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企业自建诊所与公立医院抢患者?期盼政策护航
—关注高师傅微信 医健行业尽掌握—
医疗健康行业最有价值微号“高端私人医生服务”:kgn091(点上面蓝字关注),专注私人医生、健康管理、医疗健康、国际医疗、移动医疗、医养地产、社区医疗服务行业。医生、医健行业投资人及业内人士请关注并加入高端人脉圈。
高师傅诚招志愿者,要求:人在北京 文笔飞扬 医疗行业
随着“互联网+”热潮兴起,多家互联网医疗平台介入传统医疗行业。凭借技术优势,互联网医疗可拓宽病人就医渠道、简化就医流程,从而减少就医成本,有效缓解“看病贵”问题。就此,业内人士纷纷呼吁相关政策、法规尽快出台,以保障互联网医疗技术优势得以发挥。
互联网医疗或成传统医疗业救星
近年,国家政策倾向支持互联网医疗领域。2014年8月,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对远程医疗进行了规范,5个月后,又发布《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将医师多点执业作为医改重要内容进一步放开。
同样,互联网医疗投资持续升温。据中国互联网医疗投融资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风险投资总额达到7.8亿美元,已超2014年全年总额。
一些专家认为,互联网医疗为病患提供一系列新型服务,能有效解决传统医疗模式弊端。
国际医药商学院医务室主任常峰对记者表示,互联网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患者看病就医成本。就患者挂号来说,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挂号或缴费等,解决就医流程繁琐问题,对于从其他地区来北上广城市就医的患者,也可以网上就诊,节省患者往返路费、住宿费等。
同时,常峰表示,对于目前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互联网医疗可以帮助医院有效分诊:大医院与基层医院将分别发挥承接作用,而无需手术或住院的患者在互联网平台上诊断即可。这样做,将有限的医疗资源分配给更为需要的患者。
在常峰看来,互联网远程医疗是打破医疗资源地域差异的有效途径。“现在我国老少边穷地区的医疗条件仍然落后,让这些患者通过网上医疗或远程就诊,接触到北上广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同样,乡镇卫生院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上级医院的帮助。”
规矩不齐,让医生望而却步
就目前情况来看,互联网医疗企业能否有效发挥自身优势?对此,就有业内人士对互联网医疗持谨慎态度。
“‘互联网+’只能代替部分功能,无法改变医疗现状。”今年9月,在一次中医药互联网发展研讨会上,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曹连元针对互联网医疗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医疗行业核心功能在于医生提供的诊疗服务,但线上就诊模拟出的诊疗现场无法代替医生面对面诊治。”他解释道,“西医就诊相对容易,而中医‘望、闻、问、切’的诊断手法通过视频和语音很难发挥出来,很容易造成诊断失误,这让医生只能将诊断作为建议,不敢为病人提供决策性结果。”
而眼下市面上部分互联网医疗企业尝试开设线下诊所,认为医疗服务落地线下,让医患面对面交流是发挥互联网医疗作用的正确方式。将于今年11月上市的某互联网医疗企业也称该企业将与北京大型公立医院合作,建立线下自营诊所。
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孙国义医生,他却表示自己不愿参加企业线下诊所的诊疗。
“医生线下诊断就要担负医疗事故责任,就目前医疗环境来看,医生们都很怕引起一些医疗事故和纠纷,如果没相应的法律保护和解决这类纠纷的能力,我是不敢参加的。”
同样,常峰也认为,“互联网医疗这两年发展太迅速了,国家在政策上虽给予了支持,但法律责任上的规划没有跟上,哪些疾病诊断出来需要转诊,转诊前后医疗责任是由医生个人还是所属医院来担,缺少这些明确界定,会让医生冒很大风险。”
政策如何为互联网医疗保驾护航
那么,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医疗技术优势,政策制定者应给予何种指导和规范呢?
对此,常峰教授认为,当下要务是尽快完善互联网医疗法律法规,尤其是责任问题应给予明确界定。
“首先要做的,是理清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与互联网企业三方的责任归属”,而后,他谈到,对互联网医疗服务商也要加强规范,既然企业要建自营医疗机构,那么对于机构内医师的准入标准、服务流程和管理规范都应给予明确要求。
在谈到医院方的利益时,常峰认为,“企业自营诊所会在初级诊疗上与医院方形成竞争,争夺部分患者市场,所以对于企业方面,应加强监管措施,提高一些违规成本,帮助企业在和医院方竞争中形成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记者就互联网医疗有关政策问题采访了某互联网医疗公司CEO马总。他表示,希望政策进一步放开,比如建立合适的转诊制度。
他向记者解释,“互联网医疗企业下一步要自建线下诊所。但即便成功分流病患,也只能完成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的治疗,如果能尽快与公立医院合作完成转诊,就能帮助解决更多的复杂疾病。”(中国经济导报)
转:kq52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