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张文鑫”老师原创,推荐仔细阅读
昨天给一个小朋友拔乳牙,小孩子刚开始来的时候非常的不配合,她的妈妈在旁边怎么劝导都不起作用,眼看着孩子的妈妈耐心一点点耗尽,到最后几乎就想把孩子按在牙椅上强迫孩子必须配合,但是小孩子仍然拒绝配合,开始大哭大闹,拒绝张嘴。
这个小孩子一周前来过我这里看牙齿,她的妈妈发现小孩子下颌前牙有一个恒牙长出来了,但是跑到了舌侧里面去了,而前面的乳牙还没有脱落,所以比较担心怕孩子日后的牙齿会长的不整齐,所以过来找我咨询一下。我检查以后发现孩子的下颌乳牙在替牙期本应该出现松动脱落,然后恒牙继而萌出,但是小孩子的乳牙没有松动,依然很牢固的留在那里,而此时她的恒牙已经从舌侧萌出来了。通常这样的情况,考虑到小孩子是否能够配合以及是否有对看牙医的恐惧等因素,我建议孩子的家长回去观察一周在来复诊。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建议小孩子的父母多给小孩子要一些偏硬一点的食物,比如让小孩子多啃苹果,或者啃玉米,或者让小孩子自己每天用手慢慢摇动下颌滞留的乳牙,这样就可以自行脱落而无需来医院进行拔牙。
其实这样做的目的更多的是处于对孩子心理的保护。我曾经遇到过很多的成年患者,他们跟我讲述的是小的时候因为牙齿不好去看过牙医,但是这种看牙的痛苦经历在他们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直到长大都挥之不去,所以在他们成年以后来看牙齿的时候仍然心理面存有严重的牙医恐惧症。我当然知道那种心理阴影会对人的一生影响有多大,所以在临床上我遇到小孩子看牙齿都会尽量用尽所有的能力去帮助小孩子,让他们不会因为看牙齿而留下严重的心理疾病。
但是,事实上很多小孩子的家长和牙医都不是很清楚如何让孩子很好的配合看牙。今天我想借着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临床经验,在这里简单的教一下小孩子的家长和我们的牙医同行们:如何跟小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我们就拿这个我昨天接诊的这名小朋友来详细说明一下我是如何做到从开始接诊小孩子哭闹,到后来打麻药拔牙中小孩子非常的勇敢,一声不支,一滴眼泪没流,高兴的离开诊室的。
首先是通过观察,我发现小孩子在来门诊之前,可能是她的妈妈比较担心小孩子会害怕看牙,所以在来之前,她的妈妈在家里就跟她讲过比如:来看牙齿要好好配合,要听医生的话,不要怕痛,要勇敢等等类似的话。当然小孩子一般在家里都比较容易答应父母的话,但是真的走进门诊,小孩子就变的不听话了。
其次,当小孩子躺在牙椅上的时候,她的妈妈也会对她说:不要害怕,要勇敢,等等类似的话。结果直接导致小孩子还没有接受治疗,就开始哇哇大哭,哭着闹着不要拔牙,吵着要回家。
其实我们回头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小孩子的妈妈在整个过程中犯了一个最关键的错误。小孩子的妈妈本身是目的是好的,也可以说她的出发点是好的,也是希望她的女儿能够勇敢面对拔牙,然后很好的配合医生。但是错就错在她的方法不正确。小孩子在第一次去看牙医的时候其实是一件陌生的事物。小孩子对看牙齿这件事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过程根本不知道,这就如同小孩子在吃一个新食物的时候,她本身并不知道这种食物的味道,如果家长在小孩子吃之前告诉她这个东西很甜,很美味,那么小孩子就会很开心的去吃。如果家长告诉小孩子,这个东西很苦,不好吃,然后再让小孩子去尝试,小孩子就很可能还没有尝试就拒绝。
这个道理其实是通用的,比如我们经常会对孩子说,这个东西不好,不能碰,小孩子就会远离它。比如家长说这件衣服不好看,不适合小孩子穿,那么小孩子就不会穿。但实际上小孩子对这个东西的好坏完全没有概念的。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换成看牙齿,会怎么样呢?当小孩子第一次来牙科诊所看牙齿的时候,基本上对看牙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完全没有概念。但是就是因为家长在旁边不断的灌输“要勇敢”,“要配合”,“不要怕”,“不要怕痛“等等这样的信息,结果导致小孩子还没有开始看牙齿就变得非常的恐惧。其实这些信息都是负面的暗示信息,在孩子还不知道看牙齿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很多疼痛的信息。所以家长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不但不能很好的帮助小孩子摆脱看牙齿的恐惧,甚至是小孩子还没看牙就已经被吓哭了。可是家长们却并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以为就是因为孩子害怕所以才会哭闹,然后家长就不断的劝孩子”不要怕,不痛的“等等。这样的结果就是恶性循环,最后家长失去了耐心,便对孩子训斥或者打骂,小孩子就更加不配合了。
那么最好的做法是什么呢?
当我看到患者的妈妈在不断的暗示小孩子“不要怕、不痛的”等等的时候,我就把话抢了过来,并暗示小孩子的妈妈不要再这样跟孩子沟通了。然后我选择了另外的一种方式。
我问小孩子:“小朋友,你以前看过牙齿吗?”
小孩子沉默拒绝回答我的问题,但是明显感觉她可能被我的提问吸引住了。
于是我接着说到:“小朋友,你知道吗?其实我是会魔法的,我会变魔法然后帮你把牙齿变走,你相信吗?”
小孩子停止了哭闹,有些好奇了。
我接着跟她讲:“我说其实拔牙齿是一件非常开心和有趣的事情,就像我们去游乐场里面玩一样,可是你为什么要哭呢?难道牙医给你变魔术你不喜欢吗?”(其实我这样说的目的就是改变小孩子内心已经被她妈妈灌输的错误的信息——拔牙很痛。然后我重新给小孩子灌输新的信息——拔牙是一件很开心,很好玩的事情。)
这时,小孩子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牙医会有什么样的魔法,怎么样把牙齿变走的。
然后我就跟小孩子讲解一下,我将如何施展魔法的。
我是这样跟她说的:“小朋友,你知道吗?其实每一个牙医都是魔法师,他们有着不同的魔法,如果你来到了牙科诊所,你就走进了一个魔法的世界,下面我会给你的牙齿涂上一层草莓酱,这个草莓酱是甜甜的,但是它让你的牙齿感觉到麻麻的。你想不想尝试一下?”
小孩子非常的开心,表示愿意尝试一下,于是我就有了机会给她的乳牙下面的牙龈位置涂上了一层表面麻醉膏。
大约等了2分钟,小孩子很高兴的告诉我说牙齿麻麻的很好玩。于是我又对她讲:“好了,现在牙医魔法师要给你的嘴唇下面放一个小气球,这个小气球会慢慢的飞起来,然后把你的牙齿带走,但是当我施展魔法的时候,你要把眼睛闭上,不许偷看,因为一旦偷看魔法就会消失了,小气球也会很生气的离开你。”
我这样一说,小孩子很乖的就把眼睛闭起来了,然后我为了担心小孩子可能还会又恐惧心理(毕竟有她妈妈在身边,小孩子会更勇敢一些),于是我又对小孩子补充说道:“牙医魔法师在施展魔法的时候需要妈妈来帮助我,让妈妈把你的嘴唇拉开,这样气球就会飞进去了。”于是我叫她的妈妈帮我把小孩子的下嘴唇来开,这个时候我就给她注射了0.7ml的麻药。在注射麻药的过程中,小孩子因为害怕气球会飞走,所以一直紧闭双眼,这样整个过程都没有看到可怕的注射针头。当然我很清楚的知道,在我给她打麻药的过程中她不会感觉到任何的疼痛,因为我选择了最细的针头,同时别忘记在我给她打麻药之前,我给他涂了表面麻药膏,表面麻药膏可以把她的牙龈黏膜麻醉,这个时候我再注射麻药的时候,她是丝毫感觉不到针刺的疼痛感。但是我也知道,当牙龈黏膜下面注射麻药的时候,牙龈黏膜因为药物占据所以会被撑开,会有一种涨涨的感觉,这种感觉多少会对小孩子有些影响,所以我担心她会误认为这就是疼痛,于是我编了一个谎言,说我把一个气球放进了牙龈下面,所以气球再变大的时候会有涨涨的感觉。小孩子处于好奇心,所以即便是麻药打完了,牙龈下面肿起一个小包,小孩子也不会哭,反倒很开心的觉得里面有一个彩色的气球。
大概过了3分钟,我对小朋友继续说道:“现在牙医魔法师要再一次的施展魔法了,气球现在已经准备起飞了,请小朋友闭上眼睛,不许偷看,然后心理默默的数数,就像电视里面发射火箭一样——10、9、8、7~~~。等你默默数到0的时候,气球就飞走了,你的牙齿也就被带走了。”小朋友一听更加的开心了,乖乖的闭上眼睛等待着气球发射的那一瞬间。于是就再她闭上眼睛之后,我用钳子快速的拔掉了那颗滞留的乳牙。当然因为打过了麻药,所以小孩子根本不会感觉到任何的疼痛。当小孩子再次把眼睛睁开的时候,一颗被清洗干净的牙齿放在了她的手心里。小孩子非常的激动。最后我希望她如果日后再次需要看牙的时候能够很勇敢的主动的来到我这里,我还需再多说几句。于是我问她:“今天的魔法游戏好不好玩?”小朋友很认真的点了点头。我继续说道:”那牙医魔法师有一个要求,你回去后必须要牢牢的记住今天的魔法故事,然后回去讲给你班级的小朋友听好不好?”小孩子一听更加开心了,因为她觉得她可以跟其他的小朋友分享她的快乐的看牙经历,这其实也是想强化她的记忆,让她牢牢的记住看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当她再次看牙的时候就会想起第一次看牙是多么开心,所以这样就不再会认为看牙很痛很怕了。
小孩子拔完牙开心的走了,她的妈妈对我表示非常的感谢。其实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一名牙医应该做的。有时我就在想,作为一名牙医,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把患者的牙齿看好,治好就大功告成了。其实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们在给患者看好牙齿的同时,是否改变患者对看牙的恐惧心理?作为牙医我们真的有关注过患者的心理吗?
另外一方面,作为小朋友的家长,你们是否从这个事情中受到一点启发,当领孩子看牙齿的时候应该如何引导孩子的思维?
当然最后我想再说明一点,就是作为牙医的我们,当我们跟小孩子讲拔牙就想变魔法一样的时候,我们应该绝对保证孩子在整个过程中不要感觉到很强烈的疼痛感,否则再美的“谎言”一旦被小孩子识破以后,就不会有第二次机会了。
转:牙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