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牙Ⅳ类洞分层修复技术及材料应用 科贸嘉友收录
解剖分层技术是模拟牙齿解剖学结构,用修复材料在不同的部位以不同的厚度修复牙釉质和牙本质,从而获得类似天然牙齿结构的光-复合树脂-色彩关系。
前牙Ⅳ类洞的分层修复技术包括修复腭侧牙釉质、修复领面牙釉质,牙本质堆筑和颊侧牙釉质堆塑等四个步骤。
复合树脂分层要根据色图表。在开始修复之前要先利用色图表完成牙齿五维度的特征记录(参见牙齿颜色判定的原则)。这样能够确保按照解剖分层表现出从牙颈部到切端,从腭侧到颊侧的色调渐变协调,充分表现出牙本质、游离牙釉质和口腔中暗处的切端之间的对比,表现出牙齿内部光的散射,让修复体呈现出自然的立体效果。
对于Ⅳ类洞修复,首先要重建腭侧牙釉质的正确解剖形态,建议使用硅橡胶导板支持牙釉质材料的堆筑。硅橡胶导板可以由技工室根据蜡型制作,或者在用牙钻对牙齿进行塑形和修整,吹干牙齿做临时修复后直接用中等粘性的硅橡胶在口腔中直接制作。硅橡胶导板制作完成后把导板调整到与牙齿完美匹配,然后去除导板相应的颊侧壁以便于从颊侧入手进行分层堆塑。
在去除旧的修复体后必须使用橡皮幛隔离治疗区,按照粘接技术要求进行预备,对于Ⅳ类洞修复,理想的边缘预备是腭侧90度的粗厚边缘,邻面边缘和颊侧预备成短斜面。
首先用大颗粒的金刚砂车针预备边缘,用球钻预备斜面,用圆柱形球钻预备粗厚边缘。然后用细颗粒的小钻修饰边缘,用硅树脂尖抛光,因为光滑的表面利于粘接剂的流动,也能够让边缘的复合树脂更为密合。
Ⅳ类洞修复分层填充时,首先在硅橡胶导板上堆塑出腭侧/舌侧牙釉质层,牙釉质层的厚度必须与填充部位的天然牙釉质的厚度接近,避开邻接区,用导板检查密合度,然后光固化。
接着用与修复腭侧壁同型号的牙釉质复合树脂,使用乙酸纤维成型片和楔子修复邻面。
一旦这两个步骤完成,复杂的洞就会变成简单的洞,在继续修复之前需要检查和最后修整其形状与厚度。这样要填充的空间可以看清楚了,在牙本质复合树脂分层充填过程中就容易进行检查。
牙本质修复分层与预备的大小相关:缺损小的用1层堆塑,中等缺损的2层堆塑,大的缺损3层堆塑。
天然牙齿表现出三个程度的色度:颈三分之一饱和度最高,中三分之一饱和度中等,切三分之一饱和度最低,因此应该根据洞的大小,用饱和度递增的一种或者数种复合树脂来重现这些色度。具体来说,如果基本色度是UD2,所需牙本质体复合树脂应该是小洞型用UD2,中等大小的洞用UD2和UD3,大洞用UD2,UD3,UD4。这样就能够获得足够的色度内核,预防填充颊侧牙釉质复合树脂时导致的色度减少,并能够形成从颈部到切端的去饱和,从腭侧到颊侧的去饱和。对于很大的预备区,牙本质体分层从靠近颈部的边缘开始,把高饱和牙本质复合树脂填充在颈缘。在本文所举的例子中,首先填充并固化UD4,然后把UD3完全覆盖UD4,颊侧斜面也填充UD3,向切端推进一些,然后固化。然后用UD2完全覆盖以上两层,填充斜面,延伸到切缘,固化。如果存在乳突,应该开垂直向的凹槽,以形成光泽形状。
这就完成了不同色度的,与天然牙相似的,协调的去饱和的牙本质多色度复合树脂修复。
在完成牙本质修复后,再填充颊侧牙釉质前需要完成个性特征、强化光和乳光的重现。最重要的特征是乳突和边缘,需要用白色和琥珀色(IWS和OA)来重现。
完成乳突和边缘特征后,把天然蓝色乳光树脂(OBN)填充在乳突之间和切缘与牙本质之间形成乳光效应,产生自然的光泽。
最后,用白色半透明的复合树脂IWS,IM,IW重现色图表中确定的强光。
重要的是要记住用多种复合树脂来修复牙本质、特征、乳光和强化光的时候,必须留出足够的空间给颊侧牙釉质层,颊侧牙釉质层在颈部薄,切端厚,有天然的垂直向轮廓,呈现出天然的牙齿形状。分层技术的最后是填充颊侧牙釉质层,颊侧牙釉质层需要重现过渡线,表现出大的表面结构(嵴、沟和凹)和细微的纹理,用毛刷刷出牙釉质生长线。
一旦最后一层牙釉质固化,在开始修整和抛光之前,建议涂一层甘油凝胶遮住修复体,再进行一轮光固化,以消除氧抑制层,实现复合树脂的完全聚合。
来源:固琦健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