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wood-Howell牙槽嵴分类
多种原因导致了不同程度的牙槽嵴吸收。剩余牙槽嵴的形态和骨量是种植体植入、获得初始稳定性和长期骨结合的重要解剖学基础。有许多学者尝试牙槽嵴分类,被种植学广为接受的是Cawood-Howell分类。
I 类牙槽嵴 含牙牙槽嵴。
II 类牙槽嵴 牙齿拔出之后的即刻牙槽嵴。
III类牙槽嵴 圆钝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充足。
IV类牙槽嵴 刃状牙槽嵴,高度充足、宽度不足。
V 类牙槽嵴 扁平牙槽嵴,高度和宽度均不足。
VI类牙槽嵴 向基骨凹陷的牙槽嵴,并存在显著的基骨丧失。
上颌牙槽嵴吸收的解剖学特点
牙槽嵴的部位不同,牙槽嵴吸收的解刨学差异也不同。以下按照牙槽嵴六分区分类进行描述。
上颌前部
上颌前部牙槽及骨吸收量可高达70%。唇侧牙槽嵴菲薄(通常不足1.0mm),为骨皮质所构成,并且承受来自口唇的压力,上颌前部牙槽骨的吸收速度明显高于后牙区。因为垂直向骨吸收的速度接近水平向骨吸收的两倍,致密的内外层骨板常常融合,中间只有少量、甚至没有古松质间隔,牙槽嵴为只有几毫米宽的刃状嵴。虽然牙槽嵴唇侧向内轻度凹陷,但总体上骨的宽度从牙槽嵴顶到基底部不断增加。当牙槽骨严重萎缩时,切牙孔的位置相对变浅,切牙管的平均长度可从18.0mm缩短到6.0mm。
上颌后部
上颌前磨牙区牙槽嵴骨吸收的特点介于前牙和磨牙区之间,即可能出现水平向骨吸收导致的牙槽嵴颊舌向宽度不足,也可能因上颌窦气化而发生垂直向骨高度不足,或两者兼而有之。
上颌磨牙区水平骨吸收和垂直骨吸收几乎是相等的,很少出现刃状牙槽嵴,嵴顶的轮廓较为圆钝。单就牙槽嵴骨吸收量而言,上颌磨牙区丧失的骨量相对比前牙区少,但受到进行性上颌窦气化的影响,骨丧失的绝对量比前牙区要大得多,可高达80%。牙丧失加速了上颌窦的气化过程,窦腔可向前和向后扩张,侵入牙槽骨,有时整个牙槽骨被完全气化,只有纸样薄层骨板将上颌窦和口腔黏膜分开。
上颌结节区的磨牙后结节对应的上颌窦底位置比磨牙区要高,窦底和牙槽嵴一般都能保持恒定距离,偶尔发生上颌窦气化,骨量减少也可达到60%。磨牙结节的解刨学形态决定了其可作为种植位点,但由于内部骨质是由粗网状古松质构成,只是表面薄层被骨皮质包绕,骨质量较差,因此应当引起注意。
转:北京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