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R法的术后并发症与其处理
案例3针对3壁性垂直性骨缺损使用非吸收性膜进行再生治疗,再翻瓣时进行骨形态修整的病例。
▲图7-1左下6近中可观察到3壁性垂直性骨缺损。此病例考虑到龈瓣供血关系,在前磨牙部位进行了减张切开,没有进行纵切开。并利用刮治器、牙周外科用车针进行了彻底的骨缺损部位搔刮。
▲图7-2术前x片。确认存在垂直性深骨缺损。
▲图7-3将posterior interproximal类型的非吸收性覆膜修整后进行垂直悬吊缝合做固定。垂直悬吊缝合后,确定覆膜是否会动摇,再将龈瓣与之紧密缝合。
▲图7-4术后1年2个月再翻开看的情况。与图7-1的骨缺损状态相比可知形成了临床性骨再生。
▲图7-5此状态下,左下5的远中存在牙槽骨不平整,因此进行了骨修整。同时,将骨膜留存,进行了龈瓣根尖侧移动术,去除了牙周袋。
▲图7-6再翻瓣半年之后的状态。探诊无出血,获得了附着龈。
▲图7-7术前,术后的x片。确认出现骨再生,牙槽嵴硬线。
病例4针对连续性骨缺损,利用2张非吸收性膜进行再生治疗的病例。
▲图8-1 52岁,上班族,女性。来院主诉是左上桥体下部有空隙。
▲图8-2初诊时的x片。尖牙远中确认有垂直性骨缺损。
▲图8-3进行全厚瓣翻瓣,将根表面的沉积物、骨缺损的肉芽组织彻底清除,确认牙槽骨形态,可看到从颊侧到远中存在垂直性和水平性的骨缺损。
▲图8-4,5为了确保足够空间实现更好的再生,使用了2张钛强化型gore-tex膜。
▲图8-6通常,会将覆膜通过缝合线固定在牙齿上,但是,此情况下,使用了镊子将覆膜进一步往根尖侧固定。
▲图8-7再生疗法后11周,将非吸收性膜去除。与术前的缺损部相比较,可看到形成了新生肉芽组织。
▲图8-8再生疗法12个月后,进行再翻瓣,骨缺损部位可看到出现骨再生。牙齿和牙槽骨之间无法插入牙周探针,因而确认临床性支持组织形成了再生。
▲图8-9最终修复体戴上时的x片,可确认尖牙近远中部的牙槽骨高度相同。
▲图8-10术后11年的x片。术后的骨水平得到了维持。
病例5针对左右对称性骨缺损,一侧进行非吸收性膜,另一侧进行吸收性膜处理的病例。
▲图9-1 58岁,女性。右上2的上颌颚側可观察到较大的3壁性骨缺损,术前牙周探诊值时10mm。
▲图9-2术前x片。
▲图9-3同患者。对侧存在与左上2大小、形态几乎同样的骨缺损。牙周探诊值为7mm。
▲图9-4术前的x片。
▲图9-5右上2使用Guidor吸收性膜和去钙冻结干燥(DFDBA)。
▲图9-6左上2骨缺损部位填DFDBA入后。
▲图9-7在左上2处将Gore-Tex非吸收性膜修整后固定。
▲图9-8术后5周。右上2吸收性膜的一部分露出,脱落,新生肉芽组织和吸收性缝合线的部分可见。之后,进行了牙龈整形。
▲图9-9术后5周。左上2去除非吸收性膜之后的状态。可看到新生的肉芽组织。
▲图9-10右上2术后2年。牙周探诊值为远中部3mm,其余均在2mm以内。
▲图9-11同时期的左上2 x片。牙周探诊全周均在2mm以内。
来源于深圳口腔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