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国诗人福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有一名言:“这个世界上,一半的人是有话不说,另一半的人是没话找话说(Half the
world is composed of people who have something to say and can’t,and the other
half who have nothing to say keep on saying it )。”
从事医师这个职业,最大乐趣之一就是能够面对人生百态,最大烦恼之一也是必须面对各色人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医术优劣之关键常在与迅速而准确地“读懂人”,有的放矢。那些“没话找话”的患者对任何问题都会产生过度反应,或者将每一个问题都视为说话的良机。他们常会这样开头:“这使我想起了一件事情” 、“是”、“没错”••••••要想不走题,不影响早先已经安排好的预约时间,唯一的办法就是阻止他继续讲下去,或简明扼要地总结他的意思,或针对其讲话中最关键的词语提出问题。但不管用哪一种方法,医师必须面带微笑,用温和的语调和中性的语句。对这样的患者,尽量不要用开放式提问,而应该多用封闭式提问。对那些“有话不说”的患者则要千方百计地让他开口。虽然有的时候需要使用封闭式提问来迫使这些患者说话,但用得更多的应该是开放式提问。在患者沉默不语的时候,等待他们的回答比跳到另一个问题要好;点头和微笑常常表示“我在听着呢”;鼓励会起着推动作用,如“谢谢您告诉我这件事情,如果您能够再说得详细一些,我就可以更加清楚该做什么了”。
有的患者会讨好医师,专门说他们认为医师想听的话。看上去,他们似乎非常合作,但他们提供的信息常常是不准确的、前后矛盾的、漏洞百出的、对这样的患者,应该使用开放式提问,不要用封闭式提问。有的患者有过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封闭式提问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应尽量使用开放式提问。在提出与他们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有关的问题时,必须慎之又慎,而且应该在提问前先告诉他们,这些问题是与他们的口腔健康或全身健康有关的,消除他们的顾虑。有的患者心神不定,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和这样的患者谈话时,医师有责任把他们的情绪调动起来,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过来。假如治疗计划比较复杂,不要催促他们作出决定,最好安排另一次就诊,听取他经过考虑或征求亲友们意见后的决定。如果要告诉他的信息比较重要,医师必须严肃认真地加以强调,甚至不妨白纸黑字写下来交给他们。医患沟通交流的第一步就是要让患者开口说话,打开患者的话匣子。使用适当的方法鼓励患者讲话,患者就会消除顾虑,建立起对医师的信任,提高对诊所的满意度。医师则可以通过聆听,获取与诊治有关的准确信息,向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在这个阶段,对医师来说,听重于说。一个好的聆听着必定具有平等对待人的优秀素质,善于通过患者的行为态度发现患者发出的信号,敏锐地采集患者传递的信息,辨认出具有判断性价值的事实。在沟通过程中,医师要根据当时的场景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表3-1是各种提问当时的总结。
表3-1 提问方式和场景要求
转:口腔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