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张强
医院的品牌建设风风火火,但医生的个人品牌却长期被忽略。11月27日,在《医学界》主办的中国医院宣传年会上,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明星医生”张强为大家介绍了“如何打造新媒体时代的医生品牌”。
以下为演讲摘要:
我之前没有对外宣布过,其实我在体制内就兼管宣传。医院最辛苦最有挑战性的工作并不是外科医生,我个人就感觉开刀轻松很多,但是搞宣传很吃力。很多三甲医院宣传势头特别猛,但实际上最应该宣传的并不是医院而是医生,因为大医院是不缺病源的,而患者最需要了解医生。
从“看医院”变成“看医生”
我们过去看病都是冲着医院去的,因为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专家都被大医院垄断了,老百姓对“好医生”的信息来源不足,只能把医院当做“入口”,到了医院以后再根据墙壁上贴的专家教授决定挂谁的号,可能样子长得好一点,或者职称高一点,就选他了。
其实在很早之前,中国人看病也是找医生,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医院的概念,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医生归到编制以后,就变成找医院了。英文看病叫see a doctor,只有在中国是see a hospital。医院只是一栋大楼、一个运营部门,直接服务病人的是医生和护士,看病应该回归到找医生,所以我们要强调医生品牌。
医生的位置决定他的身价,这是不客观的。假设陈奇锐(《医学界》创始人)白大褂一穿坐到公立医院的专家门诊,他的黄牛号一下就能涨到两三千。另一方面,很多好医生一旦离开医院就什么都没有了,在医院里黄牛号三千块,坐到对面小诊所说不定十块钱都没人看。这是因为医院品牌强化以后,医生品牌的弱化,这也是医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政府让医生走向市场多点执业,但医生轻易不敢,因为走出来可能就没病人了。我们甚至可以说医生品牌建设关系着医改的成败,因为医疗再怎么连接互联网,再怎么投资,医生如果不出来,一切都是零。
医生品牌不是虚妄的“明星包装”
我是自由执业的医生,既不属于民营医院,也不属于公立医院,我们属于社会。虽然很多医院迫切想为医生打造品牌,恨不得把医生包装成明星。但如果对方“实力”跟不上,包装一旦停止,品牌立刻就没有了,所以靠“包装”创造品牌是虚幻不持久的。因为医生是没办法被营销的,医生真正需要的是可持续性的品牌。
这个品牌该如何建立?我认为有四个要素:第一,医生的临床技术一定要很好,技术不好再怎么宣传也没有用;第二,他能否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不要小看“口口相传”的口碑,现在是自媒体时代,病人的传播能力不容小觑。刚才有同行提到治好了患者,让一个患者满意了,带来的不是两三个患者,而是一百个患者,这个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第三个品牌的构成是管理,服务好态度好不见得能让病人满意,管理流程也要让对方感觉安全和愉悦。过去我都是谈三个要素,今天要增加一个要素:传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就过了,那么好的东西要用什么方式最快传播给别人,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我自己体会颇深,我们医生集团没有花一分钱做广告,但很注重自媒体传播。假如一篇很好的文章在公众号发布,阅读量只有10个、20个,这篇文章就等于没写过,所以传播非常重要。
新媒体的应用,大家也比较熟悉了,主要是微博、微信,当然我们现在也在考虑手机终端等其他品牌。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比如我的老母亲,以前报纸、新闻联播是每天必看的,自从上了微信就什么都不看了,我的朋友圈就成了他的新闻联播,因为关心儿子在干什么比电视上的电视还有趣,这就是受众习惯的改变。
来源于医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