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研究生:探析毛泽东党员干部选拔思想
探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党员干部选拔思想
俞景峰
*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90后
摘要: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的党员干部选拔思想,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选拔标准,在识别干部时对干部进行全面考察的同时注重政治表现,对于干部队伍的组成结构特别强调坚持老中青三结合和“五湖四海”的干部原则。这对于加强党的队伍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战斗力有重大的和持久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员干部;选拔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关键在于有一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领导。这支无产阶级先锋队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立足于中国国情进行伟大的革命实践,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始终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思想上组织上凝聚成一块钢板,革命前进的路上才能无往而不胜。这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领袖是毛泽东,他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实践经验,在深刻了解中国政治发展历史和丰富的革命斗争实践基础上,研究出的一套共产党党员干部选拔任用原则和方法,凝聚了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为着共同的理想信念而奋斗,并在各方面起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光辉的党员形象并提高了党的公信力和威望。毛泽东的党员干部选拔任用思想,是今后党员队伍建设中引以为参照的原则标准,也是留给人类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党员干部的选拔。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高度评价了干部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在中国人民的伟大的斗争中,已经涌出并正在涌出很多的积极分子,我们的责任,就在于组织他们,爱护他们,并善于使用他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于干部的选拔任用的重视,干部队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的事业的成败。根据对于毛泽东著作的研读以及有关干部选拔思想的整理,探析毛泽东的干部选拔思想,可以从应坚持的原则、应掌握的方法、应注意的环节这三大方面来理解。
一、坚持的原则:以“德才兼备”为根本标准,反对“任人唯亲”,主张“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毛泽东对于选拔干部的“德才兼备”标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既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干部的全面要求,也体现着干部自身修养方面追求的目标,其内容同样反映着革命斗争时期党对干部德才的要求,而且侧重于政治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与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心任务是夺取政权的思想是一致的。所谓“德才兼备”,“德”就是指党员干部的政治态度上要忠诚可靠,政治品质上要信仰坚定和思想作风上要过硬;“才”即指党员干部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和较高的业务水平、理解执行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好干部的职责,干好份内工作,只有把“德”和“才”统一起来作为根本标准,才能选拔出真正优秀的干部。毛泽东十分强调要把“德才兼备”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标准,1938年他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书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年代,我党的主要任务是夺取政权,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这就决定了当时对于德才认识的最现实要求是:“德”的方面主要是立场坚定,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才”的方面主要是会团结群众,发动群众,会带兵打仗,会搞土改。毛泽东认为革命事业接班人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在德的方面,要有比较扎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对党忠诚、立场坚定,有政治远见,富有牺牲精神;在才的方面,不仅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肯干,而且要联系群众,不谋个人和小团体的私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由此可以看出,只有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是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确定了选拔干部的基本标准之后,对于选拔干部的路线,毛泽东强调应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毛泽东一贯批评在党员干部的选拔任用上搞“任人唯亲”,他认为这是“不正派的路线”。他坚持并提倡“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书中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过去张国焘的干部政策与此相反,实行‘任人唯亲’,拉拢私党,组织小派别,结果叛党而去,这是一个大教训。”可以看出,“任人唯亲”实质上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搞狭隘的小圈子,把目光仅放在自己的老同事、亲友、熟人同乡身上;或者从个人好恶和派性出发,重用顺我亲我者,排斥打击正派公道的干部。可以看出,“任人唯亲”是宗派主义、小团体主义在干部任用上的一个表现,它影响着党的团结统一,削弱和分裂党的队伍,有违党性和党纪。而“任人唯贤”才是正派的干部政策,在本书中毛泽东还指出,“在干部政策问题上坚持正派的公道的作风,反对不正派的不公道的作风,借以巩固党的统一团结,这是中央和各级领导者的重要的责任。”对于何为具体的正派的干部政策,毛泽东解释道,“我们的干部政策,第一,是信任干部,对干部应用之不疑;第二,对个别干部的错误,不应扩大化,应帮助他们彻底解决问题;第三,尊重地方干部,他们与群众密切联系;第四,注意对干部政治教育。”因此,实行“任人唯贤”的干部政策,才是正派的干部政策,才能有利于使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走上合适的领导岗位,从而保证党和革命队伍的团结统一,进而促进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和执行。
二、掌握的根本方法:全面识别干部,重在政治表现。
识别干部是党的干部政策的一项重要环节,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必要准备和前提。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书中指出,“必须要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因此,中国共产党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按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要求,坚持客观、发展、全面的看待党员干部,从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以党员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工作为根据,联系其现实表现,对党员干部作出公正、客观、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这对于推进党的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
在做到全面识别干部的同时,毛泽东着重指出,党在识别党员干部时要主要看本人的阶级成分,又不能搞唯成分论,重要的是看本人的一贯政治表现。1948年2月毛泽东在《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一书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路线是“既反对忽视成分、有反对唯成分论的宣传”。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阶级出身的党员、干部占大多数,这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无产阶级性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党的组织部门在发展党员和选拔干部时要注意考虑本人的成分,又要着重考虑本人在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品质和思想作风上的一贯表现,包括干部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业务水平、政绩等情况。同时,毛泽东强调识别考察干部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干部本人意见,通过考核等形式了解干部表现,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干部,使干部的情况得到真实、全面、本质的反映。毛泽东还强调,识别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破除神秘观念,坚持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对干部考察的工作要经常化、制度化、民主化、公开化和科学化。这一原则对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选拔干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毛泽东的干部选拔思想还要求党在选拔干部时要讲辩证法,人无完人,干部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具有某方面才能的人,在另一方面的缺点可能会很突出。大部分干部都是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但如果求全责备,一些干部的作用就会难以发挥,才华难以施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才涌现出大批优秀干部。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当时,有两支地方农民武装,领导人是袁文才、王佐,在如何对待这两支农民武装的去留问题上内部意见不一致,有的还主张消灭他们。而这时毛泽东则提出要留下他们,并对他们进行团结教育和改造。他客观分析了这两支队伍的过去:第一,这两支队伍的成员大多数是贫苦农民出身,属于在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无产阶级,他们占山为王,劫富济贫,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绅有着强烈的阶级仇恨;第二,他们经受过大革命的影响,参加过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对共产党有一定认识;第三,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既熟悉当地情况,又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所以,争取并教育改造他们对建立革命根据地和今后开展游击战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经过毛泽东的分析,大家的意见得到了统一,认识也取得了一致。后来经过对袁文才、王佐二人的教育,他们也开始接受党的领导。这对于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扩大党的队伍,壮大党的力量,坚定党的领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党内由于各部门和各专业工作有所不同,所以各类干部还有具体的选拔标准和一定的程序。不同历史时期,选拔干部的标准、对象和程序不尽相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强调干部应大批的从工农士兵的优秀分子中选拔,同时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仍应注意从工农兵中选拔干部,但主要应从革命知识分子中选拔干部。一般的选拔程序是:民主推荐,广泛听取意见,提出选拔对象;组织人事部门进行考察,党委集体讨论决定后按干部管理权限上报;上级组织部门进一步考察,然后报请上级党委审批。
三、注意的重点环节:选拔干部要注意“老中青三结合”以及坚持“五湖四海”的干部政策。
毛泽东重视识别干部和使用干部相结合的原则,在识别中使用,在使用中识别。识别和使用干部时要考虑干部队伍、领导机构人员在年龄、知识、专业、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合理配置,以期形成一个人员精干、配合密切、效率高运转快的领导集体,有利于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其中,毛泽东十分强调领导班子应该按年龄结构来建设的原则。毛主席认为干部政策应该是“老中青三结合”。老中青分别是指老干部、中年干部、青年干部,三结合是指这三部分干部要按照一定比例结合在同一个领导班子中。这三部分干部各有自己的优缺点:老干部比较全面地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具有坚强的党性和丰富的经验,但他们的身体不可避免的衰老了,精力不济;中年干部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工作经验,年富力强,在老干部帮助下,会取得工作的巨大成功;青年干部缺乏工作经验,党性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但他们改革创新精神强烈,精力充沛,对新生事物富有浓厚兴趣。毛泽东认为,每一级领导班子都要实行“老中青三结合”,有利于各年龄层次的干部取长补短,以发扬老年人的丰富经验、中年人的实干精神和青年人的热情好学之间的互补优势,形成整体效能,也有利于保证党的政策和工作的连续性。
1944年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毛泽东提出的“五湖四海”的干部思想其前提标准就是共产党员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全国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之士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加入中国共产党,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选拔干部,反对小团体主义、宗派主义、本位主义,坚持任人唯贤。1929年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指出,小团体主义“只注意自己小团体的利益,不注意整体的利益,表面上不是为个人,实际上包含了极狭隘的个人主义,同样的具有很大的销蚀作用和离心作用。”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等文章中指出,宗派主义对待个人与党的关系是向党闹独立,对待个人与同志大关系是拉帮结派,对待干部是搞任人唯亲,对待本部门和别部门关系是搞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对待党内斗争的不同意见和犯错误的同志,则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其中,毛泽东特别强调,“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必须团结,必须反对宗派主义倾向。”1944年毛泽东在《学习和时局》中重点批评了宗派主义(山头主义),他指出,“山头主义的社会历史根源,是中国小资产阶级的特别广大和长期被敌人分割的农村根据地,而党内教育不足则是其主观原因。指出这些原因,说服同志们去掉盲目性,增加自觉性,打通同志间的思想,提倡同志间的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以实现全党大团结,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毛泽东始终从党的事业大局出发,深入分析党内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告诫全党要坚持团结互助,反对分裂;坚持“五湖四海”的干部政策,反对小团体主义、宗派主义、本位主义。这样才能使党团结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步调一致的推动党的事业顺利前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直到夺取全国政权的奋斗史,毛泽东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他的思想指导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党员干部选拔只是其博大思想的一个小部分,研究革命战争时期的领导干部选拔思想,尤其是其中应坚持的原则、方法,对于当今的执政党建设,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来源于红歌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