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超薄瓷贴面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来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5 年11 月第 50 卷第11 期
作者:刘峰
现代瓷贴面技术是由Pincus[1] 于1928 年提出,并用于好莱坞演员的即刻美学修复。1955 年,Buonocore[2]完成了关于酸蚀的研究,发现采用弱酸对釉质表面进行酸蚀可一定程度增加牙科材料的粘接性能;
1975 年 Rochette 提出了酸蚀瓷修复体并粘接于釉质表面的理念,Simonsen和Calamia研究证实经氢氟酸酸蚀的瓷修复体可通过树脂粘接剂与牙釉质表面形成足够强度的粘接;1985 年牙科材料厂商陆续推出了制作瓷修复体专用的瓷粉[5]。在这些研究的推动下,瓷贴面开始在国外大量应用并被医师及患者逐渐认可。经过对修复体生存率、强度、生物学及美学特性的大量研究,瓷贴面修复现已成为集美观、微创及良好预后为一体的主流美学修复方式。常规全瓷贴面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仍需行一定量牙体预备。随着材料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学者不断尝试更微创的修复形式。这类前牙微创瓷贴面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名称,常用名称包括微创贴面、超薄贴面、部分贴面,部分情况下完全不行牙体预备而制作完成的则称为无预备贴面,本文统一使用超薄瓷贴面指代这类修复体。现就超薄瓷贴面的临床应用和发展进行回顾和展望,以飨读者。
超薄瓷贴面并非近几年的新兴技术,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学者提出超薄、无预备瓷贴面技术[7],并且引发了学术界关于“预备和无预备”、“贴面是厚预备,可以减少或避免破坏天然牙体组织的力学性能;由于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原有牙体组织,治疗中完全不需要麻醉,减轻或基本消除术后敏感,舒适程度更高,易被患者接受;由于保留了更多和更完整的牙釉质,可以增强粘接性能,降低拉应力,使修复更易获得长期成功。然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不充分的牙体预备将无法为技师创造充足的制作空间,难以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例如颜色表现过于单一,透明性受限,且技师制作时难以获得明确的终止边缘。尤其是完全不进行牙体预备,可令牙齿形态、突度发生改变,可能影响患者的感受、唇齿关系、牙龈健康;若改变了原有切端长度,则可能影响原有咬合状态,增加修复体远期折裂的风险。目前,国内外许多医师和技师都在临床进行超薄瓷贴面修复,但长期效果评估和针对临床应用的研究还不多见,已发表的研究多集中于病例报告和短期观察。如张玲等对100 例无预备瓷贴面修复体观察2 年,成功率达94%,认为临床效果令人满意;Okida 等对0.2~0.5 mm 厚度的超薄瓷贴面进行了3 年的追踪研究,认为这是前牙区一类可靠且微创的修复方式;笔者于2008 年起开始进行超薄贴面修复,最初针对牙间隙、过小牙、切端缺损、上前牙轻微舌倾等美学缺陷,短期观察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近年针对各类牙齿美学缺陷,进行了大量的超薄瓷贴面修复,获得了较高的修复体成功率和较多的临床体会。
超薄瓷贴面由于厚度薄,透明度高,易产生遮色效果不足的问题,在修复体厚度不均一的情况下,还可能由于基牙颜色透过程度不同而造成颜色不均匀的效果。因此,把握适用范围对超薄瓷贴面的应用非常重要。
目前学术界对超薄瓷贴面并无公认的适应证描述,学者们普遍认为超薄瓷贴面与常规瓷贴面的适应证基本接近,且更加局限。通过几年的临床应定是否应用超薄贴面,根据是否存在足够的外部修复空间决定是否需行牙体预备。
1.超薄贴面适用范围:考虑应用超薄瓷贴面时,应重点考虑牙齿美学缺陷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美学需求。对于牙齿颜色缺陷,若缺陷轻微或患者改变颜色的需求不强,进行超薄瓷贴面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若患牙颜色缺陷明显,超薄瓷贴面则较难满足患者的美学需求。
形态和排列缺陷也是医师需要衡量的因素。形态或排列缺陷轻微时,可通过微量牙体预备甚至不预备的方式调整患牙的形态或排列,用超薄瓷贴面即可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反之若形态和排列缺陷严重,尤其当患牙同时伴颜色缺陷时,超薄瓷贴面则不足以纠正缺陷,此时若应用超薄贴面,则修复体的厚度不一样,其半透明性就不同,加之基牙本身的颜色缺陷,较易导致修复体粘固后表面视觉效果不协调;因此,此时需要进行一定的牙体预备以获得均一的修复空间,而若能通过正畸纠正牙齿排列后再进行超薄瓷贴面修复则是更佳的选择。
2.足够的外部修复空间决定牙体预备:通常认为常规瓷贴面厚度为0.5~0.8 mm,超薄瓷贴面厚度为0.3~0.5 mm,甚至有观点认为应<0.3 mm,牙体预备的目的就在于获得这个修复空间。
所谓外部修复空间,是指原有牙齿位置与设计目标位置间可进行修复体制作的空间。例如,若与美学设计后的牙齿排列相比,原有牙齿位置更偏腭侧,则原有牙齿唇面到设计位置的空间即为外部修复空间。若原有切端需加长,原有切端位置与设计后切端位置间的距离即为外部修复空间。
若外部修复空间天然存在且量足够,则完全无需牙体预备,无预备超薄瓷贴面修复就成为可能;若这种空间不存在或量不足,则需行一定量的牙体预备,以获得修复空间。制定治疗计划时,需进行完善的空间设计,利用研究模型、诊断蜡型、树脂罩面以及体验微笑等手段,充分考虑天然存在的修复空间被修复体占据后,患者从美观、功能及主观感受等方面能否接受。
除上述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外,必须明确的是,常规瓷贴面的禁忌证同样适用于超薄瓷贴面,例如无法保证足够的粘接面积、咬合过紧、存在重度夜磨牙症等。
超薄瓷贴面本质是很薄的贴面。由于超薄瓷贴面粘固于微量预备或完全未预备的牙体组织上,修复体的机械固位力非常微弱,必须依靠强大的粘接力才能保障修复体固位,因此,目前建议采用能形成良好粘接的玻璃陶瓷材料加工超薄瓷贴面。虽然也有临床医师采用氧化铝,甚至氧化锆制作常规贴面,但这些材料的粘接效果尚未得到广泛验证,超薄瓷贴面目前还未能广泛使用这些材料。目前超薄瓷贴面的加工形式包括以下3 大类。
1.烧结技术:烤瓷贴面主要采用烧结技术,需要多层堆塑表现个性特征,根据烧结时介质的不同又可分为耐火代型烤瓷贴面和铂箔技术烤瓷贴面两类。耐火代型技术最早由Calamia于1983 年提出,通过主工作模型的3 次灌注,获得同时含精确预备体、邻牙、对 牙及软组织信息的耐火模型,直接烧结,制作完成的瓷贴面可获得精确的颜色和透明效果。1983 年Horn介绍了采用铂箔技术制作的烤瓷贴面,该技术使用0.025 mm 厚的铂箔,调整后覆盖于代型表面,在铂箔上逐层烤瓷,最后取下铂箔上釉,完成最终修复体。
烤瓷贴面使用传统长石质陶瓷,有较好的透光性和美学效果。烤瓷贴面自身强度较低,粘接于未预备或少量预备的具有良好强度的牙体组织上,可获得较可靠的远期效果,推荐用于基牙颜色良好、没有明显遮色需求、仿真需求高的超薄贴面。
2.铸造技术:热压铸玻璃基质陶瓷强度较烤瓷明显提高,同时也有良好的透光性,可与树脂粘接剂形成有效的化学粘接,在一段时期里是常规瓷贴面最重要的加工方式。铸瓷技术可直接加工 0.5 mm 厚的贴面,也可在铸造完成后进行打磨、修形、抛光等步骤,获得满足临床需求的更薄的贴面。
3.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D/CAM)技术:CAD/CAM 技术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并于80 年代引入口腔修复领域并进行临床应用[20]。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CAD/CAM 技术成为现今的主流加工方式,包括常规瓷贴面。制作CAD/CAM 瓷贴面的材料主要包含玻璃陶瓷和混合物陶瓷(hybrid ceramics)两大类。
CAD/CAM 玻璃陶瓷是预烧结成形的瓷块,包括与烤瓷贴面性质接近的长石质瓷(如Vita Mark-ⅡBlocks),也包括与铸瓷性质相同的二硅酸锂基陶瓷(如义获佳E-max)等。这些陶瓷材料切削时均需保证0.5 mm 的最低厚度,否则易在切削时崩裂,因此同样需要在切削后再进行打磨、修形、抛光等步骤,以获得满足临床需求的超薄贴面。
CAD/CAM 混合物陶瓷材料(包括Vita Enamic、Vita Suprinity、3M Lava Ultimate 等)是近年出现的新型可切削材料,是陶瓷和其他材料的混合体,兼具多种材料的性能。Vita Enamic 由占主导地位的陶瓷网络结构和增强型聚合物网络结构体充分融合而成,兼具陶瓷和复合树脂的性能;Vita Suprinity是在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基础上加入氧化锆成分,通过氧化锆获得更可靠的修复体强度。混合物陶瓷材料制作的修复体具有比单纯玻璃陶瓷材料更好的强度和韧性,可直接加工0.3~0.5 mm 厚的修复体,适合制作超薄瓷贴面。但此类材料的抛光、
上釉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需要充分重视。
颜色一直是评价贴面类修复体最终修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贴面属于透明度较高的修复体,其最终颜色效果除受修复体本身颜色的影响外,还受基牙颜色、修复体厚度及粘接剂颜色和稳定性的影响。即便是常规瓷贴面修复,粘接后颜色不满意或颜色变化仍是失败的重要因素。
McLaren 和LeSage[21] 提出,玻璃陶瓷贴面厚度每增加0.3 mm 可使修复后明度提高一个色阶。超薄瓷贴面厚度常为 0.3~0.5 mm,甚至<0.3 mm。修复体厚度改变空间的缺乏决定了超薄瓷贴面通过自身颜色改善最终颜色的能力不强。
同时,超薄瓷贴面的颜色改善能力受基牙颜色影响较大。Farhan 等发现,对于基色A1 和A4 的瓷片,0.4 mm 厚的铸瓷贴面遮色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于基牙颜色基本正常或无明显颜色改善需求的患者,超薄瓷贴面的修复效果较好;而对于颜色改善需求较高的病例(如死髓变色牙、四环素牙),超薄瓷贴面的颜色改善效果常不令人满意。此时有两种建议:一是建议使用遮色粘接剂解决基牙颜色过深的问题,但超薄瓷贴面厚度并不均一,不同厚度的粘接剂易造成最终透明度不均一;同时笔者所在课题组前期研究也发现,各品牌粘接系统中试色糊剂与粘接剂间存在颜色和透光率的差异[24];因此,单纯依靠粘接遮色系统改善颜色并不十分可靠。此外,考虑到修复体的透光性、边缘过渡等效果,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超薄瓷贴面还应尽量使用透明粘接剂。另一类建议是使用超白颜色的瓷块制作修复体,如0M1,但这类颜色目前临床接受程度并不高。
总之,超薄瓷贴面的颜色改善能力较常规瓷贴面有限,其评价也多为体外研究,临床尚缺乏直接、客观的研究结果。
1.准确就位:超薄瓷贴面常建立在微量预备或完全未预备的天然牙体上,多数情况下牙体组织上没有非常明显的就位线,这给临床医师的试戴和粘接操作带来较大难度,这是其与常规瓷贴面相比操作难度最大的一个步骤。
临床医师可在模型上反复试戴,建立准确就位后的形态、位置印象,寻找可以指示准确就位的标志,再于患者口内反复试戴和观察;首先单个逐一试戴修复体,确定每一个修复体均可准确就位,再将相邻的修复体进行共同试戴,确保接触点间不互相影响,每个修复体仍可达到准确就位;最后将所有修复体同时就位,确定所有修复体准确就位的效果,以此为依据进行粘接。
2.粘接:超薄瓷贴面修复体的粘接材料、操作步骤与常规瓷贴面修复基本一致,并无特殊步骤。但由于修复体厚度较薄、强度较低,从材料选择和操作手法上,也存在一些自身的特点。
选择粘接材料时,需采用试色糊剂试戴,以预测粘接后颜色效果。最终的颜色效果受修复体颜色、厚度、透明度和粘接剂颜色、透明度及基牙颜色等多种因素影响,但为获得准确、可预期的颜色效果,应尽量选择相对无色、透明度较高的粘接树脂,以避免粘接后颜色发生不能控制的改变。
流动性是选择粘接树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较高流动性的粘接树脂利于超薄贴面的顺利就位,这对超薄贴面的粘接非常重要,黏滞性较高的粘接树脂需施加较大的压力才能使修复体就位,易造成修复体就位的准确性降低,压力过大还可能使菲薄的修复体破裂。
粘接时确认修复体准确就位至关重要。建议在粘接修复体后用小毛刷将边缘溢出的粘接树脂刷干净,再次确认修复体就位的准确性,或在树脂固化前用探针仔细确定边缘位置、确认就位的准确性;在完全确定准确就位前不进行固化。
3.边缘处理:若基牙边缘进行了微量预备,形成了明确的终止线,并为修复体创造了一定厚度的空间,则超薄瓷贴面的边缘处理就与常规瓷贴面基本一致。就边缘位置的设定而言,超薄瓷贴面可根据需要选择龈上、齐龈或龈下等各种边缘位置。若未对基牙边缘进行足够量的预备处理,微创或无创的修复时则建议采用齐龈或略微龈上的边缘形式。烤瓷贴面边缘虽可尽量达到菲薄,但仍存在一定厚度,其他形式加工的超薄贴面边缘则存在更大的厚度,粘接后边缘可形成微小突度。有些专家建议粘接后对边缘进行整体打磨、抛光,去除凸起的外形,形成延续过渡的形态,以避免边缘对牙龈的不良刺激。此时龈下边缘将明显增加操作难度,齐龈边缘和龈上边缘是更合理的选择。
也有部分专家认为瓷修复体口内打磨后的抛光较困难,尤其是边缘位置,在不损伤牙龈的情况下达到与口外抛光接近的效果难度较大,因此建议不在口内打磨修整修复体龈边缘,以保持修复体最佳的表面性状,仅对粘接边缘进行彻底的清洁和仔细的抛光。这样就需用齐龈甚至龈上边缘,以避免龈缘微小的突度对牙龈的不良刺激。
目前,超薄瓷贴面的临床应用逐渐普遍,其更符合牙体预备的生物学原则,也更适应现代牙体治疗微创、舒适的理念要求,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材料、技术、理念的发展推动了超薄瓷贴面的出现,其应用并非是为了取代传统的修复技术,也不应该成为某种商业炒作的噱头;而是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前提下,为达到患者诉求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刘峰 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副主任、第一门诊部培训中心主任、综合科主任,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美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学术秘书,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分会青年委员,国际计算机牙科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omputerized Dentistry,ISCD)认证国际培训师,美国美容牙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Cosmetic Dentistry,AACD)、欧洲美容牙医学会(Europen Society of Cosmetic Dentistry,ESCD)、日本审美齿科学会(Japan Academy of Esthetic Dentistry,JEAD)会员,担任《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等多种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或编委。专业方向为口腔美容修复、种植修复、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D/CAM)、口腔色彩学、口腔临床摄影。先后主编主译专业著作和教材12 部。
相关资讯
推荐产品
- 宇森超声根管荡洗器
- 宇森超声根管荡洗器
- 牙模-牙科模型1.2米
- 售价:1500元, 产品特点: 1、高1.2m,高分子材料,外形烤漆,防水耐光照; 2、底部带滑轮,便于移动; 3、可安装光控或声控(选配3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