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和讨论
患者,78岁,男性 ,因6 牙龈肿胀来院,检查见牙根周围因牙槽骨缺损表现为透过影像(图1)。在制订治疗计划时,对于因重度牙周炎、慢性根尖周炎、牙根折断等原因导致的牙齿缺失需要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病例,不能单纯考虑缺牙区,要同时考虑邻牙状态,并用CBCT确认上颌窦底黏膜是否有增厚,这是非常重要的。该病例,根据CBCT能够观察到上颌窦底黏膜增厚,拔牙即刻植入感染几率较高。计划拔牙后4~8周,拔牙窝牙龈上皮愈合但拔牙窝未消失时(拔牙后早期植入)植入种植体(图2)。
图1 CBCT影像确认是由6 引起的上颌窦底黏膜增厚。
图2 拔牙后4周,牙龈上皮完全覆盖拔牙窝。
处理方法
拔除(左上第六颗牙)后,抗生素(500mg)口服1周。术后4周的CBCT显示,上颌窦黏膜增厚明显改善(图3)。
图3 拔牙后4周,上颌窦黏膜增厚消失,但仍有残留牙槽窝。
在行植入手术时,手术前一定要根据CBCT影像确认中鼻道(ostimeatal complex,OMC)的鼻腔形态(鼻中隔弯曲的状态,是否是泡状中鼻甲,下鼻甲是否肥大)和换气功能是否正常。该病例OMC的换气功能正常,鼻中隔无弯曲,对右侧上颌窦影响很小。
从矢状面观察上颌窦状态,拔牙后在牙槽窝还没有消失,垂直提升量不是很多,视野清晰的情况下,选择经牙槽嵴顶入路。
完全去除拔牙窝内的肉芽组织,造成上颌窦底的青枝骨折(图4),植入骨替代材料行上颌窦底提升术。
图4 确认上颌窦黏膜增厚消失,而且OMC的换气和排泄功能已改善后,实施经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术。按照常规,造成上颌窦底的青枝骨折,提升上颌窦底。
因为垂直骨量少,在植入种植体后,为防止种植体进入上颌窦内,选择了安装直径大的覆盖螺丝(图5、图6)。 术后CBCT证实上颌窦底提升了足够的骨量(图7)。
图5 植入种植体后,为防止种植体进入上颌窦内,选择安装直径大的覆盖螺丝。
图6 缝合后口内所见。
图7 术后CBCT证实上颌窦底充分提升。
术后12周在获得骨结合后,开始制作上部结构,术后16周戴入(图8)。术后24周,CBCT影像显示,种植体周围有足够的骨量(图9)。
图8 术后16周戴入上部修复体。
图9 术后24周,CBCT影像显示通过拔牙后早期植入,能够进行安全确实的上颌窦底提升术。
综上所述,在疑似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情况下种植体植入的处理方式是:
①术前CBCT影像确认上颌窦黏膜是否增厚(拟接受种植的牙位和邻牙有无导致上颌窦炎症的病灶牙);
②OMC(中鼻道)换气功能确认;
③鼻腔形态和状态(鼻中隔弯曲、泡状中鼻甲、下鼻甲是否肥大);
④最终确认种植体埋入时机。
在上述诊断基础上,才可以安全有效地实施上颌窦提升术。
来源于口腔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