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推分级诊疗,哪类医械将受宠?
导语: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强基层为重点的分级诊疗会给哪类医疗器械带来利好呢?
随着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截至“十二五”末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大幅度提升;然而伴随老龄化、城镇化等社会经济转型过程,居民基本健康需求增长迅速,出现了“看病难”的社会顽疾,同时因为医疗资源的不足和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使得“看病难”愈发严重。为此,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就势在必行。
目前全国已有近20个省份出台了分级诊疗政策措施,启动了试点工作,部分省市也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经验和模式。在各地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该《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推进分诊医疗——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缓减”看病难”顽疾;同时也将带给医疗器械产业巨大市场。
1.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即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在患者与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之间等关系中,合理的分配医疗资源,通过政策引导与转诊、分治联动的补充来破解看病难问题。
《意见》明确了两大方面工作举措:
一方面,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
2.哪类医疗器械受利
分级诊疗以强基层为首要任务。我国基层医疗系统庞大,覆盖人群广泛,但目前基层医疗系统功能没有发挥出应有效果,反而大型医院人满为患,更加剧了看病难问题。为此,强基层可以说是分级诊疗的重中之重。
强基层,不仅要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医生、护士的职业素质有提高),还要在配套硬件、检测仪器、疗养仪器等提高。《意见》中也明确了整合并开放二级以上医院检查检验等资源来推动区域资源共享。
分级诊疗强基层,势必带给医疗器械产业新机遇。
首先,基础性医疗器械产业受利。基层医疗机构常年闲置无法起到分担大医院的压力,其基础性医疗器械大都年久处于失效范围,同此也大多落后于时代成为淘汰品,因此在这次强基层过程中,基础性的医疗器械产业将迎来销量上的爆发。
其次,检查检验类医疗器械,大型器械产业受利。分级诊疗目之一的是基层首诊,这就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应对常规检查检验,基层医疗机构原本在该类器械上就处于一个匮乏状态,这次强基层势必将大力补充基层医疗机构在该类器械上的缺口,故检查检验类、常规大型器械将迎来巨大市场。
最后,家庭类、养老类、疗养类医疗器械受利。基层医疗承担着庞大的基层患者,尤其是常见慢性病、老年病等,患者人群也以老年人群体、基层家庭为主,所以家庭类医疗器械、养老疗养类医疗器械在这轮分级诊疗中受到利好。
随着《意见》的公布,各地将逐步推进分级诊疗,基层医疗器械的种类、质量等都受到关注,在更新换代的同时,会大力补充检查检验类、家庭疗养类医疗器械;同时随着分级诊疗的深入,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的需求还将持续上涨。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虎峰指出“分级诊疗是医疗服务精细化的必由之路!”,可以说破除看病难的关键在于分级诊疗推进的情况,而分级诊疗的核心基础就是强基层。
这次《意见》的公布,将有效推进分级诊疗,带给医疗器械产业尤其是基础类、检查检验类和家庭疗养三大类医疗器械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
2015年上半年国务院办公厅密集发布了多条推进分级诊疗的相关文件,具体政策文件如下:
发布日期 | 文件名称 | 内容要点 |
3月23日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 通过10年左右,基本建成一支素质较高、适应需要的乡村医生队伍,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更好保障农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
3月30日 | 《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 | 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 |
5月7日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 | 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建立由国家、区域和基层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三个层次构成的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优化诊疗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开展科学研究,发挥技术辐射作用 |
5月8日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 按照国家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要求,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模式。落实基层首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和转诊服务,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县级公立医院要为基层转诊患者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 |
5月9日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 加快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落实基层首诊,扩大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逐步完善双向转诊程序,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推进急慢分治格局的形成。研究制定不同级别和类别的医疗机构疾病诊疗范围,形成急性病、亚急性病、慢性病分级分类就诊模式。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占门急诊总量的比例 |
5月17日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 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逐步增加城市公立医院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生预约挂号和转诊服务号源,上级医院对经基层和全科医生预约或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到2015年,预约转诊占公立医院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要提高到20%以上,减少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 |
6月15日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 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规范公立医院改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规模适度的原则,合理控制公立医疗机构数量和规模,拓展社会办医发展空间。在县域内,社会办医要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相结合,发挥社会公立医院主体作用和社会办医补充作用,相辅相成。加快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和规范医师在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之间流动 |
9月11日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知道意见》 | 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明显提升,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
转:医疗器械创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