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科行为诱导
儿童牙科发展至今始终存在的难点并不在技术层面,而在于配合问题。在牙科治疗中,实现孩子配合的过程称为儿童牙科行为管理,目前有三种方法,即药物控制(全麻、吸入、口服和静脉镇静)、暴力控制(约束治疗)和行为诱导。
药物控制顾名思义旨在让孩子处于全身麻醉或镇静状态,消极无反应实现配合从而进行牙科治疗,采用药物的方式因受限于安全性和技术门槛,国内开展并不普遍;约束治疗是主流的行为管理方法,核心是使孩子在行为动作上无力反应,孩子被捆绑在牙椅上,医者用开口器撑开嘴巴进行治疗,这种暴力方式无疑使孩子的心理和精神倍受痛苦,加剧就诊恐惧,给以后可能继续的治疗增加了难度;行为诱导是根据孩子的心理和认知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逐步认识并熟悉牙科工具和治疗流程,培育兴趣,最终实现孩子自主配合。这种方法无论对孩子、家长、工作人员接受度都比较高,极具吸引力。
身为医者,从孩子长期的福祉出发,药物控制和约束治疗均建议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慎重使用,多数孩子完全能通过行为诱导的方式实现配合。行为诱导也是我们久闻齿科一直推崇和倡导并践行的方法。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下行为诱导的部分实操方法。
1当需要来敲门,如何各就各位
当家长带着孩子进入诊所,医护人员首先要敏锐观察家长及孩子的状态,如孩子进来的情愿程度和防备意识,家长在前还是孩子在前;拉着进来还是自己进来等;家长是否焦虑急切,以预测沟通难易及配合程度。
接下来自然是跟小朋友打招呼向家长询问一些基本问题,初步判断孩子牙齿状况,沟通行为诱导的价值对孩子身心的益处,取得家长认同甘心付出一点时间价值。与家长沟通过程中,要提示家长扮演的角色是“无声的帮助者”,不要重复医生的指令,家长要有意识地把时间、空间和机会留给诱导人员,尽可能尽快和孩子分开,尤其是心理上的分离。
当所有初步沟通完成,准备工作就绪,你已经知道了孩子的大名、小名、年龄、以前治疗经历等基本情况,下一步就需要引导孩子爬上诊室的椅子。首先向孩子介绍一下牙椅,展示一下椅子的升高、下降、椅背直立、平躺。这些都是吸引孩子注意力最好的道具。另外,当孩子没有预期的时候,突然的椅子变动会吓得哇哇大哭。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与孩子沟通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模式,采用孩子能够理解接受信号的语言行为。就如圣经上说:向什么人就做什么人,为要得着他们。
我们是这么操作的:在右手侧半跪位,问孩子这个像什么?像个小椅子吧?!这个小椅子会变形,它会变成什么呢?请看......变变变变成什么了?变成小床了吧?!小床有个小枕头,小枕头的好朋友是谁呢?是......脑袋!一会儿潘叔叔会喊“脑袋脑袋我是枕头”,檬檬(叫孩子的小名更有亲切感)你的脑袋能找到它的好朋友吧?这时相应的手势一定要到位。不要指望孩子完全顺应你的思路和引导,他能够回应你,觉得有趣、愿意和你亲近就足够了。
把椅背调整到直立位,继续说:这个小椅子不光会变形,它还会长高。它能长到多高呢?它能长到这个地方比妈妈还高!来比一下,是小椅子高还是檬檬高。有的孩子进入诊室后会离牙椅远远的,这时候多半会走近一点,你用手比一下,一边说“你比小椅子高这么这么多呢”,然后让牙椅升高,一边说:长长长长长高,比檬檬高了吧?这个地方比妈妈高了吧?它能长到这么高呢!它不光能长高,还能变矮,变回来变回来变回来......到一定高度时,停下来,说:要是8岁的孩子就能从这么高的地方爬上来;继续下降,七岁...六岁...五岁...四岁...三岁能从这么高爬上来。檬檬,你是三岁吗?试试三岁的高度吧?这时,即便之前分离很困难的孩子被吸引注意力后多半也会离开家长,爬到椅子上。此时,很关键的,你好不容易让孩子爬上去,但你要抑制住内心的喜悦,做出惊讶夸张的表情:三岁的高度对你来讲太容易了,难怪我看你像四岁的样子,下来下来,潘叔叔给你增加难度,试试四岁的高度?孩子下来,你升高一点,他又爬上去;你又让他下来,又升高一点,又让他爬上去。
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你已经成功地将“上椅子”这个指令转换为“几岁的高度?”,而且这个指令是孩子喜欢接受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复诊的时候你只要说“今天从五岁的高度上去”,很快就能让孩子做好就诊准备,极大地缩短了预热的时间。
顺利的孩子第三次爬上椅子后,不要让他再下来了。他一爬上椅子,你马上做到医生椅上,做出躺好的姿势:快看潘叔叔,脑袋脑袋我是枕头......(重复一两遍),脑袋找到枕头、腿伸直、小手放在腿边......观察孩子的动作,不断重复这几个动作要领,直到孩子做到你希望的姿势。注意,孩子爬到椅子上时,体位是侧向的,现在已经成功转向90度,面部朝上,腿伸向牙椅尾端,正好是接受治疗的姿势。
辅助语言引导的还有及时的肯定、表扬:只有五岁的孩子才能一次就做到......,你只有三岁,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发现没有,我们这小椅子上还有一个小门,小朋友在上边的时候就把小门关上,小朋友就安全了;下来的时候呢?把小门打开就能下来。顺便演示一下扶手的开合。牙医带上手套,再复述一下今天的主要工作,开始吧。
这个过程也是需要高度专注,随时注意孩子的表情和动作。一般在5分钟内能够完成。
遇上不理想的情况,孩子和家长分离困难,就需要由家长抱着孩子,你要做到牙椅上,家长坐在你的椅位,继续后边的工作。等到孩子在后边更有趣的环节,愿意离开家长爬上椅子时,你要及时回到医生椅位上(这时需要家长和牙医之间有一定默契,及时把椅位让给你)。
到目前为止,诊疗前的几个主要动作:上椅子、躺好、张嘴,已经被“几岁的高度?脑袋脑袋我是枕头和啊啊啊”替代。对孩子来讲,后边这组词是充满乐趣和容易接受的,一接到这样的指令,孩子就能做出正确的动作。更重要的是,无形中,这些动作变成了孩子内心乐于接受的东西。
在行为诱导过程中会大量用到重复的技巧。反复重复简单的语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正是通过听见重复到自己乐于重复来模仿和表达认知的,这是孩子的方式,所以重复引导性指令和示范动作很重要。对于年龄略微大些的孩子,能够实现比较直接的沟通,行为诱导中语言控制要注意一个技巧,多用简短的命令句式,尽量避免“因为......所以......”这类推理句式,问句一般采用二选一的封闭式问题。
2魔术盒子——驱除器械恐惧
孩子对牙椅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比较有安全感地躺在椅子上,接下来,就是向孩子介绍看牙过程中常用的工具。行为诱导过程中,常规向孩子介绍的工具有七种:口镜(小镜子)、镊子(小夹子)、探针(小钩子)、三用枪(风婆婆)、吸引器(大象鼻子)、弯机(胖的小蜜蜂)、高速(瘦的小蜜蜂)。弯机和高速常常一起介绍。以上常用工具统称“牙齿宝宝的六个好朋友”。
你戴上手套,拿出一次性工具盒,打开,告诉孩子:这是一个魔术盒子,盒子里藏着牙齿宝宝的好朋友(从前巾下边拿出口镜,迅速藏到背后,左手食指在太阳穴附近画圈),猜猜猜,牙齿宝宝的第一个好朋友是什么?是什么?(把口镜拿出来),是小镜子吧?从镜子里找找眼睛能找到吗?(找到了)找找鼻子能找到吗?(找到了)找找嘴巴能找到吗?(找到了)。小镜子可以用来数一数下朋友有多少个牙齿宝宝。啊啊啊,下边有一、二、三......十个,上边呢?一、二、三......怎么也是十个?十加十等于多少?二十个!记住了吗你有二十个牙齿宝宝。回家你就告诉爸爸:爸爸爸爸,我知道我有二十个牙齿宝宝。这个过程中,相应的手势和肢体语言一定要跟上。
现在,你对孩子的牙齿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其张口度和张口稳定度、颈部肌肉张力、口腔周围肌肉张力都有了更直观的体会,这对判断孩子的配合程度非常有帮助。有时,孩子张口度很小、肌肉张力非常大,甚至于你根本看不清究竟有几颗牙,不要纠结,就说正常的数字就好。
把口镜放回去,拿出镊子,藏到背后:猜猜猜,牙齿宝宝的第二个好朋友是什么?是小夹子吧。小夹子是怎么帮助牙齿宝宝呢?(伸出左手,手指间夹住一团棉花)这是牙齿宝宝,牙齿宝宝身上有一大团脏东西檬檬你怎么办呢?你就可以用小夹子轻轻地把它夹出去(示范)。这一步,顺便检验一下孩子是否能接纳棉花。有的孩子口腔内部感觉异常灵敏,对棉花高度抗拒。你拿着一团棉花:这是什么?这是没有味道的棉花糖(给孩子闻一下)没有味道吧?棉花可以把牙齿宝宝身上的水擦干。来,脑袋找到枕头、腿伸直、手放在腿边,啊—啊—啊,我们来给你擦干一个牙齿宝宝。(用镊子夹持棉花放进孩子口内,尽可能往后边放一些,观察孩子反应),(咂咂嘴巴)擦干了吧?
收起镊子,同样拿出探针:牙齿宝宝第三个好朋友是什么?是小钩子吧。小钩子怎么帮助牙齿宝宝呢?牙齿宝宝身上一大团脏东西你用小夹子夹出去,这么一小块脏东西怎么办呢?你就可以用小钩子轻轻地钩出去、轻轻地钩出去(左手指夹住棉花演示)。牙齿宝宝身上就没有脏东西了。来,小钩子来看看檬檬的牙齿宝宝身上有小的脏东西吗?脑袋找到枕头、腿伸直、手放在腿边,啊—啊—啊(用探针在牙齿上探查)看看看看这是什么(把探针上带下来的东西擦到棉花上)檬檬今天早上吃的是......鸡蛋吧?(你随便说,早餐基本就是鸡蛋、面包之类;午餐和晚餐基本是米饭、包子、面条之类,碰巧说对了,孩子会非常非常开心)。
三项工具介绍完毕,把器械盒拿过来,总结一下:檬檬你好棒呀,一会就认识了牙齿宝宝的三个好朋友,还记得都是什么吗?(回顾一下)等工作结束你可以把它们带回家做玩具好吗?我们再来认识牙齿宝宝的第四个好朋友好吗?
当孩子恐惧感慢慢退去、对环境有了初步的接纳、对你有了基本的信任,尤其是能够比较有安全感地躺在椅子上时,这三个基本工具一般都能接纳。上述过程基本在5分钟以内能够完成。部分孩子对尖锐的东西(探针)表现出强烈的恐惧,多半与打针的经历有关。也有的孩子害怕棉花,可能与其口腔黏膜异常敏感有关。遇到各种各样的想象不到的情况,不要着急,更不要有挫折感,顺其自然就好。
在介绍甚至连有些成人都感觉恐惧的器械时,生动形象亲切的儿语很重要。儿童牙科医疗团队应结合当地语言环境,开发一套适合儿童理解能力的语言系统,用于描述看牙过程中需要用的器械、药品以及各种感觉。这套儿语体系一旦形成,团队内部就应该高度统一,否则会使孩子认知混乱,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
我们门诊采用的儿语系统如下,供参考:
躺好 | 脑袋脑袋我是枕头 |
张大嘴 | 啊...啊 |
口镜 | 小镜子 |
镊子 | 小夹子 |
探针 | 小钩子 |
三用枪 | 风婆婆 |
吸引器 | 大象鼻子 |
弯机 | 胖的小蜜蜂 |
高速手机 | 瘦的小蜜蜂 |
表麻膏 | 草莓酱 |
注射器(STA针) | 小蚊子 |
弯机触碰牙齿的感觉 | 痒痒的 |
高速手机触碰牙齿的感觉 | 凉凉的 |
表麻膏应用后的感觉 | 小蚂蚁在爬 |
STA注射时的感觉 | 胀胀的 |
局部麻醉后的感觉 | 厚厚的、胖胖的 |
总而言之,与孩子打交道,耐心是必须的。但光有耐心远远不够,需要一些技巧并充足的爱心。爱能使人忍耐!孩子是敏感的,心灵和眼睛都是清洁的,能轻易感觉和捕捉很多信息,希望更多的医者父母心能让更多的孩子在出现牙患就诊时经历的是一次勇气的成长,不是恐惧的阴影。圣经说:你想别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别人,应该是所有服务行业从业者应该体会学习的最基本真理吧!
来源于时尚牙医
相关资讯
推荐产品
- 根管治疗耗材
- 根管治疗耗材,转换器、EDTA、清洗液。
- DMG 哈尼格加聚硅橡胶印膜材料(轻体型)HonigumLight
- DMG 哈尼格加聚硅橡胶印膜材料(轻体型)HonigumLight
- 邦卡超声洁牙机-磁致伸缩
- 邦卡超声洁牙机-磁致伸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