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篇(十)垂直距离 下
接“概念篇(十)垂直距离 上”
2016年1月8日
临床息止颌位(CRP):临床中如何采集休息位这一参数呢?
这三种方法很多医生都在使用。
发音法:嘱患者发出特定的音节或者音符来确定临床休息位。在使用发音法的时候要提醒患者坐直,眼睛平视前方,全身和面部肌肉放松,然后发出“M”或者“S”音,发出声音之后,立即放松下颌骨,这个时候医生要马上测量休息位的垂直距离。
命令法:同样也是患者坐直,眼睛平视前方,全身和面部肌肉放松,牙齿轻触,在这个前提来测量面下高,或者牙齿的距离。有牙颌建议用OVD的测量方法,无牙颌建议用RVD的测量方法。
吞咽法:嘱患者做吞咽动作,下巴立即放松,来测量垂直距离。
从这三种方法中都可以看到患者的姿势和全身肌肉状态的要求是一样的,都要嘱患者马上放松下巴之后来做一个资料的采集。这就是在临床使用的方法,当然不同的测量方法,不同的医生的测量手法得出的数据也有可能有一定误差,但这些方法在临床实践后证实是可行的。
生理息止颌位(PRP):生理息止颌位与临床息止颌位在概念上有什么样的差别呢?
生理息止颌位有一个怎样的临床意义呢?是肌肉处于最小活跃程度来建立的一个概念。肌肉最小活跃状态是怎样判断的呢?最准确的测量判断方法,一定要用肌电测量,来测量肌肉活跃程度。这需要一定的设备来研究,而大部分医生是没有这个条件的,那不妨把他归结与科学研究使用的概念。
引进生理息止颌位有什么样的意思呢?通过肌电测量的方法,会知道无论是用这种临床使用的测量方法,还是做科研使用的方法,对于患者或者受试对象采集的数据,是受姿势或者情感压力或者患者的状态影响的(比如说他是在闭眼或者睁开眼睛,或者是说周围环境的明暗程度等等),受这些因素影响之下,肌肉也处于不同的活跃状态。使用肌电测量的方法可以知道以上这些因素对肌肉有影响。也就意味着在临床中采集息止颌位数据时,掌控息止颌位位置的时候,是要考虑到以上诸多因素。
关于临床息止颌位,要有这几点理解:
在临床中,如何最终确定垂直距离,也就是在临床息止颌位前提下,来确定垂直距离:
神经肌肉因素:神经肌肉协调,最终测定的垂直距离是不能侵犯息止颌间隙的。也就意味着,在临床的息止颌位测量的数据和你最终测量的适合患者的垂直距离一定要大于息止颌间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侵犯息止颌间隙。那么在这里说,如果测量的垂直距离与在息止颌位测量的垂直距离小于2~3mm,也就是说侵犯了息止颌间隙,这样就会引起神经肌肉的活跃状态。在确定个性化的垂直距离六大考虑因素当中,第一条是非常重要的。
美观因素:确定垂直距离时要考虑到前牙的暴露量、上前牙平面、后牙平面等参数。
发音因素:不能影响患者的发音。闭合发音距离:当发闭合音时要流畅、患者舒适。是最终确定垂直距离的重要考虑因素。
生物力学因素:确定最终垂直距离时,要考虑到最终修复体(后牙的冠根比及固位形、种植体的冠根比及固位形、前牙的覆、前方及侧方引导等)的因素,也涵盖了颌骨的因素,需要考虑颌骨类型(二类患者,打开垂直距离会增加面下高,前牙覆减小覆盖增大;三类患者,减小垂直距离就会覆增大覆盖减小)。此点较为重要。
修复因素:减小或增加牙弓间距、咬合间距(抗力固位、基牙、冠高空间)。
适应能力因素:患者的适应能力是千差万别的,患者的忍耐度、舒适感或TMD病史等都会影响对修复体的适应。
今天的信息量较大,希望各位医生能够多看书,多实践,多思考,多交流。
注:文中(牙合)字以“合”字代替!
来源:权花淑合学普及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