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常人的开口度:3.7—4.5cm。
2.下颌侧方运动下和最大侧方运动范围正常情况下约为12mm。
3.牙松动幅度计算:一度松动幅度不超过1mm,二度松动幅度为1-2mm,三度松动幅度大于2mm。
4.一般拔牙后1个月后可进行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修复。拔牙3个月后行固定义齿修复。
5.修复时松动牙对于牙槽骨吸收达到根2/3以上,牙松动达三度着应拔除。
6.健康成人牙槽骨嵴顶端位于釉牙骨质交界根尖方向1.5mm左右。
7.前磨牙和第一磨牙近中接触区多在颊1/3与中1/3交界处,第一第二磨牙接触区在邻面中1/3。
8.修复体龈上边缘时止于距龈缘2mm处。边缘设计在沟内时一般在龈沟内0.5mm处。
9.牙体预备时聚合以2-5度为宜。
10.嵌体洞缘一般在牙釉质内预备出45斜面,斜面一般起于釉质层的1/2处,宽度1.5mm。 面嵌体的牙体预备时洞形深度应大于2mm,所有轴壁均应相互平行后向外展2-5。邻嵌体鸠尾峡部一般不大于面的1/2。高嵌体面外形均匀磨出至少0.5-1mm的间隙,磨牙常采用4个钉洞固位,钉洞深度一般为2mm,直径1mm。
11.铸造全冠牙体预备聚合为2-5,颌面预备一般为0.5-1mm,肩台为0.5-0.8mm。
12.烤瓷合金的熔点约为1320℃,瓷粉熔点871-1065℃,合金熔点必须高于瓷粉熔点170-270℃。高融合金>1100℃,低熔合金<500℃。
13.烤瓷冠预备量:前牙切端1.5-2mm,唇侧1.2-1.5mm,舌侧0.8-1.5mm,唇侧肩台位于龈下0.5-0.8mm,宽1mm。后牙颌面2mm,邻面1.2-1.5mm,肩台0.8-1.0mm。
14.桩冠预备一般要求根尖部保留3-5mm根充材料,桩的长度为根长的2/3-3/4,理想的冠桩直径为根径的1/3,上前牙直径为1.5-2.5mm,下前牙为1.1-1.5mm,上下后牙均为1.4-2.7mm。
15.桩冠修复时机:无根尖周炎3天,有根尖周炎1周,外伤1周,窦道瘘管闭合以后,根尖手术2周。
16.牙槽骨修整一般在拔牙后1个月左右修整较好。
17.即使设计龈下边缘,修复体的边缘也要尽可能离开龈沟底的结合上皮,减少对牙龈的刺激。一般要求龈边缘距龈沟底至少0.5mm。
18.轴面可向切(牙合)方聚合不宜超过5°,以2°~5°为宜。
19.牙冠缺损至龈下,牙周健康,牙根有足够的长度,经牙冠延长术或正畸牵引术后能暴露出断面以下最少1.5mm的根面高度,磨牙以不暴露根分叉为限,可行桩核冠修复。
20.桩核冠治疗:原牙髓正常或牙髓炎未累及根尖者,观察时间可短,根管治疗3天后无症状,可开始修复;有根尖周炎的患牙,一般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观察1~2周,无临床症状后可以开始修复。
21.镍铬合金:镍铬合金以镍为主要成分,铬占7%~19%,以及铜、锰、硅等。属于高熔合金,铸造温度1400℃左右。
22.金-瓷结合机制烤瓷合金与瓷之间的结合力可高达4.01~6.39kg/mm2(397.0~632.7MPa)
23.化学结合力是金-瓷结合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占金属烤瓷结合强度的49%。
24.机械结合力约占金-瓷结合力的22%。
25.范德华力属于弱电力,仅占金-瓷结合力的3%。
26.在合金与陶瓷的结合界面处,陶瓷内部的压应力构成了合金与陶瓷的结合力,占金-瓷结合强度的26%。
27.釉质粘结面的处理:对于釉质粘结面,一般采用30%~50%磷酸液处理正常釉质表面30秒即可达到酸蚀的目的。临床上,为了准确控制酸蚀区,可用35%左右的胶状磷酸处理剂剂。
28.(牙合)面嵌体的牙体预备一般深度应大于2mm.所有轴壁均应相互平行或向外展2°~5°,并与嵌体就位道一致,洞缘以柱状砂石或金刚石车针预备成45°斜面,宽度0.5~1mm,洞缘斜面不能过宽,否则会降低轴壁深度,影响固位力。
29.高嵌体的牙体预备在(牙合)面作牙体预备时,如(牙合)面与对(牙合)牙有接触关系,应沿(牙合)面外形均匀降低患(牙合)面,预备出至少0.5~1.0mm的间隙,并使嵌体(牙合)面包括牙体(牙合)面边缘及工作牙尖。如(牙合)面已是低(牙合),则应稍加修整,去除过锐尖嵴即可。磨牙常采用4个钉洞固位,如有局部缺损,也用小箱状固位形。钉洞分散于近远中窝及颊舌沟内,深度超过釉质牙本质界,一般为2mm,直径为1mm。
30.前牙3/4冠预备邻面向切端聚合2-5,预备间隙不少于0.5mm。切斜面预备近远中方向形成平面,与牙长轴呈45角,预备出0.35mm以上的间隙。舌面有0.5mm间隙,邻沟预备从邻切线角的中点开始,方向与牙冠唇面切2/3平行,位于邻面唇1/3与中1/3交界处,深度为1mm。切沟预备在斜面舌1/3处,做一顶角为90的沟,沟的唇侧壁高度是舌侧壁的2倍。
31.后牙3/4冠面预备出0.5-1mm的间隙,沟预备先沿中央沟磨除宽深约1.5mm×1.5mm的沟,并与两邻面轴沟相连。邻沟预备在邻面颊侧1/3与中1/3交界处。
32.固定义齿时倾斜﹤30可做基牙。
33.固定义齿修复的年龄20-50岁,最适合的年龄组为30-45岁。
34基牙选择时临床冠根比例以1∶2至2∶3较为理想,1∶1是选基牙的最低限度。
35.牙槽突的吸收超过根长的1/3就不宜选作基牙。
36.固定连接体要求接触区接近切端或1/2的部位,其面积不应小于4m㎡。
37.解剖式牙:牙尖斜度为33o或30o。
38.非解剖式牙:牙尖斜度为0o。
39.半解剖式牙:牙尖斜度约为20o。
40.塑料基托一般厚度2mm,基托边缘厚度2.5mm。铸造基托厚度0.5mm。
41.下颌基托后缘应覆盖磨牙后垫1/3-1/2。
42.铸造颌支托:宽度约为磨牙颊舌径的1/3或双尖牙的颊舌径的1/2。长度约为磨牙近远中径的1/4或双尖牙的近远中径的1/3,厚度为1-1.5mm。弯制颌支托18号不锈钢扁钢丝,宽1.5mm,厚1mm,长2mm。
43.圆形卡环常包绕基牙的3个面和4个轴面角。
44.前腭杆:宽而薄,宽8mm,厚1mm,前缘离开龈缘至少6mm。
45.后腭杆:窄而厚,宽3.5mm,厚1.5-2.0mm。
46.侧腭杆:宽3-3.5mm,厚1-1.5mm,离开龈缘约4-6mm。
47.卡环的数量不超过4个为宜,一般为2-4个固位体。
48.舌杆:距龈缘3-4mm,斜坡型者舌杆与粘膜离开0.3-0.4mm。舌侧倒凹>6mm不宜用舌杆。
49.在游离缺失的缺失侧至少选择2个基牙。
50.基牙的固位倒凹一般倒凹的深度应小于1mm,铸造卡环臂要求的倒凹深度偏小,不宜超过0.5mm,倒凹的坡度应大于20o。
51.选托盘时与牙弓内外侧应有3-4mm间隙,翼缘应距粘膜褶皱约2mm。
52.全口排牙时上颌中切牙唇面至切牙乳突中点前8-10mm,上颌两侧尖牙牙尖顶的连线应通过切牙乳突中点前后1mm范围内。
53.上颌全口义齿的后缘应在腭小凹后2mm处。
54.后堤区:宽2-12mm,平均8.2mm。
55.下颌第一磨牙的颌面应与磨牙后垫的1/2等高。
56.全口义齿托盘:上颌比上颌牙槽嵴宽2-3mm,边缘高度应离开粘膜皱襞2mm,,后缘超过颤动线3-4mm。
57.工作模型边缘厚度3-5mm,模型最薄处也不能少于10mm,后缘应在腭小凹后不少于2mm,下颌模型在磨牙后垫自前缘起不少于10mm。
58.排牙时上和侧切牙切缘高于平面1mm。
59.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高于颌平面1mm 。
60.上颌第一前磨牙:舌尖离开颌平面1mm。
61.上颌第一磨牙:远舌尖.近颊尖离开颌平面1mm,远颊尖离开颌平面1.5mm。
62.上颌第二磨牙:舌尖离开颌平面1mm,近颊尖离开颌平面2mm,远颊尖离开颌平面2.5mm。
63.全口义齿直接法重衬时组织面均匀磨除1mm。
64.灌注无牙合石膏模型时,其厚度不应少于10mm。
65.在石膏模型上制作后堤区时,最深处的深度为1.0-1.5 mm。
66.在石膏模型上制作后堤区时,最宽处的宽度为5.0mm。
67.下颌基托一般应盖过磨牙后垫 1/3-1/2。
68.垂直距离等于息止颌位距离减去 2-4mm。
69.合平面堤与上唇下缘的关系是唇下 2mm。
70.微笑时,唇高线(上唇下缘)在上颌中切牙的 2/3。
71.微笑时。唇低线(下唇上缘)在下颌中切牙的 1/2。
来源:口腔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