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郭惊涛 医学界杂志
作者:郭惊涛
来源:“医学界杂志”微信号
近年、近日医暴频发,无数医务工作者身心俱伤,谴责、呼吁改革统统无效,医疗界人士人心惶惶,怎么办?掌握防医暴指南必不可少。
请先慢下来!
在我国的大医院,由于缺乏有序的转诊体系,患者可谓来自五湖四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也就意味着患者的素质参差不齐,一句话什么人都有。
在目前糟糕的医疗卫生体制下,患者看病贵、看病难,普通患者一般心情也不会好,更何况心理素质较差者?因此,医生在接诊时应该考虑患者的情绪,有一定的耐心和患者沟通,让其感受到尊重和关心;因此一定的沟通技巧对于医生来说必不可少。
对于医患沟通技巧和医疗服务态度,有医生网友曾表示不屑,说忙得头都没时间抬一下,哪有时间沟通?
实际上,这是医者避免医暴的大忌!一上午看80、100甚至120个门诊当然没时间抬头!连抬头时间都没有的医生能是好医生?有网友就指出,这样的医生遭遇医暴的概率低不了。
为了保障患者的就诊时间、降低医生的劳动强度,确保诊疗质量,安徽甚至强限医生门诊量,虽然会对医生的收入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于促进医患沟通、缓解医患矛盾是有好处的。
因此,即使目前没有限号的地区或医院的医生们,首先请慢下来,为了患者也为了自己,避免过度疲劳,降低误诊率,和患者们多沟通交流。
因为,即使你一天看200个患者,中国大医院依旧人满为患,即使一个人累死也改变不了中国的看病难现状。
做你诊室的主人
前不久,谢霆锋在同济大学东方医院看急诊时排队的照片在网络上走红,原因除了明星效应外,还有就是其规矩的排队态度。
相反,我们在中国的大医院,经常看到的是医生诊室乱成一锅粥的状况,医生在给一个患者看病时,旁边还有一个两个家属,更平常的是竟然还有几个排队围观者。
如此糟糕的诊室环境,不仅是对正在看病的患者隐私的不尊重,还存在着一定的医暴风险,谁知道哪个围观的患者会突然掏出刀子?
因此,医生坐诊时必须要做自己诊室的主人,再给患者看病时,清除闲杂人等,确保正常的诊疗秩序。
有一个细节,必须要提一提。在中国的大多数医院,患者在当日做完医生要求的检查化验,拿着报告单再找医生复诊时,已经没有了就诊号,只能插队进去,夸张的时候能有几个当日复诊的患者同时插队,挤进诊室,将报告单同时摆到医生面前,秩序一团糟。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就能解决,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例,只需加一个当日复诊号,让当日复诊患者有秩序地排队,就能解决这一全国性难题。各大医院的管理者们,好好去中山医院取取经吧!一个很小的细节改进,就能改变诊室的环境。
自我防卫最重要!
分析历次恶性伤医事件,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突发性,很多医务人员都没有防备,王浩更是在背对着医生办公室的座位上被杀。
因此广大医务人员应该对于突发的医暴要有充分的心理和设备准备。首先,应该对于突然靠近的非医务人员提高警惕,不说眼观六路,至少也要多留意。
其次,冷静应对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记得德州医暴事件发生时,监控录像显示,一个歹徒拿着一把很小的刀就将医务人员追得四处躲藏,将后背暴露给歹徒,几人被捅伤,而一名医务人员回身用脚踢向歹徒,就把歹徒给吓跑了。可见冷静的应对之于自我保护非常重要。
再者,医务人员应该在顺手处准备好一些自我防卫的武器。比如棒球棍,辣椒水等。实在不行,也要因地取材,顺手拿起一切可以反击的东西,绝不能面对突发医暴两手空空,吃大亏。
科室集体防卫是关键
医暴发生很突然,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叫保安还是叫警察,都远水不解近渴,除了自我防卫,还可以该怎么办呢?
成吉思汗小的时候,母亲曾经给他和他的几个兄弟讲上了一堂课,一支箭,轻易就可以折断,而一把箭困在一起就很难折断。讲的就是团结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医院或一个科室的医务人员来说,面对医暴,团结一致集体防卫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果都像上述德州的情况一样,面对医暴,大家四散而逃,弱小者肯定成了倒下羔羊,更增强了歹徒的嚣张气焰。
如果面对医暴,大家团结一致集体防卫,不仅能有效地制止医暴,避免自己和同事受到伤害,说不定受伤者就是歹徒自己。
在笔者看来,在这种环境下,各个医院的科室经常搞一搞反突发医暴演习,锻炼一下队伍,或许很有必要。
(本文为“医学界杂志”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