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88651307

牙医—我们只有好产品

www.jykm88.com

首页口腔外科 数字化技术正在改变我们——张益教授从口腔颌面外科谈起

数字化技术正在改变我们——张益教授从口腔颌面外科谈起

2015年12月24日16:45  人气:-

传统诊疗模式的局限性
  在传统诊疗模式中,对于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诊疗主要基于对解剖部位、影像学与病理检查结果等客观资料,结合医师的经验与学识来进行判断与操作,治疗的结果很大程度依赖于医师的经验与沟通能力。
  因医师认知能力与信息传递的局限性,将导致沟通中易出现对信息的误解,故在传统的“手术刀与听诊器”的诊疗模式下,即使制订了非常缜密的诊疗计划,其实施时也会因信息丢失而产生诸多临床治疗不确定性,成为了增加临床风险的医源性因素。
  张益教授总结,沟通过程中的信息误解、决策制定中的信息缺陷及方案执行中的信息丢失即为传统诊疗模式的局限性。

数字化外科的思维过程

  在谈到数字化外科时,张益教授指出,数字化外科所解决的正是传统诊疗模式中存在的思维问题、信息问题与信息的正确实施问题。
  数字化外科可帮助医师实现虚拟与真实间的转换,其思维、技术过程为:数字化外科将真实的临床情况通过数据获取、图像处理及治疗设计模拟转化为虚拟状态,从而进行虚拟的规划,再通过手术辅助机器人、手术导航、3D打印技术等将其回归于现实,最终得以准确地实现术前的规划设计。
  数字化技术还可帮助医师将原本脑海中的方案设计进行可视化表达,方便医师自我审视、调整与修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诊疗模式中的思维盲点和误区,显著减少了治疗对医师经验的依赖。在将虚拟信息转化为临床工作方面,在目前临床工作中,手术导板技术、3D打印技术等数字化外科技术已成为常用的临床技术手段。
  张益教授以面侧深区取子弹手术为例,告诉广大医师:可视化、虚拟和导航技术的应用,已经或正在改变“听诊器+手术刀”的传统诊疗模式,使“暗箱思维”变得直观、透明、可遵循、可预测,显著减少了诊疗过程对经验的依赖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结果不确定性。

数字化外科的临床应用

  在我国,口腔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已落后于大临床外科领域,在大临床的数字化外科应用方面,国内的专家们已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数字化道路,我们口腔领域的数字化发展要紧追其步伐。
  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目前大致以解决如下问题为主:虚拟设计规划、精确定位、风险控制、数据库检索、个性化假体制作及对术后结果的预测。张益教授以骨缺损、正颌外科、三叉神经射频治疗、上颌骨再造等常见口腔颌面外科治疗为例,展示了数字化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骨缺损修复

目前临床上对骨缺损修复的要求已不仅是曾经的“单纯追求骨块成活”的目的,现在对骨缺损修复的考虑与追求目标是其精确度,如修复位置、外形、未来的种植设计等。曾经在临床工作中,流程为先进行骨块的移植,再进行种植修复治疗,我们发现,这种流程往往会为后续的种植修复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我们在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下,工作流程变为以种植修复为导向的骨缺损修复,即先对种植体的植入过程进行虚拟设计,再根据其设计方案进行骨缺损修复。通过软件设计,进而使用导板、导航完成实践,同时在术后加以验证。上述这些治疗模式在没有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下是很难完成的。

正颌外科

正颌外科是较早将数字化技术用于临床的学科,近年来正颌外科在数字化应用方面的关键技术有:陀螺仪获取自然头位、基于自然头位虚拟规划、制定手术方案和参数、打印数字导板及预测手术效果。

三叉神经射频治疗

目前仍有相当多的患者需通过三叉神经射频治疗缓解其三叉神经疼痛造成的痛苦。传统射频治疗须使用长15 cm的针从颊部软组织穿入至颅底直径仅约为1 mm的圆孔或卵圆孔中,此定位穿刺风险性较高,对操作医师的经验要求也较高。现在,临床中可通过融合CT图像与核磁共振图像,准确找到圆孔及卵圆孔的位置,在导航的引导下实现精确的定位穿刺。

上颌骨缺损修复

对于上颌骨严重缺损的患者,其缺少原位结构参照,往往很难确定移植骨块与下颌骨在颌间距离及牙弓形态上的匹配。目前张益教授所在科室中对此种情况所采取的方法是进行将患者边界条件输入一个存有大量颅骨影像的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匹配出边界条件与其相似的数据,进而应用其上下颌骨数据进行手术设计与修复操作。


来源于中华口腔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

网友热评

电话咨询 产品中心 短信咨询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