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摄影方法与技巧
口腔摄影的重要性:
利于医患、同行、医技间交流;
利于诊断、治疗计划、预后、疗效对比;
用于学术交流与研究;
重要的法律证据
口腔摄影的基本器材
一、单反相机
普通一体数码相机
①其镜头不可换,成像变形大;
②不能调整光圈和速度因此无法控制景深;
③无法外接微距闪光灯,不可能有良好的颜色及质感表现;
④对焦速度慢。故口腔摄影理想的数码相机应为单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
二、微距镜头
微距镜头是为学术用途及特殊摄影专门设计的,具有相场平直、畸变小、图像有足够的反差、分辨率较高等特点,其最大分辨率可达1:1.
可以通过调节镜头的对焦环来获得特定的放大比率
微距镜头按焦距分类
标准镜头:焦距50-60mm
中焦镜头:焦距90-105mm
长焦镜头:焦距180-200mm
镜头焦距越短,其最近对焦距离就越短,口腔摄影时,镜头与牙列距离不宜过近,故口内摄影90-105mm的中焦镜头最合适。
三、微距闪光灯
环形闪光灯
(适用范围更广)
双头/多头闪光灯
(拍摄图片磨牙区有暗影但有效防止了正面反射)
四、辅助工具
牵拉器(口角拉钩与反光板一同放置在保温容器中)
①小口角拉钩(咬合面)
②W双头口角拉钩
③圆形口角拉钩
口角拉钩的使用方法
反光板
牙合面反光板、颊侧反光板、舌腭侧反光板
材质:金属和玻璃(玻璃反射效果好)
反光板的使用技巧
反光板在使用过程中防止镜面起雾可预热反光板或用三用气枪轻吹
背景板
人像背景(蓝或灰)
黑背景(常用于上、下前牙列)
灰背景(比色)
实际操作要点
一、全牙列咬合影像
①口角拉钩手柄中央的位置与咬合平面位于一条直线
②上颌中线位于图像中央(纵向)
③将咬合平面与镜头线呈水平(横向)
④使左右颊粘膜间隙均等,从正中到左右的牙齿数相等
⑤将摄影透镜光轴正对准患者颜面
⑥拍摄比例:1:2.4,光圈f27,快门速度1/125,闪光强度M/4
二、全牙列侧面咬合摄影
①口角拉钩左右手柄中央的位置与咬合平面位于一条直线
②前牙侧口角拉钩(非摄影侧)与前牙不接触
③磨牙侧口角拉钩 (摄影侧)尽可能打开
④患者尖牙位置放置在图像中央
⑤拍摄比例:1:2-2.4,光圈f22-27, 快门速度1/125, 闪光强度M/4
全牙列正侧面非咬合影像
上下前牙正面影像
构图包含4-6颗前牙,中切牙为对焦中心
采用黑背景
拍摄比例:1:1.8,光圈f38,快门速度1/125,闪光强度M/4
上下前牙侧面影像
头部向非拍摄侧转45°角
使侧切牙、尖牙及双尖牙暴露在照片中心
拍摄比例:1:1.8,光圈f38-45,快门速度1/125-180,闪光强度M/4
三、舌侧面摄影
①反光板离开摄影侧的最后磨牙
②牙列与反光板呈90°角以上
(反光板手柄的边缘与非摄影侧的后磨牙接近)
③牙颈线位于反光板中央
④反光板边缘与牙列平行
⑤从正面对反光板摄影
四、上腭侧面摄影
①反光板从摄影侧离开最后磨牙
②反光板手持部位的边缘接近非摄影侧的前磨牙区附近
③牙颈线位于反光板中央
④反光板边缘与牙颈缘线平行
五、颊侧面摄影
①拿掉摄影侧的口角拉钩
②轻轻拉住非摄影侧的口角拉钩
③调整患者面部的方向(拍右侧向右转,拍左侧向左转)
④反光板远离牙列
⑤牙列在反光板中央位置为好
⑥反光板边缘与咬合平面平行
⑦反光板开口角度尽可能大
六、咬合面的拍摄
①反光板离开最后磨牙,不要接触
②正中线位于反光板中央
③反光板边缘与左右磨牙的间隙一定
④口角拉钩打开的幅度大于反光板宽度
⑤反光板开口角度尽可能大(能观察到前牙区的舌侧)
⑥第一磨牙的咬合平面与焦点吻合
⑦拍摄比例:1:2.4,光圈f22、27,快门速度1/125,闪光强度M/4
七、下前牙舌侧面/上前牙腭侧面摄影
①将左右口角拉钩拉开与反光板同等幅度大小
②将反光板轻按于摄影侧的前磨牙部位,采取大的角度
③中线与反光板中央一致
④摄影位置采取镜头中心与患者面部中央一致的正面
八、面部肖像
①保持头背肩的直立
②头上方的空间:预留照片纵长度的10%
③正面时鼻的位置在照片正中,相机水平线与瞳孔连线平行,侧面时髁关节为影像中心
④正面能看到左右耳垂
⑤侧面也应暴露耳朵
⑥拍摄比例1:12,光圈f5.6,快门1/60,闪光强度:M
口唇部影像
正、侧面口唇部休息位影像
①端坐体位,口唇放松,可发ma音
②以上中切牙相应区域为中心对焦,两口角连线基本平分照片
③前牙暴露量为1-3mm最为理想
④拍摄条件:拍摄比例1:2.4,光圈f27,快门速度1/125,闪光强度M/4
正、侧面微笑影像
患者发E音,其余拍摄条件同上
X光片的摄影
关闭环形闪光灯
摄影模式设置为M档
快门速度设置在1/50-1/30
ISO设定在1600前后
放大倍率设定为1/1
打开观片灯电源
美学修复拍摄内容
修复术前影像
面部肖像(正侧面)
口唇部影像(正侧面口唇休息位影像、正侧面微笑影像)
全牙列正面咬合、非咬合影像
上下前牙正面影像
上下前牙侧面影像
上下前牙咬合面影像
颊侧面咬合影像
个别牙影像
重要治疗步骤影像
比色(灰背景)
牙体预备
排龈
印模
咬合调整
模型影像
诊断模型
诊断蜡型
工作模型
修复体影像
修复体自身影像
修复体就位于模型上影像
修复术后影像
面部肖像(正侧面)
口唇部影像(正侧面口唇休息位影像、正侧面微笑影像)
全牙列正面咬合、非咬合影像
上下前牙正面影像
上下前牙侧面影像
上下前牙咬合面影像
颊侧面咬合影像
个别牙影像
摄影基本技术
拍摄比例
拍摄获得影像大小:物体实际大小=1:X
——根据拍摄对象,确定拍摄比例并固定之,前后移动相机来获得清晰影像,即得到所需的拍摄比例及拍摄范围。
曝光的影响因素
⑴光圈
⊙其大小用F值表示,F=镜头焦距÷镜头有效光圈直径
⊙F值越大,光圈越小,单位时间内进光量越少
⑵快门速度
⊙高速快门凝固运动
⊙慢速快门增加曝光量,并可捕捉运动轨迹
⊙手持摄影时,快门速度应不慢于镜头的安全快门速度(镜头焦距的倒数,例如1/100秒)
光圈*快门速度=曝光量
⑶感光度(ISO值):与影像颗粒感、画面质量呈反比低感光度影像躁点少,画面细腻高感光度影像躁点明显,画面质量差在满足曝光量的前提下,ISO值越低越好(通常为100)
⑷闪光灯输出闪光量:TTL(Through The Lens)即闪光灯通过镜头测光自动设定闪光输出量闪光灯决定前景(即被摄主体)曝光,快门速度决定背景曝光光圈大小决定闪光输出:光圈越小(F值越大)所需曝光量越大TTL模式下闪光灯能自动调节闪光输出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光圈
如何获得正确曝光
将相机调整为光圈优先模式(A档或AV档)或手动模式(M档)(人工设置光圈值后,相机自动设定快门速度)
将ISO值设定为最低值
根据景深设置光圈值
光圈优先模式下,相机自动设定快门速度
手动模式下,可手动快门速度
将闪光灯输出设置为TTL模式
景深与对焦
景深:调焦点使影像清晰时,焦点前后一段距离内都能清晰可见,这段距离叫景深。
景深大,能清晰成像的范围大,反之则背景或前景而容易模糊而虚化
与光圈值(f)呈正比
与焦距呈反比
与拍摄距离呈正比
在口腔摄影时,焦距固定,放大比例确定后拍摄距离也是固定的,故景深主要决定于光圈值。
拍摄流程
将相机的对焦模式设定为手动
根据景深设定光圈值F
根据拍摄对象确定放大比例,得到对应的拍摄距离
在对应的拍摄距离上,前后移动微调相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被摄物体完全清晰时按下快门
口腔修复摄影构图与视角
十字型构图:
将拍摄主体置于影像中央,且保持横平竖直
平直视角
相机镜头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均垂直于所要拍摄的对象
闪光灯白平衡
小结:
拍摄要素:放大比例和拍摄范围恰当,曝光准确,对焦清晰,构图严谨,视角平直。
基本特征:闪光,微距摄影,小光圈,大景深,手动对焦。
全口义齿修复摄影内容:
修复前面部肖像(正侧面)
修复前全牙列正面非咬合影像
修复前颊侧非咬合影像
修复前上下颌咬合面影像
个别托盘
印模
全口义齿试戴
修复体自身影像
修复体就位于模型上影像
修复后面部肖像(正侧面)
修复后全牙列正面咬合、非咬合影像
修复后颊侧咬合影
术前面部肖像(正侧面)
术前全牙列正面咬合、非咬合影像
术前颊侧咬合影像
术前缺牙区颊侧、舌侧影像术中影像(预备种植窝、种植体植入时、后,旋入覆盖螺丝后、旋入愈合基台后、缝合后)
印模
工作模型
修复体自身影像
修复体就位于模型上影像
面部肖像(正侧面)
术后全牙列正面咬合、非咬合影像
术后颊侧咬合影像
术后种植义齿颊侧、舌侧影像
种植术前、术后牙片影像
来源:口腔牙科义齿医技沟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