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正畸支抗的作用
支抗
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能抵抗矫治力反作用力的结构称为支抗。是一个提供产生牙齿矫治力的基础。矫治牙能否按矫治计划要求的方向及程度移动,与支抗部分的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1.充分的支抗——不会使支抗牙移位或仅发生极少量的移位。
2.支抗不充分——会出现在矫治牙的移动过程中,支抗牙亦发生移位而致咬合关系紊乱,或因支抗牙移位而占用矫治间隙造成矫治困难,甚至失败。
支抗的分类
分类—常以拔牙病例关闭间隙时后牙的前移量来分。
强支抗—指后牙前移量小於1/4拔牙间隙;中等支抗—后牙可前移到拔牙间隙的一半;
弱支抗—指后牙前移量达到拔牙间隙的1/2以上。
支抗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
× 面部软组织侧貌
患者属于何种面形?直面形、凹面形或突面形。主要是解决患者侧貌矢状方向上存在的问题对于支抗的要求。
×患者的骨骼生长型
对于不同的生长型,应采用不同的支抗设计方案。
高角患者由于有开合趋势,需控制后牙的伸长,往往需要高位的口外支抗;
低角患者往往伴有深覆合,矫治过程中需要升高后牙打开咬合,因此可以使用低位颈牵引的口外力。
×间隙的需要量
是指为解除拥挤、调整颌位所需要的间隙量;往往需要拔牙来提供间隙。在决定是否拔牙以及拔哪颗时,往往要考虑到牙弓的拥挤度,Spee曲线的曲度以及下切牙的唇倾度。从而决定支抗的类型并进行设计。
×拥挤度的测量
×Spee曲线曲度
×下切牙的唇倾度
×矫治器的摩擦力
托槽、弓丝的种类不同,摩擦力大小不同,在牙齿沿弓丝移动、以及前牙内收时由于摩擦力而消耗的支抗也不同,应相应的进行支抗加强处理。
×患者的配合程度
对于配合良好的患者,可以使用口外支抗,如枕部、颈部支抗等,比较稳固。但对于不配合的患者,尽量使用口内支抗,避免由于不配戴口外装置而出现支抗丧失现象。
×所需间隙量=拥挤度+整平Spee曲线曲度+矫正下切牙轴倾度所需间隙
后牙允许前移量=(拔牙所提供间隙-所需间隙量)/2
来源于北京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