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临床研究
种植体粗糙表面暴露时,慎用牙线清洁
8月11日在线发表于《临床口腔种植研究》(Clin Oral Impl Res)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暴露在外的粗糙种植体表面,牙线、间隙刷及牙签的使用情况与其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相关。
研究纳入10 例患有进行性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集中使用口腔清洁方法维护口腔清洁(包括广泛且专业的黏膜上及黏膜下清洁)。对上述患者的菌斑、出血指数及探针深度进行评估,并在治疗后每两年进行X 线检查。
结果在这10 例患者的种植体颈部发现牙线残余物,而去除残余物且进行种植体表面清洁后,9例患者的种植体周围炎得到显著缓解。还有1例种植体周探诊深度显著下降但探诊出血仍存在。
体外研究显示,牙线易被暴露的粗糙种植体表面撕脱并致纤维残留,从而引起菌斑性种植体周围炎症及骨丧失。
无托槽可摘矫治器维护牙周健康效果可
意大利与瑞典一项联合研究显示,对比固定矫治器,佩戴无托槽可摘矫治器的青少年患者能够较好地维护口腔卫生,表现出较好的依从性,较少的菌斑以及较轻的牙龈炎症反应。
该研究在2012-2013年间纳入意大利北部一个医学院校内50例具有相似错牙合畸形的青少年患者,年龄10~18岁。在接受规范化口腔卫生维护的指导及宣教后,50例青少年患者被随机分到两组,一组行传统的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n=25),另一组佩戴隐适美(Invisalign)无托槽可摘矫治器(n=25)。
治疗开始、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检查患者右上颌第一磨牙和左上颌中切牙的近中前庭龈沟检查,获得龈下菌斑样本并记录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I)及探诊出血(BOP)。治疗开始及治疗后12 个月时,评价患者对口腔卫生维护的依从性、全口菌斑指数(FMPS)及全口出血指数(FMBS)。数据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分析两组青少年患者牙周健康指数是否有显著差异。
结果为,所有患者龈沟内菌斑检测均未发现厌氧菌。与传统固定矫治器组相比较,可摘矫治器组的青少年患者PI、PD、BOP、FMPS和FMBS均较低,对口腔卫生维护的依从性较高,两组具有显著差异。该论文发表于《口颌面矫形杂志》[J Orofac Orthop 2015,76(3):240]。
治疗持续性根尖周炎,牙髓再生治疗术或有效
8月13日在线发表于《牙体牙髓病学杂志》(J Endod)的两个成功病例显示,对于根管治疗后持续性根尖周炎患牙的再治疗,牙髓再生治疗术或有应用的潜能。
例为两名年龄分别为26岁和12岁的男性患者,各有一颗恒牙(牙位分别为21与35)因患有根管治疗后持续性根尖周炎而需进行再治疗。用Carvene 牙胶溶解剂和ProTaper普通旋转式再治疗根管锉去除患牙根管内充填的牙胶,接着进一步用旋转再治疗锉和大量次氯酸钠对根管进行化学机械法清理,然后用Metapaste 干燥根管。对21和35两患牙进行牙髓再生术治疗。将根尖周的出血引入消毒后的根管内,用矿物三氧化物聚合物(MTA)填料覆盖血块,根管口修复材料填充。
结果为,两患牙分别在随访13个月及14个月时表现出根尖周炎的临床恢复体征和/或症状。21患牙显示出根管变窄以及根尖部硬组织沉积而形成根尖封闭。
图 21治疗全过程,图A 为治疗前根尖片,图B 为术后根尖片,图C 显示治疗7 个月后根尖阴影缩小,图D显示治疗后13个月根管口变窄
激光辅助牙周手术,效力有待证实
8月13日在线发表于《牙周病学杂志》(J Periodont)的一篇系统性综述及荟萃分析显示,现有证据不足以支持牙科激光对切除性或再生性牙周手术的辅助效力。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且不同研究间异质性高,应谨慎解释本研究结果。
由2名独立审阅人对2014年12月前多个数据库中论文进行检索,检索对象包括采用或不采用激光的牙周手术治疗。主要结果为探诊深度(PD),次要结果为临床指标的改变,如临床附着水平(CAL)和牙龈退缩(GR)。计算每项指标混合加权平均数差异(WMD)和95%可信区间(CI)。
结果为,分别有8篇和9篇文章纳入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尽管偏倚风险为中低程度,但不同研究之间异质性高。在翻瓣手术组中,采用或者不用激光,不同组间主要结果无显著差异。在GTR/EMD组,采用或者不用激光,EMD组PD的WMD是可以忽略的,然而,EMD/GTR组结果较激光组更好(P=0.005)。
对于次要结果,翻瓣手术组CAL获得的WMD 为1.34 mm,GR的WMD为-0.24 mm,不同组间差异不显著。在采用或者不用激光的GTR/EMD组中,CAL获得的WMD 为0.10 mm,GR的WMD 为-0.18 mm,不同组间差异不显著。
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外展隙面积影响食物嵌塞
8月13日在线发表于《牙周病学杂志》(J Periodont)的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和邻牙间的食物嵌塞更易发生于邻接触丧失及外展隙表面积(ESA)增加的情况下。食物嵌塞降低了患者的总体满意度。外展隙尺寸影响牙周/种植体周黏膜的状态及种植体的骨水平。
本研究纳入了100例患者(55 例男性,45 例女性),平均年龄56岁(27~83岁),共150个固定义齿的215个外展隙。牙周/种植体周围黏膜状态、外展隙尺寸及患者总体满意度作为解释变量。
结果在种植支持式固定义齿和邻牙间的215个外展隙中,96个(44.7%)有食物嵌塞。邻接触丧失外展隙较紧密接触者更易发生食物嵌塞(P=0.009)。邻面外展隙的食物嵌塞降低了总体满意度(P=0.012)。在外展隙参数中,仅ESA明显影响食物嵌塞(P=0.034)。不同的外展隙尺寸对牙周/种植体周黏膜状态和种植体骨水平有显著影响。
影像学评价牙齿年龄效果可
8月7日在线发表于《口腔颌面放射学》(Dentomaxillofac Radio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Demirjian法能精确重复测量上下颌发育中牙齿所处阶段。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得出的不足12岁儿童平均牙齿年龄与实际年龄相关性均佳,前者准确性更高。对于超过12岁的儿童,两种模型得出的年龄均有低估。
研究共纳入50 名瑞士健康白人儿童曲面体层片。根据Demirjian 法分析左侧上下颌发育中的牙齿及所有第三恒磨牙的发育阶段。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儿童牙齿年龄,并与实际牙齿年龄比较。
结果为,两种计算模型的平均年龄误差均为-3~+1个月。与实际牙齿年龄相比,固定效应模型易高估年龄(平均+0.10年,范围-1.95~+2.16年),而随机效应模型易低估( 平均-0.32 年,范围-2.24~+1.61年)。
以上内容由郭玉娇、张翼飞、曲春娜等编译。
国内行业动态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进度如何?
——预调查后完善调查方案
为更好地开展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调查项目相关专家于8月3-9日在湖北进行了预调查活动。通过对五个年龄组100 余人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后,专家们修改完善了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包括龋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的部分检测指标,以及各个年龄组的全国口腔健康调查表格和问卷,增设了知情同意书。同时对龋病和牙周病的检查标准进行了标准一致性检验。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系第一次由政府投资经费开展;第一次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在调查范围、样本量上均有所增加。
你了解“矢向引导型互阻式矫形技术”吗?
突面畸形矫治一直是现代口腔正畸治疗面临的一大难题,近1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主任沈刚教授带领团队,对互阻式矫形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与革新,形成了矢向引导型互阻式矫形技术(SGTB)的临床技术体系。
互阻式矫形装置相对于经典正畸治疗有两大创新,一是初步确立了TB的作用原理,即通过TB诱导下颌前置(Mandibular Bite Jumping),同时通过TB将下颌位置改变而产生的肌力传递至上颌,抑制上颌向前生长;二是提出了双期矫正的基本概念:Ⅰ期是通过TB的矫形作用纠正及协调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Ⅱ期是在Ⅰ期完成的基础上,通过常规固定矫治方法纠正及协调咬合关系。
关于SGTB的起源、发展与成熟一文将于2015年10月第五期《上海口腔医学》杂志上发表。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护理专业委员会成立
8月12日,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护理专业委员会在青岛宣布成立。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护理部主任李秀娥当选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分别为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护理部主任刘东玲、第四军医大口腔医院护理部主任刘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阮洪、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护理部主任林丽婷、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护理部主任赵佛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护理部主任俞雪芬、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护理部主任徐佑兰、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护理部主任高玉琴。
国务院加快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
8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明确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主要任务包括改革医疗器械审批方式,将拥有产品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具有重大临床价值的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列入特殊审评审批范围,予以优先办理等。保障措施包括调整收费政策等,将整合归并药品医疗器械注册、审批、登记收费项目。按照收支大体平衡原则,提高药品医疗器械注册收费标准,每五年调整一次。
来源:原创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