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篇(七)CR&CO
2015年12月11日
正中关系位
正中关系位(centric relation position 缩写CR)。伴随着合学的发展史和演变史。
●1929年时Hanau的观点:
●1934年是Niswonger医生对CR又有新的认识:
此时Niswonger医生已经开始关注牙齿的咬合关系相对应髁突的位置,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进一步的把下颌的位置与髁突的位置做了关联。也就是把牙齿的咬合位置与髁突的位置做了联系。
●1951年时,学者Robinson认为:
Robinson更加具体地描述了髁突在关节窝里的相对位置关系。这里可以看到髁突处于关节结节后下方这么一个位置,并且强调处于平衡无限制状态的位置上。
●1956年,另外一个学者Shanahan则认为:
●在1955年时,有两位学者McCollum and Stuart,认为:
就是最后、最上、最中位置。到目前为止,也有很多学者认同这样的一个髁突位置关系。
可以从这样一个主张里面看到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已经认识到髁突在关节窝里的一个三维的位置关系。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下颌铰链终末位置这样的主张,对于临床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后来也有很多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下面三位学者对CR位置的描述。
●下面几位学者Pitt,Robert,Roth认为髁突是位于最上最前最中位置
Pitt目前大家非常流行的传阅看的功能合学正是处于他手,Roth在正畸领域非常有建树的大师,Robert是美国非常有名的主张以功能合为导向的修复治疗的医生。
关于CR位置的观点在合学当中是非常有争议的话题,也是合学发展史上不可回避的话题。三位学者一致认为髁突的位置关系是处于最上最前最中位置。
下面我将阐述我为什么会认同这样的观点。在这里我要声明一点,我个人认同最上最前最中位置,不等于说我否认其他的观点。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渐跟大家阐明我的想法和认识。作为合学的初学者,不要过早评判那个观点是对是错。只是我们有缘先接触某一个主张某一个观点。不妨从这样的一个观点入手去学习,随着学习认识的提高。也许我们会有更多自己的一些想法,但至少现在我们只是学习而已,不做过多的评判。
从解剖角度认识位置关系。
矢状向观察髁突和关节窝的位置。从这张图可以看出,髁突处于关节结节后下方。中间还有一个双凹型的关节盘作为中间的缓冲。
由下往上的角度观察双侧的关节窝,关节结节的后斜面是非常致密的骨皮质,这样的解剖特点可以让髁突抵住后斜面起到一个承载负荷的作用。
颞颌关节盘是没有血管神经的分布,这也可以说明关节盘是可以承载负荷的解剖结构。
除了关注盘突结构之外还要考虑肌肉的因素。升颌肌群在收缩的时候,髁突是收到向上的力量,这个力量可以借助关节盘传到颞骨的关节结节后斜面上。
可以想象一下当牙齿还在最大尖窝交错的时候,升颌肌群(咬肌、翼内肌和颞肌)达到最大收缩的时候,髁突是借着关节盘紧紧地附在关节结节后斜面上。
正中牙合位
正中合位的定义:
正中合位这里边有一个正中的概念(centric),这是一个怎样的含义呢?有一个前提,指的是上下牙齿的对位关系。CR是骨的概念,是髁突在关节窝的位置关系。CO是牙的概念,但是在CO的概念中隐含着一个前提,就是髁突要在CR位置上的上下牙齿的位置关系。所以这里面也有学者把CO位置称为CRO。
现今想描述和髁突CR位置无关的上下牙齿对位关系更多的使用最大尖窝交错位,或者是牙尖交错位,或者叫做习惯性咬合位。这样的描述更加准确,因为没有髁突的概念在里面。所以说现在更多的文献或者是探讨合学问题当中使用更多用来描述牙尖交错的位置关系是牙尖交错位MIP,或者叫习惯性咬合位HB。有的时候习惯用法也有可能用CO来表示,这里描述的CO是没有髁突的概念的。
这一部分内容可以这样区分:在描述髁突位置时用CR,描述牙齿对位关系时用MIP/IP/HB。再一次强调,用CO是习惯性用法,其中不含有髁突的概念,其实CO里面是有髁突的概念的。
关于这两个概念是合学当中最常见又不能回避的概念,说心里话今天我讲的有点不够顺畅,主要是想把这两个概念讲得让大家也能听得懂。但我想最终还是要靠大家自己去领悟,多多看有关的文献或者是专著来加强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因为这两个概念是合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希望大家能把这两个概念理解的越深越透越好。
注:文中(牙合)字以“合”字代替。
来源:权花淑合学普及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