床运用报告显示,目前用于上颌窦底提升术的骨移植材料有下述几种,但除自体骨外,无人能断定何种移植材料更好。移植骨成熟需8~12个月的时间。
目前用于临床的骨移植材料
·自体骨
从口腔内或者口腔外采集
·异体骨
DFDBA(脱矿冷冻干燥骨)
FDBA(非脱矿冷冻干燥骨)
据报告显示,DFDBA与FDBA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使用时,需要在生理盐水中浸润消毒,然后再填入上颌窦内
·异种骨
(Bio-Oss等)
也有报告显示异种骨移植材料能有效地运用于上颌窦底提升术中,但是现阶段也没有得到一致的认同。
·人工骨
有报告显示可以将羟磷灰石用于上颌窦底提升术中。
自体骨移植材料含有活体细胞,因此在增大牙槽骨时最好选用自体骨。下面列举了自体骨移植的几项优点
[自体骨移植材料的优点]
·可以维持组织细胞的活性
·富含牙槽骨形成的成长因子
·可早期产生血管再生现象
·无免疫反应
下面列举了口腔内能够采集自体骨移植材料的部位。
[口腔内采集自体骨移植材料的部位]
·颏部
颏部能采集到大量骨组织,是口腔中可采集骨组织最多的部位,而且操作性好、处理简单。从颏部采集骨组织可能会出现术后肿胀、皮下出血、知觉暂时迟钝等问题,因此术前必须向患者充分说明这几点。
·下颌磨牙后三角
下颌磨牙后三角是一处较容易采集骨组织的部位。对下颌磨牙区进行种植治疗时,可以将切口向远中延长,如此一来就可以在同一创面内采集、移植骨组织。
·上颌结节
上颌结节处的骨质富含油脂且粗糙
·拔牙窝
从拔牙后1~2个月的拔牙窝中采集得到的组织,富含骨组织形成能力,可以有效地生成骨组织,但可采集的量比较少。
用骨钳、骨粉碎机或碎骨器,将采集来的移植骨粉碎成碎片。如果可采集的量较少,那么需要与异体骨移植材料混合后,再填入上颌窦内。填入移植材料后,在开窗部位盖上非吸收性或吸收性GBR膜,并紧密缝合创面。
▲图43-1,2
图43-1 使用骨粉碎机粉碎采集到的自体骨。粉碎时,用纱布遮住自体骨,防止骨碎片四处飞溅。
图43-2 碎骨器。可以有效地粉碎自体骨。
术后注意
通常情况下,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的创面属于闭合性损伤,术后用药或是佩戴义齿时必须注意下述内容,以防手术部位感染或是受到机械性负担。
·保持术野清洁(使用漱口水)
·打喷嚏和咳嗽时注意将嘴张开
·防止术野受到外伤
·告知患者术后可能会流鼻血
·禁止患者吸烟
[术后药物的使用]
通常,我们会在术后1周内使用抗生素、消炎镇痛剂、消炎酶制剂等药物,防止术野出现感染、疼痛、肿胀等问题。消炎酶制剂能促使抗生素向病灶移动(链霉蛋白酶制剂),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消炎药物。
病例25 对需要考虑美观性的部位进行的种植治疗
▲图44-1,2
图44-3
图44-1~3 22岁,女性。交通事故3个月后来院。由于事故导致上颌右侧前牙区凹陷且存在牙根吸收现象。图片为初诊时的前方照与根尖片。
▲图44-4,5
图44-6
图44-4~6 拔牙后通过骨移植材以及结缔组织移植(CTG)进行GBR。
▲图44-7,8
7个月后,牙龈组织的愈合状态。
▲图44-9
种植体的理想植入位置
该位置可以通过粘接剂接合的方式进行前牙区修复处理
▲图44-10
▲图44-11
图44-9~11 种植体植入时的状态。将种植体边缘植入低于两邻牙的牙龈线连线3mm的位置。颊舌方向则位于距唇侧CEJ1mm的位置。
▲图44-12,13
图44-12 种植体植入4个月后。二次手术时同时进行结缔组织移植(CTG),以增大牙龈。
图44-13 二次手术后的状态。
图44-14
同时期的X光片。
▲图44-15,16
图44-15 72岁,男性。初诊时的全景X片。希望通过种植治疗恢复口腔功能。
图44-16 保留上颌最后方的磨牙并将其作为义齿的基牙,其余上颌牙均无法保留,因此进行拔牙处理。
▲图44-17,18
佩戴最终修复体时的正面口内照和X光牙片。取得了很好的美观状态。
▲图44-19,20
初诊时和佩戴最终修复体时的状态。适当修正牙冠形态后,恢复了前牙的美观性。
▲图44-21
6年后的状态。
结语
从治疗除牙周膜外的牙周组织(牙龈、牙槽粘膜、牙槽骨)这一点来看,我们可以将种植治疗视为牙周治疗的一部分。GBR和上颌窦底提升术也一样,都是牙周治疗中的一项,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传统牙周治疗的衍生治疗法。
日常护理时,可以活用护理天然牙时使用的方法,以控制炎症、控制力度为基础。如果能像这样,将牙周治疗中学习到的知识、技术运用于种植治疗中的话,就能使种植治疗的预测性提升至一定高度。
来源: 口腔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