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关系记录:
用颌托来确定并记录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和两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位置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以便在这个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上,用全口义齿来重建无牙颌患者的正中颌关系
垂直颌位关系
水平颌位关系
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呈正中中颌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部下1/3的距离。
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
(1)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间隙的方法:在天然牙列存在时,当口腔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时,下颌处于休息的静止状态,上下牙列自然分开,无牙合接触,叫作息止颌位,此时上下牙列间存在的间隙叫作息止牙合间隙。一般息止牙合间隙平均值约2—3mm,因此,测量息止颌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减去2—3mm,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数据。
(2)瞳孔至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
(3)面部外形观察法。
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的临床表现:
1 过低
2 过高
垂直距离过低的影响
l患者面下1/3距离减低,唇颊部软组织内陷,颏部向前突出,患者呈衰老面容,看上去没有戴牙似的。
l息止颌间隙大,肌张力减低,咀嚼无力,咀嚼中肌肉因过度收缩而疲劳。
l口腔本部相应变小,舌的活动受限,影响下颌义齿固位。
l下颌髁突向后上方移位压迫鼓索神经和耳颞神经,可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有耳鸣、听力减低、张口时关节弹响。
垂直距离过高的影响
l患者面下1/3距离高度增加,上下唇不能自然闭合,表情不自然。
l肌肉长期张力增加,易疲劳或出现酸痛症状,严重时出现TMJ关节紊乱综合征。
l进食时张口度大于正常,影响义齿固位,上下运动过程中上下牙相互撞击出撞击声。
l上下牙休息时生理颌间隙消失,牙槽嵴经常处于受压状态导致牙槽嵴异常吸收。
确定水平颌位关系即确定正中关系
正中关系指下颌髁突位于关节凹居中、而不受限的生理后位。只有在这个位置,患者才觉得颞下颌关节不紧张、舒适、咀嚼肌力大,咀嚼效能也高。
确定正中关系的方法
1.哥特式弓描记法
2.直接咬合法
3.肌监控仪法
哥特式弓描记法
直接咬合法
⑴可用卷舌后舔法
⑵吞咽咬合法
⑶后牙咬合法
上颌蜡基托的制作方法:
将两层蜡片烤软粘合在一起,轻按蜡片于模型上使蜡基托与模型表面紧密贴合,增力丝埋入舌腭侧基托中,形状与牙槽嵴的舌腭侧的组织面大体一致,上托近后缘也要埋入横行的增力丝。
下颌蜡基托的制作方法:
将两层蜡片烤软粘合在一起,轻按蜡片于模型上使蜡基托与模型表面紧密贴合,增力丝埋入下颌牙槽嵴基托中,形状与下颌牙槽嵴组织面大体一致。
颌堤的制作
上颌堤的制作
将蜡片烤软卷成8~lOmm直径的蜡条,按牙槽嵴形状粘着于基托上,以颌平面板按压其表面,形成合平面。
要求上颌平面的前部在上唇下缘以下露出约2mm,且与瞳孔连线平行。
上颌颌平面的后部,从侧面观要与鼻翼耳屏线平行。
颌堤的唇面要充分衬托出上唇,使上唇丰满而自然。
颌平面宽度,前牙区约为6mm,后牙区8~10mm,合堤后端成斜坡状。
下颌托的制作
⑴确定下颌托高度的同时取得正中关系位记录。
⑵上颌托就位于口中,嘱患者将口张小些,练习用舌尖卷向后上舔蜡球后再咬合,熟练后,将烤软的蜡卷弯成马掌形粘在下颌基托,迅速引入口中就位,以两手指扶住下合托,嘱患者用舌尖卷向后上方舔抵蜡球并咬合至合适垂直距离。
核对颌位关系
⑴检查垂直距离是否合适。
⑵检查正中关系是否正确
颌堤唇面画标志线
(1)中线:参照整个面形确定中线,并画在颌堤前部唇面,代表面部正中矢状面所在的位置,作为两个上、下中切牙交界的标致线。
(2)口角线:当上下唇轻轻闭合时,画出口角在牙合托上的位置,口角线也是垂直于颌平面的直线。
(3)唇高线和唇低线:嘱患者微笑,以蜡刀画出微笑时上唇下缘和下唇上缘的位置线,上唇下缘在上颌托唇面上形成凸向上的弧线和下唇上缘在下牙合托唇面上形成凸向下的弧线。唇高、唇低线也叫笑线。笑线又分微笑和大笑两种笑线。
转: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