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牙齿位置最主要的口腔环境因素是唇部和颊部(不是舌部)。为了治疗效果的稳定性,我们有必要评估这些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于上唇,下唇休息位时的压力对上切牙的位置影响更大;唇线高也被认为是上切牙舌倾的原因之一,另外还有唇部或颏部紧张。本研究目的是评估上切牙唇倾后口周压力的变化。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组20人(8女12男),平均年龄10.29± 0.90岁,均为II类2分类,纳入标准:1)水平生长型,2)深覆合,3)无上切牙先天缺失,4)无正畸治疗史。对照组15人(5女10男),平均年龄10.56 ± 1.06岁,I类,上切牙倾斜度正常,研究过程中未使用固定或活动正畸矫正器。排除标准:1)有系统性疾病或颅面畸形,2)有不良口腔习惯。
分别在治疗前T0,切牙唇倾后T1,保持后T2这3个时间点测量口周压力,拍摄头侧片。测量值有:上唇压力ULP,下唇压力LLP,上下唇间压力VLP,左侧颊压力LBP,右侧颊压力RBP,吞咽舌压力STP,最大舌压力MTP。
图1:lowa口腔压力测试仪器
结果
表1表2:头侧指标示,治疗前后上切牙明显唇倾(U1-SN°, U1-NA°, U1-NAmm)。
表3: 治疗后上唇压力、下唇压力、上下唇间压力明显减小
(ULP (p < 0.001), LLP (p < 0.01), VLP (p < 0.001))
错合和治疗相关的指标有下唇压力LLP、上下唇间压力VLP、左颊压力LBP。
表4: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口周压力差异。
治疗前T0左颊压力LBP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
上切牙唇倾后T1上下唇间压力VLP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
表5:治疗前后各压力值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变化。
上唇压力ULP在保持阶段明显增大(实验组p < 0.01, T2-T1,p < 0.05, T2-T0;对照组p < 0.05,T2-T1,p < 0.01, T2-T0)。实验组下唇压力LLP在上切牙唇倾后明显增大(p< 0.01, T1-T0),在保持阶段又减小回初始值(p < 0.001, T2-T1)。实验组上下唇间压力VLP在上切牙唇倾后明显减小(p < 0.01, T1-T0),在保持阶段又增大回初始值(p < 0.01, T2-T1),而对照组中保持阶段VLP明显大于治疗前(p < 0.01, T2-T0)。实验组左颊压力LBP上切牙唇倾后明显小于治疗前(p < 0.01, T1-T0)。
表6:评估上切牙倾斜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T1-T0,上下唇间压力VLP与U1-NAmm之间呈负相关(r=−0,467, p < 0.05),其余指标未发现明显关系。
结论
II类2分类患者上切牙唇倾后口周压力只是发生暂时性的改变,未发生永久性变化。另外,上切牙倾斜度与上下唇间压力VLP之间呈负相关。要注意由软组织压力引起的复发。
来源:Antia 浙一口腔正畸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