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理念】
科技的发展,先进的检查与诊断设备的出现,如三维数字影像定位技术等,使过去一些须进行大手术的疾病现在仅须微创治疗就能完全解决。
现代口腔种植学的发展从无牙颌种植,发展至多牙缺失种植及单牙缺失种植;从常规的延期(拔牙后愈合3~6个月)种植,发展至早期种植(拔牙窝愈合4~8周),以及拔牙同期即刻种植。从两次种植手术(一期种植体植入手术、二期种植体暴露手术)到一次即可完成的种植手术;从种植体植入骨内愈合4~6个月后行种植修复,到种植体植入当天完成种植临时修复,亦称之为即刻修复或即刻负重。由于种植技术日臻完善,简化种植治疗程序、缩短疗程、减少患者手术次数及手术痛苦的微创种植理念是口腔种植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次性种植手术技术、不翻瓣种植外科理念与技术、规避植骨手术(All-on-4理念及短种植体的应用)、规避大型植骨手术、骨代用品及组织工程技术重建颌骨缺损等技术的应用使种植中的微创理念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患者全身健康与种植】
老龄是现在种植患者的一个特点,大多数缺牙患者年龄都较大;而绝经期后的女性,其骨质疏松发病率非常高,从而影响种植;肝肾功能较差及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都较多。故目前已经可以在临床中遇到各种系统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的患者来进行种植手术。
糖尿病因其与牙周健康联系密切,故其患者进行种植颇受关注。有研究证实糖尿病个体与非糖尿病个体相比,罹患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显著增高。然而,尽管糖尿病患者种植失败的风险较高,但糖尿病不是口腔种植的绝对禁忌证,维持良好的血糖水平加之其他治疗措施,如预防和积极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可提高这些患者的种植体存留率及成功率。此外,双膦酸盐在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种植治疗时存在导致骨坏死的可能性也已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注意。
【骨增量技术】
在临床上应用种植技术的过程中,口腔医师常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利的因素,其中骨量不足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临床中,有超过一半的病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量不足问题,这一问题在美学区(前牙区)更为突出。
牙区骨量不足的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这是由于技术方案的提升,由单纯的植骨手术发展为引导性骨再生技术,使用生物屏障膜技术来解决在术后愈合中软组织对成骨过程的干扰,该技术在目前应作为临床中一项常规化、标准化且规范化的技术。由于该技术的发展,使一些旁穿、裂开型骨缺损等常见的骨缺损情况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目前常用的植骨方案包括颗粒状植骨、块状植骨(如Onlay等)以及钛网加强等方法。不同特点的骨缺损因其种植后稳定性不同,故具有不同的植骨难度。
【牙槽嵴保存技术】
国际上通用的牙槽嵴保存(Ridge Preservationor Alveolar Preservation)是指拔牙时使用生物材料仅对牙槽窝进行充填覆盖处理,而拔牙时使用生物材料对牙槽窝以外的部位进行处理,如GBR等方法,称为牙槽嵴骨增量技术,与牙槽嵴保存有所不同。另外,许多专家认为拔牙位点保存和牙槽嵴保存概念比较一致,所以,当拔牙部位后续进行种植治疗时,也可称为种植位点保存(Implant Site Preservation,ISP)。根据研究,即刻种植和早期种植也有减少或防止牙槽嵴萎缩的作用。动物及临床试验都表明,牙槽嵴保存虽然不能完全阻止牙槽嵴的改变,但可以减少牙槽嵴宽度和高度的吸收。牙槽嵴保存后,种植体植入很少需要骨增量手术。
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牙槽嵴保存能够促进拔牙创新骨的形成,且还不能证明何种骨移植材料更好,也不能确定何种生物屏障膜更好;对于进行牙槽嵴保存是否必须用屏障膜覆盖,及是否必须用自体黏膜移植也没有定论;不过据研究显示,唇侧翻瓣可能会促使唇侧骨板的吸收。
来源:口腔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