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得瓜,种树得树。但是种牙不等于就有牙。种完牙后或者冠修复出现种植体周围炎等疾患,医生要更加关注种植体植入后的维护,要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等疾病出现。
种植体周炎症性疾病
对于仅局限于软组织的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性疾病,称为黏膜炎。炎症扩展到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并导致骨丧失者称为种植体周围炎症。持续的骨吸收会导致骨结合完全丧失。
检查种植体周围组织应该包括视诊和触诊。颜色、形态、质地的改变,触诊和探诊出血或溢脓提示有炎症疾病。
种植体周围骨高度的检查必不可少,最好结合影像学检查。根尖片是最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图像需平行于种植体,显示种植体邻面牙槽嵴顶水平,种植体周围透射影和骨破坏的总体模式。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下颌牙槽嵴和口底同高,或者上腭穹隆极浅时,不可能拍摄根尖片。在这些情况下,拍摄全景片或轴面断层就显必要了。
将目前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与骨结合完成时以及完成永久修复体时的X线片比较观察才能发现骨的变化。这些X线片应该从同一个角度拍摄,记录骨种植体界面的变化
记录种植体周围黏膜的边缘位置并与之前观察结果相比较,有利于临床医生找出引起软组织增生或退缩的原因。种植体周围间隙的探查对于发现疾病的价值不大。采用明显小于牙周检查的轻柔力度探查种植体周引发出血/或溢脓提示炎症的存在。
病因
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症性疾病的原因很多。维护期检查应发现这些因素并治疗。最终消除疾病并预防疾病复发。首要的病因是菌斑。菌斑堆积的原因有日常清洁不充分,缺乏定期专业清洁维护,修复体设计不当,如修复体设计没有给患者或医生提供清洁周围软组织间隙的通道。
多种药物(如降压药)引起的副作用------口干症,能导致菌斑和牙石堆积,进而导致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性变化。此外,报道称吸烟或降低宿主对细菌的免疫反应。促进种植体周围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种植体周围黏膜边缘和间隙附近的修复体部件松动会导致细菌在各部件表面积聚,进而引起炎症性改变。过多粘接剂沉积在种植体周围间隙内的修复体边缘同样能导致炎症性疾病
种植体的位置会影响修复体的设计。种植修复体和种植体周围黏膜边缘的界面应为菌斑控制和专业清洁维护预留通路。如果多颗种植体植入后各种植体之间邻面间隙不足,就会出现问题。
种植体与骨和软组织的相对位置是影响菌斑控制和清洁维护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诊断阶段就应该考虑局部解剖因素与永久修复体设之间的关系。过于尖锐牙槽嵴会导致种植体周围间隙过深,不利于菌斑控制和器械进入间隙进行清洁维护。
种植体周围有附着的角化组织带的存在,种植体周围炎症性疾病就会减少。角化组织缺失会伴随骨吸收,表现为牙龈退缩,增加患者在进行菌斑控制时的不适等。
预防措施
患者和临床医生都有责任维护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健康。预防炎症复发包括不间断的菌斑控制,必要时给予治疗以改变口腔环境以利于菌斑控制。多单位的种植体支持的桥修复需要设计足够的外展隙,便于牙线使用。定期专业清洁维护取决于菌斑堆积的程度、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和患者清除菌斑的能力。
处理
治疗种植体周围黏膜炎和种植体周围炎需要控制病因,并纠正影响因素。首先要清理种植体周围包括龈上和龈下所有的菌斑和牙石。可以使用抗感染药物。如果种植体周围间隙深度太大而难以维持健康,则需要消除深袋。软组织增量技术可用于角化组织缺乏的位点。如果炎症与修复体部件或设计相关,就应做相关
调整。更换折断的螺丝,拧紧松动的螺丝,清除过多的水门汀粘接剂可以预防医源性的骨丧失。
来源于北京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