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正畸技术的发展,正畸治疗从以儿童为主要患者群发展为成人患者的增多,成人患者对于社交、美观的要求,增加了隐形正畸的需求。
舌侧矫治技术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日本医师藤田(Fujita)和美国医师库兹(Kurz)先后发明“隐形矫治器”,又称舌侧矫治器。舌侧矫治器因其戴入后完全隐形,不影响职业工作或社交活动,故问世后便受到演员、律师等有美观或职业要求人群的热烈欢迎。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舌侧正畸技术风靡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成人患者趋之若鹜,各国正畸医师受高额利润驱动,纷纷开展舌侧正畸。80年代后期,由于当时舌侧正畸技术尚不成熟,尤其是其生物力学规律尚不清晰,在舌侧正畸技术广泛应用后,出现了大量的失败病例。各国正畸医师纷纷放弃舌侧正畸,甚至开始完全否定舌侧正畸。
20世纪末,舌侧正畸已成为成熟、系统的固定矫治体系。发达国家已将其作为常规技术供患者选择。
舌侧正畸的优点有:美观效果最好、技术含量最高以及治疗收费最高。其缺点有:椅旁时间较长(与传统唇侧正畸相比,长50%~100%),治疗费用高(2~4倍),初戴时影响语音,牙周维护较难以及生物力学与传统唇侧正畸不同。
21世纪舌侧正畸发展趋势
21世纪舌侧正畸的最新发展成果包括方丝弓与带状弓技术、STB矫治器、舌侧自锁托槽矫治器及个性化舌侧托槽矫治器。根据托槽槽沟方向不同,舌侧正畸发展为舌侧方丝弓与带状弓两大类技术,其托槽分别为水平槽沟和垂直槽沟。
水平沟槽型为方丝弓技术,其弓丝自水平向入槽,以美国的Kurz/STB系统为代表。其优点一是易于纠正倾斜,二是易于矫正扭转;其缺点为不利于控制前牙转矩。
舌侧正畸生物力学特点
舌侧正畸生物力学特点包括:
舌侧正畸对下前牙的压低效果较好,因其施力点可通过抗力中心,故舌侧正畸打开咬合较快。
内收前牙时控制转矩较难,控制转矩是舌侧正畸拔牙矫治的重要内容,既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也是舌侧正畸失败的主要原因。
由于弓丝较细,舌侧正畸易于发生弓形弯曲现象。而内收前牙力量较大,弓丝易于发生弯曲现象。因此,防止弓丝弯曲变形,是舌侧正畸拔牙矫治的重要内容,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舌侧正畸的支抗控制与唇侧正畸不同。
舌侧正畸技术难点
舌侧正畸因其操作空间小、视野不够开阔以及矫治力学特点等原因,在临床使用中受到各种限制。
托槽定位难导致其弓丝弯制较难,托槽间距短导致其弓丝弹性差,不能拉动尖牙导致其对支抗要求高,唇面无托槽导致其牙齿调控难。
故舌侧矫治技术发展至今,国内能够开展舌侧正畸矫治技术的医师却并不多,目前国内获得国际舌侧正畸认证的医师仅有5人。
?作者简介
徐宝华,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现任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口腔科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委员会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临床技术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口腔正畸学》杂志编委。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院士,欧洲正畸学会会员,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现代临床口腔正畸学》、《当代口腔正畸方丝弓直丝弓矫治教程》,主译《隐形口腔正畸治疗》、《口腔正畸微种植支抗技术》,参与编写专著6部。
来源于今日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