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型不对称患者上颌前牙区倾斜通常对应同侧下颌倾斜,然而部分患者对应对侧下颌倾斜,本文献主要研究这类患者形态的功能特征。
材料和方法:
从206位FOP与下颌同侧偏斜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名患者(11男,9女),年龄为24.7±4.2岁(图1,A),称同侧组;另选取20名患者(11男,9女),年龄为25.5±3.8岁(图1,B)作为对侧组。
选取标准:
1.无正畸治疗史;
2.无单侧功能性下颌偏斜临床史;
3.无先天异常。
评价标准:
1.侧位片(图2);
2.正位片(图3);
3.测量合力及咬合接触区(Dental prescale 50H R-type; GC, Tokyo, Japan) ;将指标整理后得表I以评价FOP,下颌倾斜度与双侧咬合力的关系。
4.评估TMD与FOP倾斜的关系(表II)。
统计学分析:
对两组间投影测量指标及比较两组间咬合力使用t检验;对每组双侧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及咬合平均压力使用配对t检验;此外对不对称指标、FOP、下颌倾斜度进行统计分析;Fisher检验以评价两组TMDs频率。所有指标使用Social Sciences (version 10.0; SPSS, Chicago, Ill) 分析,显著性差异为P<0.05.
结果:
同侧和对侧组的头侧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表III);头颅正位片结果提示个别项目存在显著性差异(表IV),相较于同侧组,对侧组中线-U1,∠J,∠Ocl, 和 incL6a明显偏小, 而 Lo line-J diff, Lo line-Mo diff, 及incL6b 明显偏大。此外两组间无其他显著性差异。
同侧组与下颌偏斜同侧区的咬合力和咬合接触面积明显较大(表V),双侧咬合平均压力无显著差异。在对侧组,对侧的咬合力和咬合接触面积明显大于同侧(表VI),双侧咬合平均压力无显著差异。
组间比较结果显示:
对侧组与下颌偏斜相同侧的咬合力明显小于同侧组,而对侧组中与下颌偏斜相对侧的咬合力和咬合
接触面积远大于同侧组(表VII),此外对侧组咬合力和咬合接触面积的不对称指数明显小于同侧组。其他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别
在不对称指数和下颌偏斜度间无显著性差异(表VIII),而咬合力和∠Ocl与咬合接触面与∠Ocl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同侧组发生TMDs概率为75%,对侧组为90%(表XI)。同侧组关节弹响发生在下颌偏斜侧概率显著高于偏斜对侧组,而偏斜对侧发生弹响且开口疼痛的比率明显低于对侧组。其余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讨论
1.由于实验中出现显著性差异因而不是无效假设
2.矢状向头影测量两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而正位向存在差异。这提示两组在形态学上仅在正面存在差异。Lo line-Mo diff及∠Ocl三项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是由于其直接代表了栓侧上颌第一磨牙处的垂直高度,反映了FOP的倾斜情况。而Lo line-J及∠J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了正面像上颌骨的不对称。同侧组上颌骨偏向同侧,对侧组上颌骨偏向对侧,其在两组中线-U1指标的差异性中也能体现。而LncL6指标差异提示了对侧组随下颌偏斜的牙性补偿明显较少。本研究提示FOP偏向对侧的下颌骨偏斜度受下和磨牙倾斜度影响,与牙列的颊舌向倾有关。因此对侧组术前正畸去代偿量应比同侧组少。
3.同侧组偏向下颌偏斜同侧的咬合力和咬合接触面积大于对侧。该结果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相同。而在对侧组得出的结果相反。功能不对称对FOP的影响比形态不对称更大。FOP朝上方侧咬合力和咬合接触面积更大。双侧均衡的咬合力对正常的颅面生长至关重要。
4.同侧组弹响仅发生在偏斜同侧的概率大于仅发生在偏斜对侧的概率,这与之前研究结果相同。而对侧组得出的结果相反。该实验认为形态和功能如,下颌单侧偏斜及FOP的倾斜度及下颌运动轨迹可能会影响TMD的发生,此外单侧咬合力对TMJ作用不均衡也是TMD病因之一。
结论
形态上:
1.尽管FOP向下颌偏斜对侧倾斜,但上颌骨倾斜情况不变;
2.下颌磨牙的代偿在同侧组更少;
3.上颌切牙中线偏向下颌偏斜的对侧。
功能上:
4.咬合力和咬合接触面积在下颌偏斜对侧更大;
5.咬合力和咬合接触面不对称指标在同侧组更小;
6.关节弹性频率在同侧更小,对侧更严重,而因开闭口出现的疼痛频率也更严重;最后,咬合力和咬合接触面不对称指标与FOP相关、正位相的形态和功能特征与下颌偏斜和FOP倾斜情况有关。
来源:LilililyQi 浙一口腔正畸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