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2. 一、学习目标
3. 二、工作程序
4. 三、相关知识
5. 四、注意事项
6. 工作程序
7. (一)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8. (二)礼貌地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
9. (三)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10. (四)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 (能否提供帮助) 11. (五)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及保密例外)
12. (六)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13. (七)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
14. (八)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15. 相关知识相关知识 16. (一)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17. (二)心理咨询保密原则的重要性
18. (三)危机的处理 19. (四)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 20. 注意事项 21. 避免紧张情绪 22. 语言表达
23. 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24. 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25. 咨询时的仪态 26. 摄入性谈话 27. 一、学习目标 28. 二、工作程序 29. 三、相关知识 30. 四、注意事项 31. 工作程序
32. (一)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参照以下几点) 33. 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34. 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5. 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的问题
36. 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37. 会谈中分清问题的主次、轻重、前后,分别进行处理 38. (二)确定提问方式 39. 开放式提问:通常使用“什么”、“如何”、“为什么”、“能不能...”、“愿不愿意…”等词来发问,让求助者就有关问题、思想、情感给予详细的说明。
40. 封闭式提问: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的简单答案。 这种询问常用来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
41. 总之,到底用哪种提问方式,是依据会谈目标、收集资料的性质和内容来确定。
42. (三)倾听(重要的是听出关键点)
43. 全神贯注倾心地听 44. 不能随便打断求助者谈话 45. 不随便插入自己的评价 46. 注意思考内容的逻辑 47. 及时把握关键点
48. (四)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49. 1、会谈必须在心理咨询师的控制下进行。会谈的方向、涉及的问题、会谈的时间,都必须是有计划、有目的的。
50. 2、控制会谈和转移话题的技巧很多,而且可以随机应变。 51. 最常用的方法是释义,释义后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 52. 再一个方法中断: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倒水、取物) 53. 情感的反射作用
54. 引导: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55. (五)对会谈内容归类(会谈之后必须对问题进行归类) 56. (六)结束会谈(必须申明和承诺的话) 57. 相关知识
58. 会谈法:“一种有目的的交谈” 59. 1、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60. 2、咨询师应持非评判性态度 61. 3、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
62. 4、会谈法的种类
63. 摄入性会谈(通过会谈了解病史、健康、工作、家庭等状况) 64. 鉴别性会谈(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
65. 治疗性会谈(针对心里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是心里治疗的一种)
66. 咨询性会谈(会谈涉及的往往不是病人而是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泽、人员的任用和解雇、家庭婚姻等问题) 67. 危机性会谈(应急性的) 68. 最长用的“摄入法”是病史采集法。
69. 桑德伯格摄入性会谈提纲(14日案例)
70. 马隆(M.P.Malon)和沃德(M.P.Word) :会谈中了解思想和行为的工作提纲 71. 外表和行为
72. 交谈过程中的语言特点 73. 思维内容 74. 认知过程及功能 75. 情绪 76. 灵感与判断 77. 5、怎样提问题
78. 不恰当提问带来的消极作用 79. 造成依赖 80. 责任转移
81. 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82. 产生不准确的信息
83. 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 84. 提问过多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85. 凯利对临床交谈提问的性质的归类
86. “为什么…”的问题 87. 多重选择性问题 88. 多重问题 89. 修饰性反问 90. 责备性问题 91. 解释性问题 92. 6、会谈内容的选择 93. 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94. 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95. 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96. 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97. 对求助者的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98. 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99. 7、会谈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100. 注意事项
101. 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102. 提问中避免失误 103.
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
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104. 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
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
容 105. 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106. 结束语要诚恳、客气,
不用生硬的话,以免引起求助者
的误解 107.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108. 工作程序
109. 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
意 110. 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111.
三、如果测量结果与临
床观察或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而后再进行测评。 112. 依据求助者的心里问题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113. 选择测评量表,应有指
向性。
114. 为了确定非情景性症状
的性质,应启用人格问卷,以便症状的人格因素。
115. 为了寻找早期病因,可选用病因探测性量表(如SCL-90),可查找两年来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或是否有应激的叠加效应发生等。 116. 为了排除疾病而使用量表。 117. 注意事项
118. 不得乱用心理测验 119. 不得用“地毯式轰炸”的方式实施心理测验
120. 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121. 工作程序
122. (一)整理一般资料 123. 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 124. 求助者生活状况 125. 婚姻家庭 126. 工作记录 127. 社会交往
128. (二)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 129. 婴幼儿期:围产期、出生时的情况,包括母亲身体状况、服药情况、是否顺产。 130. 童年生活:
131. 走路、开始说话的时间; 132. 与大多数儿童比较,有无重大特殊事件发生,回忆是否
完整。 133. 童年身体状况,是否患过严重疾病。 134. 童年家庭生活、父母感情是否和谐。
135. 童年家庭教养方式、学
校教育情况,有无退缩或攻击行为。 136. (三)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
137. 精神状态
138. 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
139. 情绪、情感表现 140. 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等)
141. 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
性。 142. (四)对资料来源的可靠性予以说明
143. 报告临床情况的人不是求助者自身,而是其亲友或转诊的中介人,受专业知识、职业特点的影响是他们对问题的客观性质不能按专业要求作出评价,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去伪存真地审视这类材料。在整理材料时,来自亲友和中介人的资料应先判断其真是程度并给以附加说明后,方可使用。
144. 中介人若是心理咨询人
员,其提供的资料也应进一步核实后才能视为可以资料。 145. (五)按资料的性质进行分类整理
146. 相关知识
147. 对临床资料的归类、解释与验证
148. 首先考虑与处置方案和治疗有密切关联的资料 149. 抓住偏离标准的行为表现去考虑问题
150. 先抓住“显眼和突出”的事件给以解释,再以此解释去归纳其它事件 151. 确认资料的可靠性 152. 补充提问/问卷、测量/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 153. 赋予某种资料以具体意义时的三种方法 154. 就事论事 , 寻找相关 , 迹象分析。
155. 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
156. 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暗示
作用 157. 收集资料者和决策者是
否为同一人对资料可靠性的影响 158. 求助者的阻抗对资料可靠性的影响 159. 咨询师的初期印象对后来资料的影响
160. 职业倾向对理解资料的
影响 161. 非专业人士用日常生活眼光和概念观察并评价 162. 持病理学观点的心理工作者:倾向于求助者有病 163. 从行为主义或教育工作
者角度:强调学习、行为、认知方面的障碍 164. 从生长发育角度看问题,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自我发展受到阻碍 165. 生态学观点,认为当事人的问题是与环境失去平衡 166. 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 寻找有价值的资料
167. 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医疗机构,详细了解有关资料 168. 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其他心理咨询机构,了解其咨询(或治疗)过程及结果 169. 了解既往的诊断及进行过何种治疗,疗效如何 170. 了解去医院就诊的原
因,分析哪些是躯体方面的、哪些是心理方面的,以及二者的关系 171. 详细了解既往心理问题的诊断及咨询(或治疗)结果
172. 不要盲从既往的诊断 173. 澄清问题的性质,以免对求助者继续造成伤害
174. 不要贬损同行 175. 分析此次求助的原因 176. 注意事项 177. 一定要仔细、严格和按
技术要求去 收集和评价各类资料的内容。 178. 咨询师给出的评估有错误或把握不大时。应进行集体讨论,以保证意见的正确性。 179. 初步诊断
180. 第一单元 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 181. 收集临床资料(表格) 182. 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83. 寻找引发临床表现的关键点 184. 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185. 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其外在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性质不变 186. 注意事项
187. 资料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188. 资料的分析不能有主观随意性 189. 注意事项:
190. 对那些有过咨询经历的求助者要说明详细了解既往史的重要性,以免求助者主观上认为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而忽略有价值的细节。 191. 在咨询或治疗的过程
中,失误是难免的,正是由于以往别人失误的教训,才使后来者能避免再走弯路,建立新思路。 192.
第二单元 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193. 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 194.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195. 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196. 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197. 从求助者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 198. 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神经症或重性精神病 199. 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 200. 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问题的处理
201. 第三单元 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
202. 心理咨询人员对资料整理分析后,必须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就严重程度和归类诊断方面,形成大致的判断,这称为初步印象。基本确定求助者心理活动的薄弱环节。
203. 而后,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对当前的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予以评估。 204. 学习目标:
205. 依据观察、会谈和心理测验结果,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形成临床初步印象。 206. 工作程序
207. 用十标准对求助者心理水平进行衡量 208. 选择有效测评工具进行量化的系统评估 209. 鉴别诊断初步区分各种心理问题
210. 相关知识 211. 心理诊断 212. 心理诊断概念 213. 心理诊断的科学性 214. 一种心理诊断是否具有
科学性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评定: 215. 任何单项测量均有可比
较的常模,常模必须是通过信度和效度都靠的住的量表或测验做出的。 216. 诊断几乎无法根据一个单项测定而得出,它只能对多项测定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这就要求各单项测定之间必须有内在逻辑性。
217. 心理学各基础学科所验证了的规律是心理诊断方法的出发点,所以心理诊断的提出和方法设计都应以各基础学科的规律和操作原则为依据。 218. 心理诊断应接受临床实践的检验。
219. 心理诊断的目标 220. 心理诊断的重要性 221. 心理评估-诊断 222. 注意事项:
223. 心理诊断中避免“贴标签”。应以现实的临床表现为依据。 224. 对难以确定诊断的案例,力争通过会诊解决问题。 225. 第四单元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226. 工作程序 227. 把握主导症状 228. 所谓主导症状是那些使求助者感到痛苦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异常的心理行为表现)。有些主导症状可能具有诊断或鉴别诊断意义。 229. 掌握一般心理问题的特
点 230. 一般心理问题是指近期发生的内容尚未泛化,反应强度不太强烈的情绪问题,常能找到相应的原因,死亡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这类心理问题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心理咨询有较好的效果。 231. 诊断标准
232. 由于现实因素而产生心理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
绪
233. 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234. 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235. 不良情绪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没有泛化
236. 定义: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37. 第五单元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238. 工作程序:
239. 分析求助者是否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240.
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
是否属于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是否有求治的愿望。 241. 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242. 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作基础。
243. 综合以上分析、排斥,与神经衰弱、神经症或其他精神病鉴别。 244. 诊断标准
245. 由于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因素引起痛苦情绪 246. 痛苦情绪不间断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247.
痛苦情绪反应单纯依靠
自然发展或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 248.
痛苦情绪激发因素不仅
局限于最初事件,而且与最初事件有联系或类似的其他事件也引起此类痛苦情绪——泛化
249.
定义:由相对强烈的现
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50.
注意事项: 251.
健康心理咨询的心理诊
断,力求与典型的神经衰弱、神经症相鉴别。 252. 心理冲突的性质,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253.
通常情况下,对青年人
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事件,大致都属于高强度刺激。 254. 第六单元 提出心理评估报告
255. 工作程序
256. 临床资料的核实(一般使用调查法)
257.
评估求助者的心理、生
理及社会功能状态(结构式会谈或无结构式会谈) 258. 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的
分析 259.
综合以上三项的内容,
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及产生的原因。写出分析评估报告。 260.
(所谓评估实际上是要
求在形式确定求助者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的哪方面出了问题,其表现程度如何,引发问题的关键点和原因是什么。“症状诊断”“原因诊断”) 261. 心理咨询技能 262.
心理咨询包括建立关系、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实施咨询和评估效果等基本内容。 263. 建立咨询关系 264. 如何与求助者建立咨询
关系? 265.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 266. 咨询关系的建立受到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双重影响。 267.
强调尊重、热情、真诚、
共情和积极关注等咨询态度的重要性。 268. 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
269. 第一单元 尊重
270. 尊重意味着求助者作为
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和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对待。 271.
尊重,应当体现为对求
助者现状、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的接纳、关注和爱护。 272. 尊重求助者的意义? 273.
在于可以给求助者创造
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 274. 可使求助者感到自己受
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
值感。 275.尊重可以唤起对方的自
尊心和自信心,可以成为对方模仿的榜样,起到开发潜能的作用。 276. 恰当地表达尊重,需要理解以下几点:
277. 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 278. 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 279. 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 280. 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 281. 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 282. 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 283.
咨询师积极、乐观的人
生观和人性观,应当成为咨询氛围的基调。 284. 第二单元 热情 285. 咨询师的热情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286. 求助者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切。
287. 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
述。 288. 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 289. 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受到温暖。
290. 第三单元 真诚 291.
真诚,是指在咨询过程
中,咨询师以“真正的我”出现,没有防御式伪装,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后面,不带假面具,不是在扮演角色或例行公事,而是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之中。 292. 咨询师表达真诚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293. 真诚不等于说实话 294. 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295. 真诚应实事求是 296. 真诚应适度 297.
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
露,不是靠技巧所能获得的,真诚建立自对人的乐观看法、对人有基本的信任、对求助者充满关切和爱护的基础上,同时也建立在结接纳自己、自信谦和的基础上。真诚是咨询师的基本素质,这种素质是潜心修养、不断实践的结果。 298. 第四单元 共情 299.
共情被人本主义心理咨
询家认为是影响咨询进程和效果的最关键的咨询特质。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300.
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
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301.
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
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02.
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
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303. 正确理解和使用共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304. 咨询师应走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
305. 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306. 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307. 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
体语言 308. 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309. 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310.第五单元 积极关注
311.积极关注,是对求助者
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 312. 涉及到对人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情感
313. 有效地使用积极关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314. 避免盲目乐观 315. 反对过分消极 316. 立足实事求是
317.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 318. 第一单元 确定咨询目标 319. 全面了解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 320.
收集资料围绕七个问题
进行:who,他是谁?。What,发生了什么事?。When,什么事时候发生的?。Where,在哪里发生的?。Why,为什么会发生?which,与哪些人有关?how,事情是如何演变的? 321.
在与求助者会谈时,应
采用热情、诚恳、平等、负责的态度,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会谈方式。应考虑到求助者以下因素: 322. 年龄特征 323. 性格特征 324. 问题特征 325. 文化特征
326. 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 327. 找出求助者的主要问题
(求助者最关心、最困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328. 确定从哪个问题入手 329.
有时后咨询师与求助者
的目标不太一致,随经双方讨论,但还是难以统一。这种情况下,应一求助者的目标为主。 330. 4、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具有以下要素:
331. 具体, 332.
可行
333. 积极 334. 双方可接受 335. 属于心理学性质 336.
可以评估 337. 多层次统一
338. 5、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的整合 339.
从大处着眼,从小目标
着手,是辩证处理这两种目标关系的准则。 340.
所谓的大目标即终极目
标,是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体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 341. 某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错误观念:
342.有人认为咨询师应持完
全中立的态度,不应带有任何自己的价值观念 343.
咨询中应该给求助者灌
输、传授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不应包办代替,用自己的头脑去帮助求助者思考,用自己的价值去代替求助者的价值选择,这是一种有失偏颇的咨询思想。) 344. 有人认为咨询师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345.有人认为咨询师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 346. 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 347. 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作为咨询的目标。
348.行为主义学派对人本主
义咨询目标提出批评。行为主义学派期望帮助求助者学习建设性的行为以改变、消除适应不良的行为。 349.
精神分析学派的目标是
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人格,帮助求助者重新体验早年经验,并处理压抑的冲突,作理智的觉察。 350.
完形学派的目标帮助求
助者觉察此时此刻的经验,激励
他们承担责任,以内在的支持来对抗对外在支持的依赖。 351.
理性情绪学派的目标在
于消除求助者对人生的自我失败观,帮助他们更能容忍与更能过有理性的生活。 352. 第二单元 制定咨询
方案 353.
咨询阶段划分为三个阶
段,即第一阶段(初期)——诊断阶段;第二阶段(中期)——咨询阶段;第三阶段(后期)——巩固阶段。 354. 制定咨询方案 355.
咨询方案应有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商定。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内容: 356. 咨询目标
357. 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358. 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359. 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
和原则 360. 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361. 咨询的费用
362. 其他问题及相关说明 363.
商定的心理咨询方案不
是不变的,它可以随着咨询的进程而有所调整。 364.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
施 365. 第一单元 参与性技术 366. 学习目标
367.学会运用咨询的参与性技术,澄清问题和启发、引导求助者自我探索。 368. 二、技能要点 369. (—)倾听 370. 如何倾听
371.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
步,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倾听可以表达对求助者的尊重,同时也能使对方在比较宽松和信任的氛围下诉说自己的烦恼。 372.
(1)倾听时咨询师要认
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并适当地表示理解,不要带偏见和框框,不要做价值评判。 373. (2)倾听不仅用耳,更要用心。
374.(3)正确的倾听要求咨
询师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深入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 375. (4)善于倾听,不仅在
于听,还要有参与,有适当的反
应。 376. 2、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377. (1)急于下结论 378. (2)轻视求助者的问题 379. (3)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 380. (4)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 381. (5)不适当的运用咨询技巧 382.
有些初学者将从书本上
学习的咨询技巧用于实践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383. 询问过多。 384. 概述过多。 385. 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386. 3、倾听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回应。 387.
最常用、最简单的动作是点头。 388. (二)开放式询问与封闭式询问
389.使用开放式询问时,应重视把它建立在良好的咨询关系基础上。 390. (三)鼓励和重复技术 391.
鼓励,即直接地重复求
助者的话或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化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392.
鼓励除促进会谈继续
外,另一个功能则是通过对求助者所描述内容的某一点、某一方
面作选择性关注而引导求助者的会谈朝着某一方向作进一步深入。 393. (四)内容反应 394.
内容反应也称释义
或说明,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求助者。(最好引用求助者言谈中最有代表性、最敏感、最重要的词语。) 395. (五)情感反应 396.
情感反应与上述的释义
很接近,但有所区别,释义着重于求助者言谈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应则着重于求助者的情绪反应。 397.
情感反应最有效方式是
针对求助者现在的而不是过去的情感。 398. 情感反应最大的功用就是捕捉求助者瞬间的感受。
399. (六)具体化 400.是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
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 401.
咨询师借助于具体化这
一咨询特质,澄清求助者所表达的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及问题,把握真实情况。 402.
求助者出现以下情况
时,咨询师可采用相应的“具体化”对策。 403. 问题不清 404. 过分概括 405. 概念不清
406. 第二单元 影响性技术 407. 学习要点 408. 面质
409.又称质疑、对质、对峙、
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这种矛盾归纳如下: 410. 言行不一致 411. 理想与现实不一致 412.
前后言语不一致
413. 咨访意见不一致 414. 在使用面质技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415. 要有事实根据 416. 避免个人发泄 417. 避免无情攻击 418. 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
基础 419. 可以尝试性面质 420. 解释
421.即运用某一种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 422.
解释被认为是面谈技巧
中最复杂的一种,它与释义的差别在于,释义是从求助者的参考框架来说明求助者表达的实质性内容,而解释则是在咨询师的参考框架上,运用自己的理论和人生经验来为求助者提供一种认识自身问题以及认识自己和周围关系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 423. 指导
424.即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
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指导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巧。 425.
心理分析学派常指导求
助者进行自由联想以寻找问题的根源。 426.
行为主义学派常指导求
助者作各种训练,如系统脱敏法、满灌法、放松训练、自信训练等。 427.
人本主义中的完形学派
习惯于作角色扮演指导,是求助者体验不同角色下的思想、情感、行为。 428.
理性情绪学派则针对求
助者的各种不合理观念予以指导,用合理的观念代替不合理的观念。 429.
使用指导性技巧时,咨
询师应十分明确自己对求助者指导些什么以及效果怎样,叙述
应清楚,要让求助者真正理解指导的内容。 430. 情感表达 431. 内容表达
432.反馈是一种内容表达,
反映咨询师对求助者的种种看法,借此可使求助者了解自己的状况,也可以从求助者的言语和非言语反应中得知自己的反馈是否正确,从而相应地做出调整。 433. 自我开放
434.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
露,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 435.
自我开放一般有两种形
式,一种是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第二种形式的自我开放是咨询师暴露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 436. 影响性概述
437.咨询师将自己所叙述的
主题、意见等经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为影响性概述。 438.
影响性概述与参与性概
述不同,前者概述的是咨询师表达的观点,而后者概述的是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因而,前者较后者对求助者的影响更为主动、积极和深刻。 439. 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440. 关于非言语性行为的相
关知识 441. 1、非言语性行为在咨询中的作用
442. 加强言语 443. 配合言语 444. 实现反馈 445. 传达情感 446. 目光注视
447.在传递信息的所有部位
中,眼睛是最重要的,它可传递最细微的感情。 448. 面部表情
449. 身体语言 450. 声音特质 451. 空间距离 452. 衣着及步态
453. 第三单元 识别和处理阻抗
454.阻抗,本质上是人对于
学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他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回避,或对于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 455.
阻抗的概念最早由弗洛
伊德提出。他将阻抗定义为求助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于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因此,阻抗的意义在于增强个体的自我防御。 456.
罗杰斯则将阻抗看作个
体对于自我暴露及其情绪体验的抵抗,其目的在于不使个体的自我认识与自尊受到威胁。 457.
一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把阻抗理解为个体对于其行为矫正的不服从。 458. 阻抗的表现形式:? 459. 讲话程度上的阻抗 460. 表现有三种:沉默、寡
欲和赘言,其中尤以沉默最为突
出。 461. 讲话内容上的阻抗 462. 常见形式有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和假提问题。 463. 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464.
常见形式有心里外归
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等。 465. 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466.
最突出的表现有不认真
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以及请客、送礼等。 467. 阻抗产生的原因? 468.
卡瓦纳认为来自求助者
的阻力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因为成长必然带来某种痛苦,二是因为行为的失调是机能性的,三
是求助者可能带有某种反抗心理咨询的动机。 469. 阻力来自成长中的痛苦 470. 开始新的行为的问题 471. 结束或消除旧的行为的
问题 472. 阻力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 473.
阻力的产生源于失调的
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有获益。 474.阻力的产生源于求助者
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475. 阻力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
476. 阻力来自求助者只想得
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
机。 477.阻力来自求助者想证实
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 478. 阻力来自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479. 应对阻抗的要点:? 480. 解除戒备心理
481. 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 482. 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
483. 处理沉默现象? 484. 大部分的沉默是由求助者引起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 485.
1、怀疑型2茫然型3情绪型4思考型5内向型6反抗性。
486. 第四单元 识别和处理
移情 487.移情概念:是指求助者
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求助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 488. 移情的两种不同类型:负移情和正移情
489. 区别移情与依赖:?
490. 相似之处,移情中多有依赖,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491. 依赖主要是一种责任,而移情更是一种好感; 492. 依赖是寻求现实的帮助,而移情弥补过去的感情; 493.
依赖者多在遇到困难时
来寻求帮助,而移情者时常相见到的咨询师; 494. 依赖者寻求心理依靠,而移情者寻求感情依靠; 495. 依赖者的对象是现实的目标,而移情者是寻找替代物; 496. 相比之下,对咨询师的感情色彩淡,而移情者浓。 497. 第五单元 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
498. 学习目标
499.掌握行为疗法的基础理
论和阳性强化法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500. 工作程序
501. 明确治疗的靶目标 502. 健康靶行为 503. 设计新的行为结果 504. 实施强化 505. 相关知识
506. 行为疗法基础理论 507.
创始人是巴甫洛夫和霍
尔。这种应答性经典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应用就称为行为治疗,最初是通过华生等人对儿童的动物恐怖脱敏发展起来的。 508. 第二种成分是操作条件
反射。 509. 第三种成分称为认知行为治疗。
510. 阳性强化发基本原理 511.
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
是后天习得的,并且认为一个习得的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 512.
大多数行为学家认为,
对人最好是只奖不罚。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谈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阳性强化法。 513. 第六单元 合理情绪疗
法 514. 心理诊断阶段 515.
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诊断,通过与求助者的交谈,找出他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 516.
咨询师应注意把咨询重
心放在求助者目前的问题,如果过于关注求助者过去的经历,那就可能阻碍合理情绪疗法的进行。 517. 领悟阶段
518. 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达到三种领悟:
519.使他们认识到是信念引
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 520. 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521.
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
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他们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 522. 修通阶段
523.这是最主要的的部分。
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多种技术,使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观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524. 所谓修通,也就是指工作透入的过程。
525.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526.
这是合理情绪疗法最常
用最具特色的方法,它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即所谓“产婆术”的辩论技术。 527.
黄金规则是指“像你希
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对待别人”这样一种理性观念。 528.
当这类绝对化的要求难
以实现时,他常常会对别人产生忿怒和敌意等情绪——这实际上违背了黄金规则,构成了反黄金规则。 529.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530. 具体步骤如下 531.
首先,使求助者在想像
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应。 532.
然后,帮助求助者 改变
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这常常是通过改变求助者对自己情绪体验的不正确认识来进行的。 533.
最后,停止想象。 534. 家庭作业
535.主要有两种形式:RET
自组表,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 536. 4、其它方法
537.常用方法,自我管理程
序,停留于此,合理情绪疗法中的行为技术还包括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 538. 再教育阶段
539. 不合理信念的非理性观念的三个主要特征。
540.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541.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他的好坏一样。) 542.糟糕至极,(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观念。) 543.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人生观认为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 544.主要目标就是减低求助者各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在治疗结束后能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去生活,进而帮助他拥有一个较现实、较合理、较宽容的人生哲学。这个目标包含了两层涵义,首先是针对求助者症状的改变,即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这称为不完美目标;另一方面的涵义是着眼于使求助者产生更长远、更深刻的变化。 545. 注意事项
546. 合理情绪疗法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547.首先,合理情绪疗法假
的人有一种生物的倾向性,倾向于用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这是需要人用毕生的努力去减少或克服的。 548. 合理情绪疗法是一种着中认知取向的方法。
549.最后,合理情绪疗法治
疗能否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也与咨询师本身有关。 550. 第八单元 咨询关系的
结束 551.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助人自助”,通过咨询,提高求助者的自知、自控、自我行动的能力,把咨询中获得的知识、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举一反三,自己学会去如何有效地解决所遇到得各种心理问题和人生课题,逐渐走向成熟。 552. 咨询效果的评估维度 553. 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
554. 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
555.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 556. 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557.咨询师的评价。
558.评价的内容应以咨询目标为主,只有目标内容的改善,才是咨询的直接成效。 559. 心里咨询的效果常通过以下机制起作用: 560. 宣泄疏导求助者的感情而缓解情绪压力 561. 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562. 探寻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 563. 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 564. 通过学习与训练来建立积极、有效地行为模式 565. 帮助求助者排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等 566. 心理咨询各种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
567.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 568. 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
569. 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570. 咨询师本身的特征。 571. 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572. 适宜的求助者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573. 智力正常 574. 年龄适宜 575. 内容合适 576. 人格正常 577. 动机正确 578. 信任度高 579. 行动自觉 580.匹配性好
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