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齿-KQ88口腔医学
作者:王星桦
刚刚听完“简化直丝弓矫治体系四要素--托槽选择和定位--赵阳(录播)”的课程,始终是感觉意犹未尽,但是受益匪浅,所以特意把此次听课的感受和体会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还望各位老师、前辈、同行多多批评指教,先谢谢大家了。
“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这就是我听完课后的感触,其实我正畸工作也快10年了,2010年之前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也就是在2010年以后才感觉到直丝弓托槽的矫正效果为什么没有达到真正的预期效果(或者就没有效果)呢? 这个时候我才查阅很多资料,才了解到直丝弓数据的表达问题,如果表达不好,那么就和方丝弓托槽(没有数据)没有任何区别了,但是直到今天如何正确表达直丝弓托槽数据,还是在摸索中,并没有很好的掌握,矫治效果和预期还有一定的差距,直到今天听完赵阳老师(中国医科大口腔医学院)的课程,才似乎真的找到感觉了,才觉得真的明白一些直丝弓托槽矫治技术的奥妙精深之处,下面是我个人的理解和卓见,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老师见谅和批评指教。
第一、直丝弓托槽的两种分类:
1、全程式直丝弓托槽(SWA):andrews发明的第一代托槽(角度都加载托槽的底板上),技术买给美国 A公司,之后A公司被欧姆可加公司收购,所以现在全球只有欧姆可加公司生产式全程式直丝弓托槽(SWA),其代表作产品是Mini Diamond托槽。Mini Diamond托槽角度:
(1)非拔牙矫治病例(低转):11、21: 14度 :12、22: 7度 31、32、41、42: 都是-6度 13、23、33、43 不带钩 -7度 13、23、33、43带钩 0度;
(2)拔牙矫治病例(高转): 11、21: 22度 12、22: 14度 31、32、41、42 都是-1度(MBT托槽31、32、41、42:-6度) 13、23、33、43 不带沟 -7度 13、23、33、43带钩 0度;
2、半程式化直丝弓托槽(PA): 角度都加载在槽沟内 ,市面上95%的托槽都是半程式化直丝弓托槽(PA);
第二、直丝弓托槽数据的表达:
1、临床冠中心? 直丝弓托槽的中心应与临床冠中心重叠 ,这是数据表达的第一步,想要表达直丝弓托槽上的数据这步必须要做好,否则什么都免谈了,其中的一个参考就是,托槽水平槽沟水平向中线的连线和合平面应该是完全一致的,托槽垂直向的槽沟垂直向中线的垂线与合平面应该垂直,临床冠中心的连线也可以理解为所有牙邻接点的连线。那么如何才能使直丝弓托槽的中心应与临床冠中心重叠呢?这里面有太多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控制着,客观因素通过各种相关的定义和理论尽量控制住,人为因素那就是首先是心或者叫思想上要重视,然后粘接托槽的时候加以注意,才可以更好的把数据表达出来;换句话说也就是做每件事情都要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目标是什么、然后奔着这个目标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目标;
2、数据表达成功:就是按照你的目标,是通过直丝弓托槽上的数据而完成,并不是依靠方丝(或者完全依靠方丝)的转矩而完成;
3、数据的表达丢失(数据失败):如果直丝弓托槽没有完全按照临床中心去粘结,如果偏离少那就是数据表达丢失,如果是偏离的很大或者是太多那就是数据表达失败,这种情况下和粘接方丝弓托槽(没有数据)是一样的效果,例如:直丝弓托槽粘结太靠近切缘(合缘)的情况,就是直丝弓托槽数据表达失败的直接明显的例子;
4、转矩:
(1)直丝弓托槽反粘结情况(主要是上前牙反粘结情况):主要用于上前牙切缘过度唇倾的病例,或者是想要牙根更多向唇侧移动(牙根向唇向的移动速度大于牙冠向腭向的移动速度),也就是说按照目标要把根的移动程度大于牙齿的整体移动程度,高角或者低角托槽的反粘结;
(2)直丝弓托槽反粘结情况(主要是下前牙反粘结情况):主要用于下前牙切缘过度舌倾,就应该改用下前牙-6度托槽(MBT托槽31、32、41、42:-6度)反粘接,就可以控根使其解决下前牙舌倾问题 ;
(3)尖牙(13、23、33、43)牙根过度唇倾(骨开裂、牙根暴露、骨皮质支抗的形成导致拔牙病例尖牙向后移动效果不佳):那么就要控根使其向腭侧移动,也就是尖牙托槽龈向厚度要增加,也就是尖牙13、23、33、43:-7度托槽(欧美人 13、23 、33、43牙槽骨比较向唇侧或者说唇侧牙槽骨比较厚,而亚洲人13、23、33、43唇侧牙槽骨比较薄)反粘接靠龈向就可以控根使其根部向腭侧移动,这样就解决了骨开裂、牙根暴露、骨皮质支抗导致拔牙病例尖牙向后后移动效果不佳问题;
5、转矩控根数据控制的效果差别:直丝弓托槽越往龈向粘接,控根效果越好(根向腭侧或者舌侧移动效果越好),越往合向,控根效果越不好(根向腭侧或者舌侧效果越不好),也就是数据表达丢失(失败),如果发现托槽数据不能满足控根的效果时,托槽反粘接而且靠合向。就越有利于控根向唇侧移动,同时冠就越容易向腭侧或者舌侧移动,注:转矩最容易发生的问题就是牙根吸收问题,所以控根过程一定要轻力、节奏放慢、复诊周期适当延长,才能减少或者控制住牙根吸收问题;
6、直丝弓托槽上的数据:
(1)、正度数:牙冠唇倾或者颊倾;
(2)、负度数:牙冠舌倾或者腭倾;
7、典型病例:安氏二类一分类患者并伴随上颌发育不足、牙槽骨基骨发育不足、鼻唇沟角比较大、鼻唇沟比较深、面型还可以,只是明显的上颌发育不足:一般都做非拔牙矫治,上颌前牙反粘接托槽并使托槽靠近切缘位置,控根向唇侧移动大于冠部向腭侧移动的程度,使上颌骨基骨代偿性向前增生,就会改善上颌骨发育不足问题,但是还是要注意一定要用轻力、柔力、加大复诊周期,才可以尽量控制(避免)牙根吸收问题。
终于整理完了,不过已经是凌晨00:23了,还请各位老师多多包涵指教,在这里特别感谢赵阳老师,是您让我正畸的思维和理念有了新的飞跃,有机会我一定要去您那里跟着您进修学习,您是我目前见到过最有理想,肯说实话的正畸界的精英,您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心目中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