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口腔种植体修复后的11项临床检查
种植体修复后应规律复诊,进行全面检查。根据各项检查指标,正确判断种植体周围的软硬组织以及各部结构的状态;其次,应彻底清洁种植修复体和余留的天然牙;最后,要强调维持良好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并教会患者正确维护口腔卫生的方法。正常情况下,第一年应分别在修复后一周、一个月、3个月、6个月和一年时复诊;以后每半年或一年复诊一次。每次复诊拍摄一张X线片,或每年拍摄一张X线片。
一般第一次复诊在种植体修复后一周进行,患者经过一周的使用,会发现一些使用上的问题。医师应主动询问种植修复体的使用情况,患者的自觉症状和满意度,如咀嚼效果、美观效果、有无食物嵌塞等;另外应询问患者是否继续吸烟,偏侧咀嚼等,并帮助患者纠正。
注意检查种植修复体周围软组织的颜色、形态、质地,邻面龈乳头的高度,附着龈的宽度。探诊时注意检查探针深度、附着水平、探针出血情况。正常及理想的种植修复体周围软组织应与天然牙龈相似,色泽粉红,质地坚韧,非薄且紧贴修复体,呈井圈状包绕种植体颈部,龈乳头充满邻间隙并与邻牙的牙龈乳头形态一致。有一定的附着龈宽度,最好大于2毫米,唇颊粘膜运动时不会牵拉到牙龈边缘,各个位置的探针深度小于3毫米,没有探针出血。
良好的种植修复体外形应利于自洁,尖窝沟嵴形态适当,邻面接触点接触良好,无食物嵌塞,外展隙大小适合。种植修复体表面高度抛光,不易滞留菌斑,各组成部件之间的边缘密合性良好。如果是联冠、固定桥、杆卡或球帽结构,应为被动就位,种植修复体的固位效果佳,有良好的抗旋转能力。
种植修复体的合面应为多点或面式接触,正中合、侧方合及前伸合均没有早接触或合干扰,咀嚼功能良好。对于种植体支持的全合义齿,ZARB等提出了对合关系的要求:(1)上下合建立双侧一致,稳定的牙尖交错合关系;(2)在全口合关系中建立正中自由合;(3)消除最大牙尖交错位和后退接触位之间的任何干扰;(4)在侧方和前伸合运动中,提供协调、自由、有轻微牙接触的下颌运动。
理想的种植修复体外形,颜色和龈缘位置应与龈缘协调,与对侧同名牙一致,并符合美观要求,龈乳头充满领面间隙并与邻牙的牙龈乳头形态相似,没有黑三角。
骨结合良好时,种植体稳固,单个种植体没有动度,叩诊音清脆,无疼痛。拍摄根尖片或曲面断层片显示无骨吸收,无创伤合表现,种植体周围无透射区,骨吸收速度在成功种植体的标准范围之内。
检查患者口腔卫生及天然牙的牙周情况,是否牙石、软垢沉积,确定是否需要牙周治疗。如原牙患有牙周炎,是否已经控制好。
根据种植体的状态来判断是否改变最初的复诊计划。如果存在问题,应适当缩短复诊的间隔时间。
使用牙周探针检查牙周戴深度、附者丧失水平和探诊出血指数是目前牙周临床检查中最常使用的临床方法。通过探诊检查,可发现以下症状:出血、充血、水肿、渗出、疼痛、深袋等。
附着龈中血管较少,组织致密,形成纤维防御系统,可以阻挡炎症向下方发展,加强了粘膜封闭的效果。另外,由于附着龈的机械抵抗力相对较强,可以使患者更有效地进行菌斑控制,避免软组织受伤。
如果能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即使种植体周围没有角化的附着龈,也能保持软组织的健康;但如果口腔卫生不良,就需要有一定宽度的附着龈来作为保护屏障,可以通过游离龈瓣移植来加宽附着龈。
骨吸收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细菌侵入、感染、合创伤或过大合力,修复体不够精密,修复体悬臂过长、水门汀粘结剂破坏、螺丝松动引起的修复体轻微松动,种植体数目不足、种植体尺寸不合适等。然后骨吸收又进一步造成菌斑的积聚,然后导致种植体的失败。
影像学检查是复诊内容中判断种植体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方法,每次复诊都应该拍照。在阅片时应注意观察:种植体和基台与上部结构之间的密合情况,种植体周围的骨密度,骨嵴顶的位置、形态是否清晰、种植体有无透射影像等。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必要时对天然牙也应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
对于种植体来说,临床动度的增加是一项高度特异性的指标,但它不是一项反映种植体状态的敏感指标。在使用动度仪检查PTV数值时,如果发现种植体的PTV数值增加,应结合其他指标的变化来综合分析PTV数值变化的意义。而一旦肉眼发现有临床动度,则往往意味着骨—种植体骨结合的丧失,即预示着种植失败。
北京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