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标准的应用范围是什么?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即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2. 什么是清洁单元?
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 什么是高频接触表面?
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4. 不同科室的环境感染危险度怎样分类?
低度风险区域 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中度风险区域 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
高度风险区域 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
5. 日常清洁与消毒要点是什么?
不同风险区域应实施
不同等级的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
注: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一旦发生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毒;凡开展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
6. 什么时候需要强化清洁与消毒?
以下情况应强化清洁与消毒
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
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
7. 适用于环境表面的消毒等级?
推荐使用中/低水平消毒剂对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进行日常清洁及消毒。
环境表面不宜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
8. 使用中新生儿暖箱如何消毒?
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9. 清洁工具的使用及复用有什么要求?
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不应将使用后的擦拭布巾等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清洁工具用后及时清洁消毒,干燥保存。
10. 清洁消毒核心原则是什么?
先清洁再消毒,采取湿式卫生方式。
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
有多名患者共同居住的病房,应遵循清洁单元化操作
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采取屏障保护措施,一用一更换。
11. 消毒湿巾的定义和应用?
消毒湿巾 是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职称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无明显污染时可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和消毒。
其实,在既往的很多国家标准和卫生标准中都曾提及环境物表清洁消毒要求,包括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和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甚至曾颁布环境物表专项的地方性法规——京卫医字〔2013〕192号 北京市医疗机构环境清洁卫生技术与管理规范。
2016年12月28日 国卫通(2016)23号通告发布的10项标准中,除WS/T 512-2016外,还有几项规范对环境物表清洁与消毒有着明确的要求,摘抄如下:
WS/T 509-2016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11 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
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随时清洁并消毒;
医疗区域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
计算机键盘宜使用键盘保护膜覆盖,表面每天清洁消毒1-2次;
一般性诊疗器械(如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如交叉使用应一用一消毒
普通患者持续使用的医疗器械(如监护仪、输液泵、氧气流量表等)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普通患者交叉使用的医疗设备(如超声诊断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表面,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位患者使用后立即清洁消毒,不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应专人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WS/T 510-2016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7.3.5 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
应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应进行终末消毒。
7.3.6 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物体表面(包括监护仪器、设备等的表面)应每天湿式清洁、保持清洁、干燥;遇污染时应及时清洁与消毒
来源:Metr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