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88651307

牙医—我们只有好产品

www.jykm88.com

首页医疗热点 医生集团与自由执业

医生集团与自由执业

2015年10月09日11:34  人气:-

—关注高师傅微信 医健行业尽掌握—

医疗健康行业最有价值微号“高端私人医生服务”:kgn091(点上面蓝字关注),专注私人医生、健康管理、医疗健康、国际医疗、移动医疗、医养地产、社区医疗服务行业。医生、医健行业投资人及业内人士请关注并加入高端人脉圈。

高师傅诚招志愿者,要求:人在北京 文笔飞扬 医疗行业

互联网+医疗,谁的江湖?

当今的互联网+创业潮中,风头正盛的,不得不说是医生集团。

一些医生集团的创始者,人还在公立医院领着“官俸”,却已经拿到千万级“天使轮”的风险投资。

这种模式,也是当下非常热门的“体制内医生集团”——由一群来自于公立三甲大医院,“副主任”上下级别的医生自发组建。促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共同特点,是年轻、有热情、有野心,不甘于在体制内循规蹈矩、论资排辈;但又不愿意放弃公立医院带来的大量患者、学术地位和稳定的收益。

也难怪,在自由执业已成为中国医生“澎湃的心声”,而政府的医师执业政策还处于鼓励“多点执业”试点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体制内医生集团”实际上是给自由多点执业加了一顶时尚的“礼帽”。

而资本也绝对精明,与其投资所谓的移动医疗,再去讨好公立大医院的医生,不如直接投资医生自己的“公司”。说白了,在线咨询、挂号也好,转战线下诊所也好,曾经在2014年还“大红大紫”的一众移动医疗公司,现在回头看,不过都是个技术平台。平台做得好,可以“去医院化”,为更多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但优质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归根到底,还是稀缺的医生。

这样看来,医生才是能在互联网+医疗的江湖中傲立潮头的“大佬”。

就在几个月前,苹果全新医疗应用researchkit后,惟一参与研发的中国医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陈彪接受采访时也坦言,“没有医生的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移动医疗。”

当然,伴随而来的,也有各种争议。最令人尴尬之处,是公立医院的医生属于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甚至干部,而医生集团的目标是盈利。事业单位的在编干部不仅在外搞兼职,还成立了能够盈利,甚至可能营利的公司,不能不引人非议。

当然,对于还是“新生事物”的医生集团,盈利、甚至营利,都还是比较遥远的事情,“如何打造品牌、吸引患者、找到合适的执业地点,对医生集团现阶段的发展更为迫切”,一家最近以情怀抢尽眼球的体制内医生集团的一位核心创始人如是说。

毕竟,在这个绝大多数医生还不敢彻底走出体制,多点执业还与“飞刀”会诊厘不清道不明,患者看病还追着医院走的时代,医生集团还只是一个医生“自由执业”理想的雏形,需要合适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孵化。

正如上海第一妇婴医院院长段涛的评论:几个人合伙,可以是工作室,也可叫“医生集团”;医院的前身,也是医生集团。医生集团要发展,至少满足四个要素:医生为主导、利益为纽带、合理的商业模式,有律师参与制定游戏规则。但在发展的轨道上,“医生集团”究竟是医生说了算、资本说了算,还是政府说了算,循环往复,看你处在哪个时代,哪个点上。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教授、广州最早的“私人医生工作室”创始人之一谢汝石则认为,现在的医生工作室也好,医生集团也好,都是一个新生的医疗服务业态,未来医疗业态发展成熟的时候,医疗队伍应该出现三种状态:第一,被医院雇佣的医生,在医院全职工作;第二,医生集团或者医生工作室的医生,自由或者多点执业。第三,自己开诊所的医生。

在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看来,要实现自由执业,起码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医生应该去编制化。2、医院应取消级别,院长不再与行政级别挂钩。3、业内学会、协会等组织也不应继续由公立医院医生把持。4、医生在晋升等方面,不因来自公立医院或私立医院受到区别待遇。

但前提是提高好医生、优质医疗资源的供应量。供需不对称,公立医院的优势就非常明显。“说白了,优质医疗资源供应不足,僧多粥少,从公立到私立,无论形式是移动医疗还是医生集团,始终是同样资源的移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庄一强表示。(高师傅综合新京报等素材精编)

转:医生必粉 高端私人医生服务

网友热评

电话咨询 产品中心 短信咨询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