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种植体在前牙美学区应用的临床病例报道(上)
《口腔种植读书会》发起人-崔广博士:
前牙美学区的种植治疗一直都是临床热点之一,如何制订治疗计划、合理选择手术方案、获得理想的美学修复效果,是大家非常期待学习的内容!特别感谢贺刚博士与所有《口腔种植读书会》的朋友一起分享这样精彩的前牙美学区种植病例!贺刚博士通过独具匠心的治疗设计与精准的操作获得了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强烈推荐大家认真阅读与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的医生与患者受益!
本临床病例报告的患者为23岁的年轻女士,先天缺失12,22,为了给种植治疗创造空间,2年前开始在外院正畸;正畸医生认为修复空间调整到位后,告知患者可行种植治疗。
口内检查发现:患者口腔卫生良好,牙周健康,除了12,22缺失外,未见其它问题。12,22缺隙近远中大小约为8mm,临床冠空间足够(图1,2)。患者中位笑线,中厚龈生物型,美观要求很高(图3)
CBCT检查发现:11,13和21,23 这4颗牙的轴向均向根尖方向聚合,这给种植治疗造成了严重的困难(图4,5)
尽管正畸医生留出了足够的冠修复空间,但牙根处却未做足够的控根移动。将CBCT检查情况告知患者,并和正畸医生沟通;正畸医生表示,牙根再移动比较困难,而且费时费力,患者也表达了要求缩短治疗时间的意愿。
此时如果采用常规种植体,越靠近根尖部,近远中间隙越窄,非常容易伤及邻牙,特别是邻牙根尖区。如果种植体太靠近邻牙根尖区,可能会造成邻牙的牙髓坏死和牙体变色;如果备洞时伤及邻牙,甚至会引起根裂。当然有另一个选择,就是采用数字化导板技术,但是根据文献,任何导板都存在一定误差,而且误差在冠方较小,在根方却会被放大。所以对于本病例而言,在根尖区精度要求特别高的情况下,导板技术并不是一个最保险的选择。
我们发现的另一个困难是,患者缺牙区牙槽骨颊舌向宽度不足,12为5mm,22为5.5mm(图6)。如果按照常规方式植入,需要做GBR和骨挤压术。因为缺牙间隙不大,骨增量手术必定要扩大骨膜覆盖范围,还要做垂直切口,以及骨膜减张切口,这必定会改变膜龈联合位置,会影响软组织血供,有引起龈缘退缩的风险,而且会有术后明显面部肿胀。因为患者的工作关系,她非常不希望出现肿胀的情况。
经过反复权衡和与患者沟通,我们提出了Bicon短种植体+手动备洞+小范围翻瓣骨挤压的种植治疗计划,该治疗方案的优势如下:首先是短种植的植入不涉及邻牙根尖区域,大大降低了邻牙损伤的风险;其次是采用手动备洞,就算碰到邻牙牙根,由于力量很小,不会造成牙根折裂和损伤;第三是就算植入时出现偏差而使短种植体紧贴邻牙牙根,由于Bicon植体螺纹的鳍式设计和系统特性,可以凭借螺纹之间的血块机化而发生骨整合,不会造成紧密接触的邻牙的骨吸收;第四是采用配套的骨挤压工具,在只翻开嵴顶软组织瓣的前提下,通过敲击和挤压,使牙槽嵴向唇侧扩张,由于没有翻开骨膜,所以对血供影响不大,有望获得足够的唇侧骨板厚度,同时避免了复杂而痛苦的传统骨增量手术。
当然这样的治疗计划也存在一定风险:首先是前牙区域,因为受力方向与植体轴向不一致,Bicon的莫氏锥度摩擦固位连接可能发生松动,常见于2.0mm内径的植体。所以我们选择了刚刚推出的2.5mm内径的4*5mm植体,增大了摩擦固位力;其次是对手术精度和微创性要求很高,稍有不慎,仍然会造成美学缺陷甚至种植失败。
由于该病例的高难度,术前我们采用Simplant软件进行了三维重建,把13,11,21,23这4颗邻牙都进行了单独建模,在虚拟上颌骨模型上植入了2枚4*5mm Bicon植体,确认不会触及邻牙根尖区域;确认了如果精确植入,也不会碰到邻牙牙根。缺牙区域牙槽骨经软件测量为3类骨,比较适合做骨挤压术(图4,5,6)
经过虚拟种植,我们对邻牙位置,以及缺牙区域牙槽骨情况有了深入了解和充分准备,按照这个计划进行了手术(图7-13)
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未诉疼痛和肿胀。7天拆线,3个月后进行了微创的二期手术,暴露植体,开始进入修复阶段。
( 未 完 待 续 )
作者介绍
贺刚,博士,主任医师
2006年在华西口腔医学院获博士学位。
2012年在美国gIDE/UCLA国际种植交流比赛上获第三名。
2012、2013年蝉联第一、第二届全国BITC种植病例大赛最高奖。
2013年被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聘为种植硕士导师。
2015年通过欧洲骨整合学会(EAO)种植专家认证,是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牙医。
2017年被国际植牙医师学会中国分会(ICOI)聘为常务理事。
从事口腔修复学和口腔种植学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多年,在英文和中文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参编研究生教材《种植义齿修复设计》和《中国口腔种植临床精粹》。长期担任多个主流种植系统中国区特聘讲师。
来源:原创 贺刚 博士 口腔种植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