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CBCT在临床中的作用,您了解多少?
口腔CT,指的是CBCT,就是Cone beam
CT的简称,即锥形束CT。顾名思义是锥形束投照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设备,其原理是X线发生器以较低的射线量(通常球管电流在10毫安左右)围绕投照体做环形DR(数字式投照)。然后将围绕投照体多次(180次-360次,依产品不同而异)数字投照后“交集”中所获得的数据在计算机中“重组,reconstruction”后进而获得三维图像。
CBCT与体层CT(螺旋CT)的最大区别在于体层CT的投影数据是一维的,重建后的图像数据是二维的,重组的三维图像是连续多个二维切片堆积而成的,其图像金属伪影较重。而CBCT的投影数据是二维的,重建后直接得到三维图像。从他们的成像结构看,CBCT用三维锥形束X线扫描代替体层CT的二维扇形束扫描;与此相对应,CBCT采用一种二维面状探测器来代替体层CT的线状探测器。
显然,CBCT采用锥形束X线扫描可以显著提高X线的利用率,只需旋转360度即可获取重建所需的全部原始数据。因此,患者接受射线大大减少。
CBCT在口腔中的应用
一、颌面外科中
术前了解颌骨囊肿及肿瘤的大小、边界及其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多生牙的方向及其邻近组织关系等。
二、颞下颌关节
了解断根。可有效评估牙根内吸收。荷兰一项研究显示,在测量上颌后牙根管长度时,口腔颌面锥形束CT(CBCT)准确性高于根尖片,该研究2014年3月31日在线发表于《牙体牙髓病学》(JEndodont)杂志。
根管治疗前寻找根管,术后检查遗落根管等。
四、正畸
一次3D扫描即可获取全部原始记录。在正畸治疗计划制定过程中为您创建全景片图像、头颅侧位片图像等所需影像。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锥形束CT(CBCT)影像中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最高的解剖标志点是颏孔、眶下孔、翼突钩下段、枢椎齿突、寰椎横突孔、下颌骨髁突内部及外部、床突上部、中床突。该论文于2013年12月23日在线发表于《安格尔正畸医师》杂志(Angle Orthod)。
五、种植牙
种植牙的精确定位及术前辅助设计。华西口腔医学院李娜、王虎等曾于2012年发表论文,旨在探讨上颌窦生理及病理性CBCT 影像表现,为上颌窦提升术解剖定位和操作入路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指出,CBCT 能够准确地显示完整的上颌窦影像,利用 CBCT 确定解剖定位标志,确定上颌窦提升手术路径和方式,更符合安全、准确、微创的口腔种植理念。该文发表于《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2年第3 期。
总之,CBCT数秒内完成对患者的扫描,实现对种植位点的快速评估,并使用嵌入工具测量可以利用的骨量,发现隐藏的病灶。使用自动神经管标记工具描绘出神经管走行。直观显示骨内阻生牙的精确位置,确定临牙位置及毗邻重要结构,包括神经管、上颌窦壁和骨皮质边界。
CBCT卓越的清晰度和细节显示根尖、牙冠、切端和上颌窦等各个解剖结构。对特定解剖结构的智能重建能够为每位患者自动创建最优的个性化图像。
能够以DICOM格式保存并输出扫描数据,便于临床医生使用各种3D设计软件。当使用第三方软件制定治疗计划时,这个新工具可以大大加快工作流程,对于忙碌的牙科诊疗过程特别重要。
转:北京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