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Ⅰ类洞型制备的原则和要求
在乳磨牙Ⅰ(一)类洞时,颌面窝分别发生龋者,若嵴完整,相隔的窝洞可分别形成各自的洞型。反之,嵴已受损而不明显,应连成单一的洞型。颊面或舌面窝沟龋局限时,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洞型。若龋扩展到颌面沟时,应形成颌-颊或颌-舌复面洞型。由于乳磨牙颌面之颊舌径短,所制备洞型的颊壁、舌壁不能过薄,否则易发生折裂。一般,颊壁与舌壁之间的距离,最好为颊、舌侧牙尖间距离的1/3~1/2。又因乳牙颈部明显收缩,若邻壁过薄亦易折裂,此时应作Ⅱ类洞修复(图7-7)。
图7-7 乳磨牙Ⅰ类洞
a.单面洞b.复面洞c.颊舌壁间距为颊舌尖间距之1/3~1/2 d.邻壁过薄易折裂,应作Ⅱ类洞
操作时,应先用裂钻去除洞口的游离釉质,使视野清楚。禁忌先用圆钻在洞壁或深处转动,以免在洞壁形成无基釉,以及因视野不清而造成意外穿髓。制作颌面I类洞时,应避免在髓角突出区制作倒凹。龋洞较深时,颊壁、舌壁和髓壁所形成的线角应稍圆钝,以免穿髓。髓壁处若局部龋蚀特别深时,为避免意外穿髓,不必强调底平。洞型也不能过浅,特别于颌面中央窝处,过浅则充填体呈薄片而易折裂(图7-8)。
图7-8 乳磨牙Ⅰ类洞
a.用裂钻去除洞口之游离釉质
b.用球钻易形成游离釉质
c.倒凹应避开髓角部分
d.中央凹外洞形过浅,充填体易折断
乳前牙备Ⅰ(一)类洞时,若洞型过深易露髓,过浅则充填体易脱落,应在许可范围内有一定的深度。倒凹应作在近中和远中部分,不能作在近髓的切端和龈端方向(图7-9)。
a.倒凹应作在近、远-中部分b
b.龈、切端作倒凹,髓腔易露
图7-9 乳前牙Ⅰ类洞
来源于口腔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