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杀出粘接性修复体,真有那么神奇?
随着近年来口腔粘接技术的不断进步,粘接性修复体也成为当下最时髦的修复体。
通常情况下,粘接性修复体是指所有的依靠粘接性固位的修复体,包括了传统的嵌体、高嵌体、超嵌体,也涵盖了新的牙合贴面、粘接冠、改良型超嵌体、包绕式超嵌体等。
相较于传统修复体,粘接性修复体的修复设计和牙体预备观念为从粘接性修复体角度设计。所以按照固有的解剖结构保留更多牙体组织,有利于粘接性修复体的应用。
这一新型的洞型预备包括了连续的倾斜洞型边缘、在龈上的邻面和轴璧边缘制备 1.2mm 厚的对接。咬合面按照解剖学形态预备没有明显的沟槽和角度 1。
这种新型的解剖式牙体预备设计,其临床优势主要在于以下四点:
1.有利于提高修复体的粘接效果,因为减少了釉柱的切削,增大了可利用于粘接的釉质面积。
一般来说,保留的牙釉质可以为修复体提供最佳的粘接性能,又可以为修复体提供最佳的强度支撑,同时保障了粘接强度和修复体强度。保留越多的牙釉质,越有利于微创修复。
2. 使牙本质暴露面积最小化。
传统的牙体预备标准,会造成大量的牙本质暴露。在麻药效果退去后,病人常常会出现牙本质过敏的症状。即使在牙备后使用脱敏剂进行牙本质小管封闭,仍有有可能发生基牙牙本质敏感。而粘接性修复体的预备标准要求尽量保留釉质,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牙本质暴露。
3. 最大程度保留了硬组织。
洞型设计方便增强与复合树脂胶的粘接,可以提高其流动性,也可以去除多余的材料。
4. 通过斜面设计,使牙齿与修复体过渡区域有更好的融合,更加美观。
有学者根据自身经验和文献资料,对间接粘接修复操作步骤做了总结:
1. 用硅橡胶取模记录原有牙齿的外形,充分保留原有解剖结构信息。
2. 打开洞型,去除原有的修复体和龋坏的组织。
3. 评估牙釉质和牙本质的厚度,去除无基釉。
4. 树脂进行牙本质封闭。必要时,对牙颈部边缘重新定位。
5. 根据形态学指导进行牙体预备和抛光。
6. 取终印模,灌模后制备最终的树脂或瓷修复体。
7. 试戴修复体,没有问题后,上橡皮障并最终粘固修复体,调牙合抛光。
当然,粘接性修复体作为口腔新时代的宠儿,有较高的预备要求。预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论树脂还是铸瓷,牙合面预备至少保证 1-2mm 的预备量,以为修复体提供足够空间。覆盖牙尖的材料厚度必须在 1-1.5mm 以上。
2. 轴璧的牙釉质必须要有足够牙本质支撑,否则需要磨除。一般来说,活髓牙轴璧必须要有 2mm 厚,根管治疗后的牙齿至少保留 3mm 以上。
3. 剩余牙尖的强度必须要综合考虑牙本质和牙釉质的厚度才能决定是否保留。
4. 牙合面的鸠尾必需在 2mm 以上。
5. 邻面覆盖尽可能在 2mm 以下。因为覆盖面积越大,修复体的边缘嵴折裂的风险就越大。
总的来说,粘接性修复体对患者的牙体条件要求较高,对医生的专业技能也有较高的要求。希望各位医生能够不断地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并在实践中感受到粘接性修复体独特的魅力。
原创: 史克牙e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