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该研究旨在研究牙齿在上颌窦中移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方法:检索了电子数据库如PubMed、Embase、Central、WebofScience、CBM、CNKI。主要搜索与正畸治疗有关的参数,包括正畸治疗方案、力的大小、牙齿移动的类型、牙齿移动的持续时间和速率、牙槽骨和上颌窦底的重塑。其次是安全性和稳定性,包括牙根吸收、窦底穿孔、牙髓活力丧失、牙周健康。
结果:该研究选择了9篇文献,共25颗牙进行了系统分析。文献中施力大小为50~200g。7篇文献中实现了牙齿的整体移动,但初始阶段发生了倾斜。磨牙压低的速度为0.6~0.7mm/月,前磨牙矢状向移动的速度为0.16~1.17 mm/月,磨牙矢状向移动的速度为0.05~0.16mm/月。7篇文献中发生上颌窦底骨形成和改建。3篇文献中报道了6~30个月内出现牙根吸收,未见窦房结穿孔、牙髓活力丧失、牙周健康损害。
结论:当前尚未有强有力的证据指导牙齿在上颌窦内的移动。成人病例中应使用恒定的,轻到中等大小的力,如TAD或片段弓,将牙齿缓缓压入上颌窦。牙齿在移动初始阶段容易发生倾斜,但牙的整体移动是可以实现的。有一定的牙根吸收的风险。现有证据仅为少数病例报告,该领域尚缺少纵向或对照研究。
1、介绍
上颌窦是位于上颌骨后方的最大的副鼻窦。上颌窦底部由覆盖有一层粘膜的薄骨板组成。上颌窦底延伸到上后牙牙槽部位的后牙根分叉出,而牙根突向上颌窦底。上颌窦底因为有骨皮质和软组织,对牙齿的移动有潜在的影响。最近有实验揭示了通过上颌窦底移动牙齿的生物力学机制,机械盈利可在牙周膜受压侧发生骨吸收之前,在上颌窦底诱导成骨,且上颌窦底的厚度不变,但在这些实验中同样观察到了牙根吸收,而轻力可能够更有效地移动牙齿。该研究旨在系统地审查文献,研究当前沟通过上颌窦底移动牙齿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2、材料和方法
表1:在不同数据库中的检索策略。
图1:检索过程,研究最终选择了9篇文献
3、结果
详见表2,表3。
移动方法及力的大小;Cacciafesta等人通过片段弓将27,28近中移动,拉簧的力约为50g。Kravitz等人在16颊侧腭侧植入微种植支抗来实现磨牙压低,在最初两个月力,弹力链的大小为100g,而随后4个月中力的大小为150g。Park等人,Saglam等人,Carvalho等人均报道了使用微种植支抗,以及“轻力”或“轻至中等力量”,力的大小约为50-200g。
牙齿移动的类型:9篇文献中有7篇文献报道了牙齿矢状向上的移动,2篇文献报道了磨牙垂直压入。多篇文献均提到了在牙齿近中移过程中,先发生的是倾斜移动,随后可通过一些手段将磨牙直立。在磨牙压低的文献中,一篇提到了26.27发生了轻微的远中倾斜,而另一篇提到了16发生了腭侧倾斜。
牙齿移动的持续时间和速度:OH等人报道,在70个月的治疗中,25可远中移动5mm,28可近中移动10mm。在Park等人的文章中,30个月的治疗中,14和16之间相对移动2-3mm,24和26之间相对移动1-2mm。对于垂直方向上的牙齿移动,YAO等人和Kravitz等人分别报道了5个月压入3mm,和6个月压入4.4mm。总体来说,磨牙压低的速度为0.6-0.7mm/月,而矢状向上移动前磨牙的速度为0.16-1.17mm/月,矢状向上移动磨牙的速度为0.05-0.16mm/月。
牙槽骨和上颌窦底骨改建:Saglam等人,Carvalho等人在第二磨牙经上颌窦底远中移动的研究中发现,牙槽骨可在牙齿移动的同时改建,而上颌窦底也随之发生重塑并有一定程度的上提。
安全性和副作用:3篇文献中报道了牙齿经上颌窦底移动过程中发生了牙根吸收,另外3篇文献报道并未发生牙根吸收。所有文献中均未发现上颌窦底穿孔和牙髓活力丧失。四篇文献对牙周组织健康进行了控制,在治疗后有良好的牙周情况和骨支持。
稳定性及复发:Park等人随访1.5年,Kuroda等人随访1年和5年。随访后发现咬合关系稳定,牙周组织健康,牙髓活力正常。
4、结论
牙齿经上颌窦底移动的过程中,我们希望发生的是整体移动,而关键的生物力学目标是使力通过牙齿的阻抗中心。通过精心设计的片段弓和微种植支抗等手段,可产生近似牙齿阻抗中心的力,从而促进牙齿整体移动。考虑到上颌窦底的解剖变异性和牙齿移动的复杂性,应该开发能够更好地实现三维控制的技术,特别是针对那些只接受片段弓的病人。
文献推荐采用温和而恒定的力,其中35-60g的力用于倾斜,70-120g的力用于整体移动,10-20g的力用于压低。然而,考虑到力的衰减和后牙牙根较多,因此使用50-200g的力都是相对比较安全。
文献中报道了牙齿经上颌窦底移动过程中先发生了倾斜移动。这是因为不同部位牙根周围的骨密度不同。牙根靠牙冠部分在骨松质中移动,而根尖部分在骨皮质中移动。而牙齿压低时牙冠则发生了不定向的倾斜,这可能是因为不同根所处骨密度不同。
文献认为轻力和低速移动是骨再生的先决条件,而应用轻力和连续力是实现理想牙移动速度的最佳策略。重力可能会造成额外的牙根吸收,但这方面存在个体差异。
根据牙齿移动的理论,牙齿移动过程中可得到新生骨质,通过正畸牙齿移动来开发种植点是可行的。在上颌窦提升手术中,通过应用生物材料或牙槽骨块,可上提上颌窦底,这显示了上颌窦底的修复能力,因此上颌窦底能够适应缓慢和轻微的牙齿移动。另外,在最新的研究表明,在应力刺激下骨沉积先发生在牙周膜受压侧,因此窦底的骨质可维持甚至增加,这就解释了上颌窦底的骨重塑现象。
局限性思考:当前对牙齿经上颌窦底移动的理解是非常有限的。首先,没有大样本的前瞻性对照临床试验。第二评价上颌窦底穿孔,牙根吸收的影像技术精度很低。第三,模拟牙齿经上颌窦底移动的基础研究试验结果不一定真实而准确。最后,严重的牙根吸收,鼻窦穿孔等副作用可能超过正畸医生的估计和控制范围。因此临床医生应在治疗前根据解剖结构确定准确的治疗计划,执行仔细的治疗方案,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时刻评估。
来源:浙一口腔正畸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