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我们对种植修复的功能、美学和长期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修复治疗理念深入人心。我们不再仅满足于种植体植入后的存留率(survival rate),而是更关注种植修复治疗后的成功率(success rate)。其中,通过临时修复体进行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成形(soft tissue conditioning),是种植固定修复治疗“序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今天我们结合一典型病例来看一下。
-技术要点-
临时修复体穿龈轮廓的设计和塑形
唇颊侧牙槽嵴骨量、种植体唇舌向位置和长轴方向是临时修复体唇颊侧穿龈轮廓的主要决定因素。如果偏腭侧植入、种植体长轴方向位于邻牙切缘舌侧,临时修复体的唇颊侧穿龈轮廓需要增大突度;如果唇侧骨板较薄、偏唇颊侧植入、种植体长轴方向位于邻牙切缘唇侧,临时修复体的唇颊侧穿龈轮廓则要减小突度。以上两种设计主要是基于生物学宽度的建立,即:是偏垂直向建立、斜向建立还是偏水平向建立种植体周软组织的生物学宽度。
邻面牙槽嵴位置和软组织厚度是决定临时修复体邻面轮廓的主要因素。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临时修复体穿龈轮廓邻面突度、邻接触区位置,以实现对龈乳头的诱导和调整。
固位方式的选择
不论种植体长轴方向是否偏腭侧,均首选螺丝固位方式,易对穿龈部分进行调整成形,且方便制作和摘戴。
加工方式
加工方式包括间接法和直接法两种加工方式。间接法为取印模灌注模型后口外制作,这种方式可以雕塑形成更好的穿龈轮廓和修复体美观效果,但需要分次就诊;直接法椅旁口内制作,可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但修复体的加工效果往往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加工材料
光固化树脂的抛光性和外形调整的便利性优于自凝或热凝树脂,是首选的种植软组织成形用临时修复体制作材料。
临时修复体戴用时间和修整次数
一般戴用时间为3~6个月,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和软组织经过快速改建期,均可达到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修整2~5次即可,因为复诊时取下修复体会破坏软组织和基台之间的附着,摘戴修整次数过多会增加软组织退缩的风险。
确保临时修复体精细精细抛光和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由于临时义齿的表面光滑度较正式修复体差,需要对其进行仔细抛光,同时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否则菌斑附着过多可致种植体周围黏膜炎,甚至可能发生黏膜局部脓肿,影响软组织成形效果。
-典型病例-
一例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成形的实际临床操作见图1~14。病史此处略去。
-转移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
-印模制取方法-
制取正式印模时,在取下临时修复体后,由于缺乏支撑,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会很快塌陷变形,用常规的方法取印模无法准确获取成形后的软组织轮廓,从而会明显影响基台和最终修复体穿龈轮廓部分的制作。为了准确获取并转移成形后的软组织形态,需要采用特殊的印模方法。
个性化转移杆制取印模个性化转移杆制取印模(图15),是转移成形后软组织形态的主要方法,主要操作方法如下。
将口内临时修复体取下,在口外与种植体代型拧紧后,通过橡胶类印模材包埋种植体代型并记录临时修复体穿龈轮廓,注意印模材覆盖范围应超过种植体周黏膜边缘位置(可以在取下临时修复体前用笔标记),待印模材凝固后,取下临时修复体,将印模转移杆拧至种植体代型上,在转移杆周围注射流动性好的自凝树脂,待自凝树脂硬固后连同转移杆一并取下,酒精消毒后口内试戴,如果邻面有影响就位的部分应注意调磨修整,至此便形成了个性化转移杆。随后的操作步骤与种植体常规印模方法相同。
临时修复体制取印模此方法的原理是以临时修复体作为个性化的转移杆,主要优点为能够最准确地复制成形好的软组织形态,由于不用专门制作个性化转移杆还可节省医师的临床操作时间;缺点为患者需要待模型灌注完成后再戴入临时修复体,有时会出现临时修复体在印模内位置轻微变动,而影响印模和模型的精确性。在临时修复体倒凹不明显时,由于无法确保临时修复体在印模内的固位稳定性,不能使用本方法。
该操作较简单(图11),首先制取戴有临时修复体的印模,印模取出后将临时修复体拧下,以愈合基台或氯己定消毒湿棉球维持软组织轮廓,防止软组织收缩塌陷。将临时修复体和种植体代型连接,插入印模中的对应位置,细致检查准确就位,再按常规方式灌注石膏模型。待石膏硬固后取下临时修复体,消毒,重新戴入口内。
-修复体临床戴入时注意事项-
除了遵照常规修复体戴入的原则,对于种植美学修复的病例,医师还应仔细检查正式修复体穿龈轮廓和临时修复体之间有无明显差别,戴入后注意检查软组织颜色、位置和形态的细节变化。
如果戴牙当时软组织唇侧边缘出现轻微退缩,此时可能伴有黏膜发白缺血现象,多由于基台和修复体穿龈轮廓部分较临时修复体突度大引起;如果出现邻面黑三角或黑三角扩大,则要关注邻接触区大小、位置及邻面突度是否足够。明确原因之后,对相应部位进行局部修整,口内试戴确认合适,上釉、抛光后再正式戴入。
■致谢
感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义齿加工中心李晓利技师和口腔修复科丁茜博士在本文病例治疗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
作者简介
张磊,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口腔修复专科医师,现任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副主任。临床专业特长:种植修复;美学修复;粘接修复。
2004年获北京大学口腔修复学博士学位。2008年、2009年分别赴日本和美国学习口腔种植修复技术,2010年成为国际种植学会(ITI)学者,2011年赴荷兰阿姆斯特丹牙医学中心种植修复科做访问学者、临床医师1年。
现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颞下颌关节病学与牙合学专业委员会牙合学学组成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美容修复委员会委员、国家医学考试命题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医师定期考核命题专家组秘书。
长期从事口腔修复学、口腔生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对种植修复与牙合学、口腔生物力学进行了多项临床相关研究,发表中英文专业期刊学术论文20篇,作为副主编、编委参编教材和专著6部。
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第27期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