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适用的成功之道是:抓住趋势,发挥优势。
抓住社会需要的趋势,发挥个人的性格天赋优势。
抓住趋势
这些年大家热议的《异类》一书,统计得出一个惊人结论:大部分的IT英雄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包括:乔布斯、比尔·盖茨、Oracle老板埃里克森, Sun公司创始人麦克尼利、Google董事长斯密特。
因为,全世界第一台个人电脑是1975年诞生的,50年代出生的美国人,80年代时20多岁,正值科技创新的黄金年龄,正好赶上个人电脑业兴起的浪潮。
如果出生太早,IT革命来临时,年过30,家庭负担太大,机会成本增多,不敢放手一搏。如果出生太晚,来不及积累足够电脑方面的才干。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历了四波财富浪潮:
第一波从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这一代崛起的富豪都是以中国短缺的商业产品起家,以制造业起家;
第二波是90年代末持续到现在,地产财富浪潮,中国的城镇化和房地产市场化;
第三波财富是互联网财富浪潮,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人,都抓住了互联网这个最大的风口;
第四波财富浪潮正在到来,最大的风口是人工智能。
所以,抓住社会需要的趋势,是成功的关键。所谓“时势造英雄”。
这就是“趋势理论”。
选择热门职业,就是抓趋势、赶风口。
但是你会发现,很多看到趋势、赶上风口的人却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成了炮灰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年龄是2.97年) 。
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忽视了另一个成功之道——世界著名的“优势理论”。
发挥优势
“优势理论”认为:
在外部条件给定的前提下,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准确识别并全力发挥其天生优势——天赋和性格。
只要你识别和接受自身的天赋和性格,配以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寻找需要你所具备天赋和性格的岗位,持续地使用它们,并坚持下去,就有望成功,有望建立幸福的人生。
成功人士是不是一开始就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呢?
很多没有。
他们多数是尝试过多种职业后才找到适合的职业。如: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是学医的。
有的人跟着兴趣走,一开始就遇到了适合的职业,或经历许多曲折,终于找到了适合的职业。
人的一生会产生很多兴趣,不同时期的兴趣不同。有兴趣的职业,不一定是适合的职业。
他跟着走的这个兴趣如果恰好是根源于自己的性格天赋的兴趣,才会成长快,才能取得大的成就。
有的人是看到了一个趋势,然后就坚持一直走下去。然后成功了。
抓趋势、赶风口的人很多,为什么就是那些少数的人成功了呢?
许多人也很努力、也很能坚持。
一个重要原因是那些少数人既抓住了趋势,又在趋势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优势。
更多的人看到了趋势、并抓住了趋势,却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因为一直没有在趋势领域找到自己的优势。
这些趋势、风口再大,都与他们无关。
现在大家都知道互联网行业是风口,编程的收入高。
但编程需要一定天赋。
有人一个月就学会了,有人培训课程结束了,还不敢独立编程。程序员在工作中还要不断学习使用编程技术、工具。假如没有天赋,做起来会很痛苦,而且编程语言几年就会被淘汰,年轻的程序员更有学习和精力的优势,所以IT界流行的说法是:程序员30岁就老了。
所以,编程如果没有天赋,30岁以后就有被淘汰的危险。
那些少数的人成功的确是运气好,赶的风口、趋势领域刚好自己有优势。
当然,也有很多人很有优势,但没有赶上风口,也就没那么成功。
如果我们有意识地运用“趋势理论”和“优势理论”,既抓住趋势,又发挥优势,成功指日可待。
这就是科学的职业规划。
科学职业规划,成功的把握才大,才不会碰运气。
是先寻找趋势、再寻找优势呢?
还是先寻找优势,再寻找匹配的趋势呢?
正确的方法是先明确自己的性格天赋优势,再寻找匹配的趋势领域。
但是,我们常常不知道、不明确自己的性格天赋。
所以,也可以先寻找趋势,再在趋势领域试错、发现并发挥自己的性格天赋优势。
如果发现自己没有优势,赶紧转换跑道,找到自己有优势的趋势领域。
然后专注、坚持做下去。
只要这一行有长期发展的前景,就不要追逐其它的风口。
就像华为
中途,做房地产本可以爆发。
中途,做互联网本可以爆发。
中途,做资本运作本可以爆发。
但任正非不为其所动,他就死磕通信:
“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二十多年来,只知爬呀爬,全然没看见路两旁的鲜花,不被各种所谓的风口所左右,只傻傻地走自己的路。”
于是,才有了今天的华为。
只要遵循这两个成功之道,成功就不是只属于少数运气好的人,而会涌现出很多在不同领域成就自己的人。
来源:原创 MBTI职业规划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