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中与材料相关的副作用---粘结和带环材料
¤¤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正畸粘结材料需要充分了解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当代的正畸粘结材料包括很多类,如水门汀(磷酸锌、聚羧酸锌、玻璃离子水门汀)、树脂、树脂改良的玻璃离子和多聚酸改良的复合树脂。遗憾的是对材料进行全面系统性管理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如安全性表格),最近的研究证实还有一些不明确的有潜在危害的物质可能从材料中释放,如树脂基牙科材料。
合成物,降解/释放
磷酸锌水门汀
¤¤是氧化锌和磷酸溶液反应的产物。一些品牌的磷酸锌水门汀还有大约10%的氟化物,以氟化锡的形式存在。除了磷酸溶液的酸性外,这种材料的危险性很小。只要依照生产商的说明来使用,没有文献报道有与材料相关的副反应。
聚羧酸锌水门汀
¤¤是氧化锌和聚羧酸溶液反应的产物。可以加入氟化物以达到防龋的目的。按照生产商介绍的方法使用,没有与材料相关的副反应的报道。
玻璃离子水门汀(GICs)
¤¤氧化铝硅酸钙玻璃粉与聚丙烯酸混合,通过酸碱反应形成聚羧酸盐水门汀基质。没有关于GICs副作用的文献报道。
树脂改良玻璃离子和多聚酸改良复合树脂
¤¤这些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与上述材料相似。这两种材料中都包含有水门汀和树脂,树脂是决定生物相容性的主要成分(见上述)。树脂改良玻璃离子包括能释放离子的玻璃粒子,能溶于水的聚丙烯酸和光固化单体。多聚酸改良复合树脂结合了GICs可以释放氟的特性和复合树脂的机械性能。这些材料均含有可以释放离子的玻璃粒子和可以发生聚合的有机基质。除了传统的单体外,多聚酸改良复合树脂的有机基质中还含有双功能单体,即可以与甲基丙烯酸酯发生彻底的聚合反应,也可以在水溶液中通过酸碱反应结合从玻璃离子中释放的金属离子。
粘结树脂
¤¤是单体的混合物, 主要是甲基丙烯酸酯(如BISGMA双酚A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TEGDMA双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酯,HEMA甲基丙烯酸-I-羟基乙酯),不同的品牌成分不同。依据聚合引发的机制,粘结树脂可以分为化学固化型(双糊剂)、光固化型和光-化学固化型(化学引发、光照固化)。粘结树脂中添加剂占1%~2%,品牌不同添加的化学物质也不相同,聚合反应引发和调控也不相同。粘结树脂中还经常加入一些填料。
树脂/合成材料(树脂改良玻璃离子,多聚酸改良复合树脂和粘结树脂)的局部和系统的毒性反应
¤¤树脂/合成材料的共同特性是树脂在聚合反应中的聚合转化是不彻底的。在已固化的材料中都残留有未聚合的成分。有报道聚合转化率为45%~80%。已经有研究证明树脂基牙科材料中的一些成分对机体可能是有害的(如细胞毒性、致敏性、致突变和激素样作用)。另有一些有害的降解产物,如甲醛,可以在几个星期中释放到口腔并达到临床相关浓度。一些聚合物底板的托槽也会释放甲醛(聚甲醛)。
¤¤一些研究特别关注正畸粘结树脂的细胞毒性和局部刺激性。光照过程会显著影响光固化粘结材料的残留单体量,如果光照强度不足,聚合转化率低,就会有更多的未聚合成分被释放。同一研究的结果显示,化学固粘结剂残留单体的量最多。将基质与催化剂混合,形成的多孔的块状物:增强了氧对聚合反应的抑制作用,释放的单体量会增加。同样,如果化学固化粘结剂的固化时间长,也会增加氧对聚合反应的抑制作用,增加单体释放量。
¤¤现在临床使用的树脂基类牙科材料的潜在危害性尚不确定,迄今的观点是由于合成物的组成成分较多,包括一些未明确的物质,所以产品的生物相容性可能不同。但是由于这类材料的主要成分(BISGMA、TEGDMA、HEMA)和合成的过程是一样的,因此包括正畸粘结材料在内的树脂基牙科材料的基本生物相容性是相似的。体外实验显示在树脂聚合后不久,其中的成分就可以释放到口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引起口腔黏膜的刺激性反(图10.7),这种反应一般是短期的,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有关这方面的病例报道是很少见的,从理论上而言黏膜的刺激反应可能被忽视了,忽视的原因可能是反应不重或者被误诊。迄今仍没有文献报道在粘结全口固定矫正器后,残留物质的释放量,当然研究的结果也不能直接应用于临床。虽然最终暴露于口内的粘结材料相对较少,但是在粘结过程中患者所接触的材料和底漆的总量是高于粘结单个或几个修复体的量。而且正畸粘结剂中的树脂含量显著高于牙修复材料,后者含有60%~80%的无机填料用来改善材料的耐磨性。现今粘结全口固定矫正器的正畸患者在治疗中及治疗后,到底有多少粘结材料被释放到口内还不知道。
图10.7 13龈缘处复合树脂修复24h后,邻近局部出现刺激性黏膜反应。
来源:多尔特 口腔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