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展新闻资讯,口腔临床工作一晃十几年了,好些问题经历了才懂得,其实书上的纯理论与毕竟临床实践还是有段距离的!今天随便总结一下口腔临床工作(不包括手术)中的“十大”危险操作!虽然所产生的后果不一定很严重,希望对刚工作的牙医同行有所帮助。
危险之一:封快速失活剂没做好完全封闭,尤其容易发生在临面龋坏严重的牙齿,比如上下第二磨牙的远中邻面。
后果:轻微的“烧坏”牙龈(龈乳头),严重的导致骨间隔坏死。
预防:预防的方法是一定要先做好邻面壁,越严实越好,有时光用气枪吹看旁边冒泡漏气否还是不保险,其实本人现在对于这样的牙基本是在麻醉下拔髓处理,完全没有必要封这些危险高的三氧化二砷,其实不光危险性高而且做保护壁也是费时费力,如果您当时患者多工作太忙无充裕时间操作,或者麻醉效果不理想,建议使用无砷失活剂!
危险之二:使用根管糊剂(药)输送针导入根管糊剂,因为没有橡皮障,为了保护上次根管封药的干燥无菌环境,在舌侧用棉球隔口水,尤其发生在下67。
后果:非常容易导致使用根管糊剂(药)输送针缠绕上棉球断裂,报废一根针!浪费银子。
预防:不要在操作的牙齿旁边放棉球,最好用口镜拉开,毕竟操作时间不长。
危险之三:在做固定桥或者冠套时戴乳胶手套使用南韩打磨机打磨雕刻临时塑料牙。
后果:弄不好很容易把一个手指头的乳胶手套缠绕到磨头上去,报废手套,损伤手指,牙医的手是命根子。
预防:小心,手指头拿牙的位置是关键!另外思想要集中,不要边跟患者聊天边做!
危险之四:有时候给患者封FC药的时候,而且瓶很满的时候,医生动作不小心,或者患者突然无征兆的起身吐口水,突然碰到您拿FC的手。
后果:FC溅出到患者皮肤或者衣服上,如光在衣服上问题倒不大,如“泼”到患者脸上,夏天女性的胸上,或者最要命的眼睛里,那后果就相当的严重。
预防:小心,不分心,粘FC液体时医生转身,不要在患者的危险区域范围内操作。
危险之五:用带坏挺子给矫正患者试(上)带环时,支点没做好,手法不正确,经验足或者带环偏小。
后果:轻则划破患者的牙龈,口腔黏膜,重的可以把上腭弄个小窟窿,这样的事我见过好几例。
预防:选择合适的带环,掌握好支点,左手要做好保护,手法一定要正确,必要时配合带环推子的使用。
危险之六:对上颌切牙腭侧进行麻醉注射时,针头与针管衔接不紧。
后果:因为上颌切牙腭侧组织黏膜致密,麻药推的阻力很大,如果针头与针管衔接不紧,在加压注射时很容易导致针头与针管松脱,结果是针管内的麻药喷患者一嘴加喷自己一脸!
预防:在抽麻药前习惯性地把针头与针管转衔接紧。
危险之七:在用手对上颌后牙进行根管预备时,患者开口度小,体位不正确,医生手指头上粘了患者粘粘的唾液或者长时间操作手指头疲劳。
后果:根管锉掉进患者嘴里,严重的后果是被患者吞咽下。
预防:对上颌后牙进行手动根管预备时要细心加小心,患者体位头部不要太后仰,大拇指和食指要干燥,不怕麻烦的可以在根管锉上穿安全线套手腕上,如果出现根管锉掉入情况,不要慌张,应立刻用左手把患者头向上前托起,再拿出或者让患者自己吐出!
危险之八:用自凝塑料在患者嘴里直接做临时牙时,因为没有时刻注意 ,时间把握不好,或者工作太忙,把患者丢一边忙其他患者去了,临时牙塑料在患者嘴里直接凝固了;
后果:凝固的直接后果就是你很难取下来,本来想“统筹安排”节约点时间,谁知道玩过了,最后是更费时间和精力,让患者也是牢骚满腹,直接在牙上凝固还有另外一个危害就是对牙周和牙髓的损伤,严重的可以导致活髓牙出现牙髓炎,到时哭都来不及!
预防:不要一心二用,最好还是“看”在牙齿旁边保险,在没完全硬固前多取下来几次,顺便用剪刀把多余的塑料修掉,这样才是真正节省时间的,要知道,有的时候真的应验一句古话:越忙越乱!
危险之九:拔上颌6时断根用锤子敲,而不知道正确的用手机分根拔出的方法!
后果:有把牙根直接敲进上颌窦的危险!等进去了你就知道有的时候什么叫“噩梦”!
预防:上颌6拔除一般使用手机切开分根拔除法,强烈建议不要使用锤子敲击拔除法,其实现在拔牙都讲究微创,更人性化,动不动就用锤子敲的时代早就应该过去了,不光是拔上6,其它牙轻易也不要用锤子敲,我现在在拔牙很少很少使用敲击拔除法!您要真拔不出来,要么别拔,要么换人找高手同事,别等根跑上颌窦去了才知道“抱佛脚”,晚啦!
危险之十:在进行阻滞麻醉时,肾素与麻药配比不当,或者未进行有效的回抽而误把麻药部分注入血管,或者患者对肾素高度敏感,或者患者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等等,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心脏不适或者高血压反应。
后果:轻度得患者出现短时间的心动过速或者高血压反应,严重的可出现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甚至患者的突然死亡!
预防:认真,小心,不要边陪护士(或者助手)聊天边抽麻药,也不要在护士(助手)抽麻药时分散或者干扰他们的注意力,对于高危人群要注意仔细询问病史!操作时认真仔细,严格按标准规范操作,不要把最日常的技术操作搞麻木了,边注射时药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不要只盯着针管看!
信息来源网络:口腔展